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句話叫做: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以前覺得:嗯,真有骨氣,這才是真男人,真漢子。
現在覺得:這人怕不是個憨憨?
這至少說明,人的思維認知是會隨著時間經歷而改變的。
越長大我越發現,其實人生中真正難的并不是堅持,而是后悔后經過理性思考的放棄。
為什么這么說?
其實堅持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對生活的堅持。
因為生活的堅持我們往往退無可退,我們只能用時間慢慢熬,熬著熬著就熬成習慣了。
(當然,對于那些沒熬下來的人,我也同樣心懷敬佩,有些苦,我們無法感同身受,所以沒有資格說什么。)
人生嘛,誰不是這樣過來的。
堅持這個詞是用在習慣前面的,當你形成一種習慣以后,往往也就無所謂什么堅持不堅持了,你會覺得,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慢慢的,你從最開始對生活充滿激情到無所謂再到麻木。
習慣的力量是如此可怕,既能成就你,也能毀掉你!
二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選擇大于努力。
這些話語都在告訴我們選擇的重要性。
但
但其實這里有個悖論存在,那就是:
年輕的人因為愛面子,怕傷自尊,所以不想放棄現在的人生道路,哪怕這條路很糟糕。
而中年人雖然開始明白面子不值幾個錢了,但卻忽然發現自己已經放棄不起了,尤其是在有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時候。
當然,也有可能和面子無關,因為我發現有些中年人也挺愛面子的。
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年輕人背后有父母擦屁股,所以沒有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苦,而中年人背后不僅僅沒有
或許這才是那句話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吧。
因為對人生的無法改變,所以只能在類似話語中找尋自信心和安慰吧。
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句嘆息,但,我們終將會經歷那段時期。
忽然想起有句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忽然想改改,改成:人到中年,身不由己。
大家覺得如何?
三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損失厭惡。(大意是指相比得到,我們會對損失的感受更加難過。這個比值大概是2.5倍。)
比如,你丟了一百塊錢,需要你撿到二百五十塊錢才能讓你心理達到平衡。(這里絕對沒有罵人的意思!)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沉沒成本。(大意是指損失并且無法收回的成本。)
上面那個例子中咱們丟失的一百塊錢就可以算做沉沒成本。按照經濟學的思維是不應該為沉沒成本去影響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的。
但大家發現了沒有,雖然沉沒成本才是理性的,才是更應該有的心態。
但我們就是忍不住要去難過一下甚至好久。
我前面寫過一篇文章:人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但人終究是感性的,里面就說過這一點。
正是因為經濟學太理性了,所以某經濟學教授上綜藝就經常被評論沒的感情。
大家不如猜猜說的是誰?
四
之所以說這兩個詞是因為在我們走自己選的路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這兩個情況。
我們走了一段路幾年甚至幾十年忽然發現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是需要跪著才能走下去的,而且天知道接下來會不會要爬著才能走。
這時候,面對幾十年的青春時光,雖然都知道已經是沉沒成本,已經不可以追回來了。
但我們還是忍不住會陷入損失厭惡心理哇。
換你,你頂不頂得住?
說真的,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重新做選擇的時候猶猶豫豫的。
比如,發現大學專業選得并不合適,但已經讀了兩年了,有幾個人能下定決心換的,你有決心可能是因為成本不在你這里,你問問你爸媽試試?
或者發現工作行業選得不合適,但已經是個組長或者資深老油條了。已經習慣了這個公司的事情和人了。
你換不換?
別隨意回答我,你要回答的從來都只有你自己。
這種能夠克滅自己人性的那都是狠人,在小說里面那都是妥妥能干到大帝的。江湖人送外號狠人大帝!
五
另外,否定自己以前走的路,說實話也是在否定從前的自己,這很可能會讓人自卑。
但有時候就是破而
人生從來沒有兩全的,既想走著甚至跑著還輕輕松松不費力就把人生過完,你做夢呢?
自己選的路,能跑著過完那就用跑,能走著過完那就用走,別幻想能躺著,路,躺著是絕對走不完的。
電影《讓子彈飛》里面張麻子拿出全副身家想站著把錢掙了,你咋想的卻是有路你不走,你偏要跪著,就是玩呢?
嗯?
全文完,以上,共勉之!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這里是婉殤成長筆記,每天會為您獻上熱騰騰的干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