有些家長說完全沒有料到孩子入學后學習會這樣落后,被打擊到幾乎崩潰,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這些家長之所以陷于猝不及防的困境,主要是對孩子上學后自己面臨的角色變化及相應難題缺乏心理準備——
“小學生家長”與“小朋友家長”角色的職責、壓力完全不同;
孩子上學后,家長會失去更多的自由時間;
家長對學校的制度化、規則化、復雜化認識不足;
與老師達成教育共識并非自然而然;
要重新建立適應孩子上學的家庭生活秩序。
家長首先要了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
比如孩子掌握的詞匯量很少,理解力有限,課堂上對老師的話經常是聽到半句、丟了半句,甚至會認真地把沒做完的作業交上去。這不是孩子的缺點,而是這個年齡的特點。家長不用批評,而要記住跟孩子說話時要說得明白具體。
此外,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面臨的困難。
中小學幾個階段之間的銜接,難度最大的是幼小銜接:上學后的中心任務、學習方式、作息時間、班級規范、老師要求……都與上學前截然不同,跨度很大。短時間內能夠適應的孩子只是極少數,大部分懵懂的孩子都面臨多個困難,需要家長無條件的支持、溫暖的鼓勵。
在孩子達不到要求、寫不好作業的時候,要保持溫和、鼓勵的態度并不容易。
家長要了解孩子面臨的難處,要知道六七歲孩子稚嫩的心智經不起超負荷用腦,每次只能專注用腦15分鐘左右。超時、超量的消耗以及家長的發火、吼叫和厭煩情緒,會摧毀他們的心智,讓孩子害怕作業、恐懼學習、逃避家長。
孩子的幼小銜接,也是家長的幼小銜接。家長要多學一些家教知識,讀懂孩子的特點,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盡可能避免教育失誤,讓孩子在學之初獲得良好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