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當,俗稱瓦頭,是我國古代建筑中用于筒瓦頂檐上建筑構件。瓦,即具有圓弧的陶片,用于覆蓋屋頂;所謂“當”,據解釋:“當,底也,瓦覆檐際者,正當眾瓦之底。
瓦當,開始制作時是素面的,即瓦面沒有文字。隨后,瓦當出現了動物、植物等形象的飾樣。秦代以及秦代之前的瓦當紋飾多種多樣,有動物紋、昆蟲紋、飛禽紋、植物紋等。
此后,瓦當上面紋樣之外,開始有瓦當文,即是指瓦當上飾有的文字。瓦當字體通常用秦篆、隸書,而且字體富于變化,多隨意彎曲,挺拔遒勁,因此,瓦當文字有審美性。
瓦當上面文字內容可分為宮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語、紀事等幾大類。文字的寫法線條剛柔、曲直、方圓、疏密、倚正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極致的統一。
瓦當文字的造型奇特,富有趣味性,為篆刻家們所喜歡。這種瓦當文字的設計感極強,能在圓形狀內,做到騰挪轉換,并且和諧統一,這顯示著瓦當文字的造型能力強勁。
瓦當上的字數多者十余字,少者僅一個字,但大部分是以四個字為內容,下面放一些瓦當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