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名字“黃金”有吉祥如意、美好、富貴之意,其寓意著一種尊貴的生活狀態,是人人都想要達到的境界,富有和高貴。在母親逝世后的追思會上,追思人講道:“家家都希望有黃金,但我們所追思的人——董黃金她的黃金是以一噸(董)為計算單位”今天母親離開我已經整整17個年頭了,在這17年中我睹物思人,每每看到母親的照片就淚水模糊,人世間最呵護、最關心、最理解、最包容、最....最愛我的人是母親,您的音容笑貌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
母親是個堅強的人。不管生活有多苦多難,她從來都是咬著牙抗過來,母親生育了我們兄弟姐妹五人,我是家里最小的一個,我咿呀學語,第一聲喊出來的就是“媽媽”,是您給我鼓勵,讓我蹣跚的走出第一步;是您教我摔倒了不要哭泣要自己爬起來;是您告訴我學好文化才會更有出息。
媽媽,您就是我晴朗的天空,您就是那把撐起的大傘,不管碰到任何風雨,只要有您。我就無所畏懼,您帶給我的也是剛正不阿,您對我很嚴厲,教我做人的道理,犯了錯誤您都會教育我們,告訴我做錯了就要敢擔當,不要撒謊和逃避。您雖然不識字,可您用言傳身教,教育了我做一個大寫的人。
母親生性耿直、善良、樸實、勤懇,整日忙忙碌碌,雖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卻樂觀豁達。那時改善生活就是吃白面條、烙油餅、大米飯,吃一次紅燒肉,燉一鍋雞是奢侈品,而吃玉米面發糕,窩窩頭、小米飯,煮紅薯,鋼絲面卻是每天的必需品。清苦的生活使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樂善好施、鄙視奢華的品性。
大姐初中畢業后到,二姐到清水河喇嘛灣下鄉、哥哥留城待分配工作期間,母親把國營指標給了別人,我知道后十分不解,回家和母親“理論”,頂撞母親,埋怨過母親,甚至因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處理問題和思維方式不同還怨懟過母親。
在計劃經濟時代,趕上春節期間慰問軍烈屬,當時買東西是需要購貨票的,母親把所屬片區的軍屬、烈屬都登記好,再申請補助的物品,有一年慰問軍烈屬的年畫剩余一張,姐姐就貼在了我們家的墻上,母親看到后,嚴厲警告姐姐,不要占公家的便宜。
時過境遷,我一天天成長起來,轉眼間也到了考大學的年紀。那段日子,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由于復習功課,身體虛脫,母親頂著烈日,出去給我買可口的食品。連日的酷暑卻在高考那日戛然而止,一場暴雨差點截斷我前往考場的步伐。母親毫不猶豫地讓我穿上家中唯一的一套雨具,我穿著雨鞋和雨衣去考試,而母親卻穿著布鞋戴著草帽步行10里路去上班,還要回家后為一家人做可口的飯菜。
我結婚了,每次回去看母親都教育我孝敬公婆,敬愛丈夫,管理好自己的家,做一名才德的婦人。1994年6月12日,我生孩子住院13天,媽媽每天到醫院看望,有一次下一天連陰雨,午后,我坐在床邊,漫無目的的看著窗外,遠遠看見一位老人,背著書包在雨中步履蹣跚地走著,我想這位老人在給誰送飯呢?等走近了一看,啊!是我的母親,瞬間我淚水模糊,母親的慈祥面孔定格在我一生的記憶中。媽媽給了我全部的愛,為了我下雨天還給送來飯,而我回報母親您的卻微乎其微“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果真有來生,我愿做您的母親,回報您的深恩。母親。祝您和父親在天堂幸福歡樂。
母親的熱心腸在我們街坊鄰里有目共睹。上世紀70年代,母親當了街道主任,管轄者鋼鐵路工人北村千余戶居民,每到過節的時候,安全保衛工作是居委會的重中之重,母親總會忙得焦頭爛額。記得有一年過春節,母親檢查完工作回到家里,同院的小朋友們都穿上新衣,而我還沒有新衣服穿,哭鬧的和母親要,母親忙里偷閑給我改了一件新花衣服,我穿上高興萬分。
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點燈籠,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分瓜子、糖塊、花生等(哪個時候是計劃經濟)每人一份,我就把分給母親和父親的那一份藏在桌角下,想自己多拿點吃,被哥哥看見了,告訴了母親,母親當時就嚴厲責備我,教育我要關心別人。同時也教育哥哥,要敬老愛幼。
忘不了,小時候一次我渾身發熱、咽喉腫痛,全身布滿皮疹,記得您背著我到處去找醫生看病,大夫告訴這個病是猩紅熱,有傳染,但您每天給我做飯,不顧傳染的危險。最后遵照醫囑每天吃西瓜,您給我買了一大袋西瓜,二周后我的病好了,您又帶著我再次去醫院做了復查后確認安全,您高興的像個孩子抱著我,我的生命屬于您的延續。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過“六一”兒童節,看到別的同學都穿花裙子,我也哭的回家和你要,您急中生智給我把您的一件舍不得穿“的確良”衣服拿出來,坐在縫紉機旁邊改了一條裙子,胸脯上用菲子做一個紅心壓的花紋,我穿上在學校里高興地手舞足蹈。在同學們中間顯擺了一個夏天。要知道哪個夏天我是多么的高興啊,只有大人才能穿上“的確良”,我居然穿上了,我美到了心底。
母親不會騎自行車,在居委會工作時出去辦事都是靠她的雙腳,但記憶力相當的好,口才也棒。居委會的工作瑣碎,像什么家里丟一只雞啦、院墻被別人拔了墻角了,家里丟東西啦、孩子不聽話了、夫妻鬧意見啦、生活困難需要找零時工了等等都找到居委會,而母親往往三言兩語中就能將這些沖突化解于無形。
因此,母親也先后獲得先進紅旗標兵、“三八”紅旗手、連續三年先進工作者、政協委員、先進婦女工作者等等各項殊榮。
70年代動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留城青年分配工作、愛國衛生運動、辦向陽院、唐山大地震捐贈、批判“四人幫”、恢復高考等工作,母親做起來都是井井有條。常言說:“居委會就像是一根針,把所分配的瑣碎工作都串起來,做到人民滿意、社會滿意、國家滿意”。
那時的居委會沒有固定辦公地點,大家都是來家里找母親辦事,因為人多、事雜、每到中午,家里就是居民們聚會的“場所”,都到這個時間段來“居委會”反映情況,母親都是耐心地傾聽后一件一件地解決。直到居民們滿意而歸。
1971年響應“沿著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奮勇前進”的號召,母親白手起家,帶領轄區婦女們辦起“五七”工作,主要以壓鋼絲面、串門簾、做塑料袋等為主要經營項目。
然而,2004年11月9日這天對我來說是一生中刻苦銘記的日子,早8點多鐘,我正在社區做人口普查工作,姐姐電話告訴讓我馬上回母親家,我騎車到博物館門口,暴雨急猛,又返回家中,待雨停方才急忙趕回母親家里,看到母親最后的一面,那場景讓我欲哭無淚。看到的母親那張蒼白的臉,至今還留在我的心里!那是我印象中定格的母親形象。但母親知道我回來了,仍然在叮囑道:“別管我,你快去上班吧,我沒事的,把飛飛(我兒子)帶好。”
隨后,二位姐姐立刻將母親送醫學院進行醫治搶救。從那一刻起,我的母親就再也沒有和她的子女親人說過一句話....
媽媽您走了,您69歲,還沒來得及留一句言,哪怕是一句話,就靜靜地走了。聽到您離去的消息,眾姊妹們都過來了,咱們家院子里站滿了流淚的弟兄姐妹們,唯一能聽到的就是悲傷和哭泣。是您的熱情助人,是善良的人們對您懷著深深敬意。
媽媽,您走了,走的腳步是那樣匆匆,那樣的急。
媽媽,您走了,天堂的路有鮮花,天堂的墻想必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凈的玻璃。城墻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您要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休息。天使會接待您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挺拔的身軀已經疲倦,可看到您們的孩子們在努力追求進步,相信您們會笑得更甜、更美!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每時每刻在懷念您們,懷念您們在我身邊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今日,在這寒冷的日子里,爸爸媽媽,我們想念您們,您們的后代兒孫也想念您們。
作者簡介
郭恩紅
郭恩紅,女,1963年生人,記者,呼和浩特市作家協會會員。撰寫了各行各業200多名人物訪談,也發表過散文,游記,新聞稿件等。
柴米油鹽百姓事,鍋碗瓢盆皆文章。關注【黃土地文學】,體驗有滋有味的生活。
你若喜歡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點個“在看”讓更多朋友看到哦!
聲明:平臺文章為原創作品。允許轉載和責編,授權轉載請聯系平臺編輯并注明來源:“黃土地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