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觀察
晚上陪孩子上課,我望著鏡子里的果果,笑著笑著忽然想起多年以前在游樂場遇到的一個媽媽。
遇到她之前,游樂場一直是我收集奇葩的地方——各種變態熱情的老人,控制型的媽媽,手機控的爸爸等等。
她成功吸引我是因為她看孩子的眼神——再后來的很久,都沒有見過另一個媽媽,就那樣忘情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內心柔和平靜,微笑就在嘴角蕩漾著,孩子的背影映在媽媽的眼睛里,仿佛捧在心上。
那媽媽默默的望著孩子微笑的樣子,和孩子安靜玩耍的樣子,仿佛照片,刻在我心里,定格成永恒的記憶。
當我也坐在這里,微笑著看鏡子里果果的影子,我覺得如此幸福——她是那樣的美好,我也是。
既然所謂母女一場,只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目送,就讓我一直這樣,用滿懷欣喜的眼神望著你,望著你的背影,看你走向一個又一個的美好,偶爾回頭,我就在原地,張開懷抱。
然而現實往往是冰冷無情的:
我們的孩子往往不是被欣賞和愛的目光環繞著;而是被監視、懷疑甚至鄙夷的眼神審視著。
場外那些焦慮的家長眉頭緊皺,他們不停的走來走去,焦灼的盯著自己的孩子,時不時的呵斥兩聲。
每每孩子反應有一點點慢,家長馬上開啟場外助教模式,指手畫腳,壓低聲音喊,努力喚起孩子的注意;每每孩子往場外望,家長馬上板起臉,用眼神斥責ta的“注意力不集中”;每每孩子出了一點差錯,家長的表情鄙夷中仿佛在說:“怎么樣?!就說你不行!”
我對于他們急于驗證自己給孩子貼的“標簽”表示無力。我想問一句:你有何資格監管?又有何能力指導?再者,你是想推孩子前進,還是想讓孩子相信自己一無所長?又或者你只想顯示自己的權威、權力和全能?
果果媽有幸參與并見證了很多孩子的成長,也深深遺憾還有那么多的“做不到”和“管不了”,畢竟我首先是果果的媽媽,精力實在有限。經歷了多年的痛心和看不慣之后,我也開始慢慢的習慣,開始慢慢的學會了視而不見,但這多年之后,看到那些被傷害的孩子,被忽視的孩子,被誤解的孩子,仍忍不住傷心,唯遠遠祝福罷了。
祝福你的孩子被看見,被珍惜,被愛;也祝福你的老年,被看見,被珍惜,被愛。
生命是一個輪回,ta的今天,你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