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一字之師
“艾”,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共有兩種讀音:
“艾”,音ài,意為:
①草名——《詩經(jīng)·王風(fēng)·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②“停止”——《新唐書·食貨志二》:“農(nóng)功未艾,而斂榖”;
③“養(yǎng)護(hù)”——《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保艾爾后”;
④“艾艾”,口吃的樣子——《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艾”,音yì,意為:
①通“刈”,指“收割”——《漢書·項(xiàng)籍傳》:“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斬將,艾旗”;
②“懲戒”——《孟子·萬章下》:“太甲悔過,自怨自艾”;
③“治理”——《漢書·郊祀志上》:“漢興已六十余歲矣”。
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鐘傳
艾當(dāng)伐蜀,夢坐山上而有流水,以問殄虜護(hù)軍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繇曰:'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往必克蜀,殆不還乎!”艾憮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