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拿道德說事,總是令人有些反感的,有種道德綁架的意思。所以,我輕易不愿意將道德的大旗豎起來,但是,我從來不敢小看道德巨大的約束力量。
社會發(fā)展到這個階段,單打獨斗基本上已經(jīng)被廢棄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才是常態(tài)。而合作,是需要考察合作人的為人的。這個“為人”不僅僅局限在人品層面,還應該包括風控能力、自律能力及利益分配原則的。合作人是否經(jīng)得起考驗,知不知道合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該拿多少,是否愿意付出,是否能長期堅持。一個目光短淺,只盯著眼前那點蠅頭小利的人是不能作為合作伙伴出現(xiàn)的,但是可以充分利用他。
一個人人品好不好,短期之內(nèi)是很難看到的。但是一個人格局大不大,能力強不強,懂不懂平衡的藝術,關鍵時刻是否愿意大量付出,這些還是相對容易的。一個有堅強信念,懂得選擇,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的人是有成大器的潛質(zhì)的。這種人作為合作伙伴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不能作為交心的朋友。一個不懂得收斂,不懂得放棄,不懂得約束,不懂得制衡的人是不值得合作的。
一個自控能力強大,在迷霧中能準確的判斷和選擇的人都是聰明的。譬如當一個人快要渴死的時候,是選擇望梅止渴,還是飲鴆止渴,這是非常關鍵的。知道底線所在,不越線,當一個人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也就到了一個拐點,到底是一日看盡長安花還是馬失前蹄,就看你和你的馬穩(wěn)不穩(wěn)了。
世間事,很多并沒有是與非的答案,沒必要凡事較真,遇事較勁。合作不能要求都如圣人般無私奉獻,但為人靠得住的,方可與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人沒有全能型的,選擇通行者或者同路人,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標準,為人過得去,合作起來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