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里、無論您走多遠、飛多高,只要您的根在壺關,“壺關老鄉俱樂部”再點擊即可成功加入壺關老鄉俱樂部。讓我們一起為宣傳壺關文化而努力!
【橋上鄉晉豫之交大河關】位于今壺關縣東南橋上鄉大河村,為壺關之東口,又名穴陘嶺、大河口、崞口,因郊溝河與浙河在此合流而得名大河。古為通河南林縣要道,清駐防把總。今存“大河關”門洞,為拱形磚石券。《圖經》:“壺口東出相州滏口,謂之崞口,地形險要,自昔為襟喉之地。”《元和郡縣志》:“潞州東取穴陘嶺路至相州三百五十里。”光緒《山西通志》:“大河口,在壺關縣東南一百四十里。古穴陘嶺道也,通林縣。有營,有厘卡。其北為玉峽關,即古羊腸坂也,有汛。東出之隘曰桃園梯,曰花園梯,曰金燈寺,并通林縣。其由關至河口之間道曰五里潺。”清《壺關縣志》:“大河汛駐防把總,咸豐六年增設。”《圖說》:“大河口南陜山寨,界連林縣,地勢平漫,西南循小路至黃崖底,通陵川浙水鎮。”清馬丕瑤有詩:
不住河耳音,胥奔大口流。
天井三晉險,云鎖雨山秋。
上黨至關進,中原下界收。
此心盟白水,仍作太原游。
唐天寶末(755),李萼說平原太守顏正卿,欲開崞口出程千里之師。唐建中二年(781),田悅以相、魏叛,貝州剌史邢曹俊謂悅曰:“今置萬兵于崞口以遏西師,則河北二十四州皆為尚書有矣。”既而田悅圍臨氵名,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李抱真救之,合兵東下壺關,軍于邯鄲。
壺關老鄉點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