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一年(1)
--四十二年前的那個冬天那個春節
馮大和
2011年2月
y1969年1月8日下午,渡江橋輪船碼頭:穿過破舊的候船室,登上小火輪,坐在艙中的木條凳上,看著窗外碼頭上擁擠的人群。哭泣聲歡笑聲和豪邁的口號聲,聲聲鼎沸。
我淡然或者說是木然地坐著,沒有人來給我送行。爸爸媽媽在學校的農場改造,哥哥姐姐遠在各地。小弟剛剛十四歲,我離家后他將獨自一人生活直至爸媽結束改造。我不忍讓他來送我,我不放心他獨自回頭時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
沒有流淚,感覺自己挺堅強。沒有傷感,因為我知道這是我唯一的路,無有選擇,因為我屬于可教育好的子女。
四十二年后的2011年1月7日,當年同在一個屋檐下的老同學發來信息:明天是1月8號,四十二年前我們搭乘小火輪去興化,開始了我們青春的艱難航程。
回復:是啊!一切歷歷在目。無論多么艱難的經歷,現在都是擁有的財富。今生難忘。
(一) 我們好像是新鮮動物
1969年1 月8日下午五時許小火輪長鳴一聲載著我們出發了。經過一夜的晃蕩,再經過一次換乘,我們來到了將要生活勞動的第二故鄉,一個很貧窮的地方。
我們的家與村莊一河之隔,一溜邊六間新建的草屋看起來還蠻不錯,土坯墻,厚厚的麥草屋頂黃澄澄的,有溫暖感。
我們四個女同學是一家,選了西邊的三間屋,當中是堂屋(現在叫客廳),兩人一間屋,還算寬敞,就是有屋里有點黑。隔壁的三間就是男生的家了。
到達當天的午飯是生產隊為歡迎我們而準備的,坐在桌邊,看著屋里屋外擠滿的老鄉對著我們指指點點,緊張得不敢動筷子,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吃飯的場景。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慢慢地見慣了,來看西洋景的人少了,我們也慢慢適應了。
這時候我們才有心情調侃一下,我們就像是一群新鮮動物,來到這個地方,引起這樣的轟動!
(二) 兩家合一家
要說我們四個女同學的組合,可以說是最佳組合。大家都會做點家務,燒火做飯也不是難事,所以一日三餐不發愁。隔壁那家可有點慘。可他們是男子漢,不能輕言認輸的。直到某一天濃煙從他們家的門里往外跑的時候,才知道灶王爺對他們有點不客氣。過來吧,到我們家吃早飯吧!一餐兩餐三餐,結果是餐餐都不回去了。
這樣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模式:排值日表,每人一天輪流做飯,其余的人出勤勞動。勞作一天回到家,吃上熱騰騰的飯就很開心了。當然是否可口就另當別論了。
在遠離家人的異鄉,在艱苦迷茫的日子里,我們這個集體做到了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努力勞動積極向上。雖然其間有許多的矛盾許多的不愉快,可那還是一個值得珍惜的集體曾經的知青之家,一段值得回憶的艱難的青春年華。
(三) 勞動
一月里,隆冬季節。田間沒有農活可干。為春播作準備,冬天里的主要事情就是揀種。我們急不可耐的要求參加勞動,于是被帶到一個大院子里。很多人圍坐在小桌子邊,一邊聊天一邊揀稻種。看似簡單的活兒,我們干得并不輕松,總是不能將雜稻完全分離出來。坐在小凳上,時間稍長腰就吃不消了,又酸又麻又冷,還不敢吭聲。更有讓我們不能吭聲還臉紅的是那些個婆娘們追問我們有沒有婆家,拿我們開玩笑。真是無聊!氣得要命又不能發作!
終于有一天我不用去揀稻種了。因為又冷又累,曾經扭傷過的腰突然疼痛無比,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這么嚴重的樣子嚇壞了大家,隊長立即決定送到鎮醫院治療。不能動不能顛簸,只能用船送過去。至今那一幕都會隨時出現在腦海中:隔壁那家的J 和w 兩位男生抬著躺在門板上的我,小心翼翼的上船下船,等到醫生給我做了治療又小心翼翼的抬著我上船下船送回家。感動,不要忘了,不會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