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單“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國內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計劃,打造自然災害風險平臺……近年來,為助力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戰略,中國平安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踐行ESG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貢獻智慧力量。
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平安自2021年始全方位升級綠色金融行動,進一步明確了五年發展目標——到2025年,中國平安綠色投資與綠色信貸規模達到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達到2500億元;并承諾2030年達到運營碳中和。去年全年,平安已實現綠色投融資規模2245.80億元,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898.13億元,綠色信貸余額達729.74億元,環境類可持續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45.69億元。
文/趙方圓
保障林業碳匯發展,廣東首單“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落地
今年2月,平安產險在梅州豐順縣落地廣東省首單“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為東聯鎮蓮花山的2005畝林場提供“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該地區每畝桉樹林地每年固碳量增加值約為1.5噸,碳匯增加值為115.5元,保障金額為23.16萬元。
筆者了解到,該產品設定了雙向保障,一是保險期間內,因各類災害導致碳匯實際值未達到約定的碳匯目標值,觸發生態保障賠償;二是林場通過方法學科學育林,使實際碳匯值高于約定的碳匯目標值,超出部分給予相應成本補償。
“我們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基于遙感影像數據可以建模計算林木蓄積量,并進一步換算得到碳匯量,以此作為承保、損失估算等的定量依據;以碳匯的增減計量為賠償、補償依據,將火災、凍災、旱災、泥石流、山體滑坡、病蟲害等合同約定災害造成的林木損失指數化為碳匯損失。”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收集樹種、土壤類型、樹齡、溫度、降水等天氣數據建立3-PG模型、AI深度學習,還可以智能預估森林碳匯年增量。
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產品的實施,能夠充分促進林業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據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可保障碳匯交易的收益預期,避免因碳匯減少影響碳匯交易損失,支持構建完整的碳匯經濟鏈條。按照平均每畝每年固碳4噸、每噸30元計算,碳普惠交易可帶來經濟價值約21億元。另一方面,通過碳匯損失賠付和補償激勵的雙向責任,為政府推動碳匯交易進行風險兜底,同時為參與碳匯交易增加補貼額度,進一步促進政策實施和市場參與的雙向積極性。
截至目前,平安產險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已在河北、廣西、湖南、安徽、廣東、貴州六省(區)相繼試點落地,累計為超34萬畝林地提供3428.53萬元碳匯風險保障。
全面深化綠色金融工作,承諾2030年達到運營碳中和
事實上,“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只是近年來平安集團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踐行ESG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個縮影。2021?年,中國平安全面深化綠色金融工作,宣布五年業務目標,即2025年,中國平安綠色投資與綠色信貸規模達到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達到2500億元;并承諾2030年達到運營碳中和。
今年3月,平安發布的連續第14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在常規披露基礎上,還特別設置聚焦綠色金融和鄉村振興的兩大責任專題。綠色金融專題顯示,中國平安自2021年4月啟動全面深化綠色金融相關工作以來,去年全年實現綠色投融資規模2245.80億元,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898.13億元,綠色信貸余額達729.74億元,環境類可持續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45.69億元。
報告顯示,在可持續發展戰略驅動下,平安將ESG核心理念和標準全面融入企業管理,結合業務實踐,構建科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并從環境、社會、經濟、治理四個方面建立了可持續發展模型。
在指數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被富時羅素可持續發展指數(?FTSE4Good?)、恒生可持續發展指數企業基準指數、恒生國指?ESG?指數等納入為成分股。在評級方面,2021?年,平安在?Sustainalytics ESG風險評級中為低風險等級,屬于國內領先水平;MSCI ESG?評級為?BBB,屬于國內保險行業領先水平;在全球碳披露項目 (?CDP?) 中獲評?A-級,為中國內陸金融企業取得的至高評級。
今年4月16日,中國平安參與起草的國內首個《企業ESG披露指南》正式對外發布。該團體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我國企業ESG披露標準領域的空白,并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平安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發揮中國平安在ESG方面的特長和技術積累,踐行ESG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