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佛山人,不是陶瓷行業里的人,很難知道陶師廟在哪里,更不會知道陶師廟在佛山陶瓷行業的深刻意義。泛泛的的去談陶師廟是不會得出什么結果的,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和含義,首先要對佛山陶瓷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在中國,如果說起佛山,人們很容易聯想起黃飛鴻、葉問,還有就是佛山陶瓷。作為一個區域性產品的象征,佛山陶瓷曾經在全中國風靡一時,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佛山陶瓷的產量占了當時全國總產量的60%。當然,那個時候中國的陶瓷生產技術還很落后,現代化陶瓷生產剛剛在起步階段,技術水平與世界陶瓷技術先進國家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佛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中率先引入先進陶瓷生產技術、裝備,陶瓷為佛山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這種趨勢很快在全國蔓延,并且引發了現代陶瓷在中國的快速發展。
大部分人不清楚陶瓷的種類和如何分類,其實,要區分它們的種類不太難,按目前陶瓷技術、產品可分為:建筑陶瓷;這大類含墻地磚,衛生潔具(或叫衛浴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工業陶瓷等。
從1984年石灣工業陶瓷廠引進第一條進口現代化陶瓷生產線起,經過近30年的引進、消化、吸收過程,中國的陶瓷生產技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陶瓷制品的生產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量的陶瓷產品外銷,由于中國陶瓷制品價格相對較低,嚴重的沖擊了周邊國家的陶瓷生產正常秩序和市場價格。通過近30年的技術消化和技術研發,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陶瓷生產技術和裝備,大量的陶瓷機械開始向第三世界出口,甚至銷售到東南亞、日本、韓國、土耳其、俄羅斯、伊朗、巴西、阿根廷等國家。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陶瓷生產大國,但是絕對不是陶瓷強國,因為在技術上,中國陶瓷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要想達到或者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如:滅菌陶瓷,中國研發出來已經超過10年,但是這個技術還沒有在市場得到推廣。我們都知道,糞便等物質之所以發臭,是糞便里面含有氨、氮、氫等化學物質,如果能夠裂解、控制這些物質的衍生,那么臭味就沒有了。21世紀初中國的陶瓷科研人員已經研發出光合作用的滅菌陶瓷,在陶瓷生產過程加入某些特殊材料成分,陶瓷通過光合的作用,把粘在陶瓷表面發臭物質消滅掉,使那些落在陶瓷表面的污物不會發臭。由于市場的原因,這種技術還只是躺在研究所里面,可惜,可惜!
陶瓷技術的發展相當快,因為陶瓷不是什么高門檻的行業,有硅酸鹽基礎知識的人和企業都可以參與進行。由于陶瓷行業屬于國民經濟生產的基礎行業,生產鏈可以容納規模數量的勞動力,產生數量級的經濟效益,所以,在全國很多地級市以上的地區,都已經開發了陶瓷工業。陶瓷工業的產業鏈較長,可以衍生相關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生產為當地的勞動力市場、填補當地陶瓷工業空白、創造稅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很快,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城市化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標志。在農村,只要有條件建房子的,基本上都會使用陶瓷鋪設地面、內墻,經濟實力再好一些的,還會使用外墻磚對外部墻體進行美化裝飾。這些說明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顯示了中國陶瓷工業的進步。
說了那么多,好像有些跑題了,與陶師廟好像沒有什么關聯,不過,我認為還是在陶瓷的范濤里面,還是陶瓷嘛。
佛山陶瓷在中國的陶瓷界來說,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占有一定的歷史位置。在佛山市石灣鎮,有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叫南風古灶,在那里有二條明朝窯爐還在燒制陶瓷。那個窯爐叫龍窯,那是很有歷史年頭的窯爐,根據歷史記載,那是在1506年建造的明朝窯爐,到現在還在使用。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作為工業生產使用,而是作為旅游觀光,以及生產一些藝術陶瓷。
500多年的窯爐還能夠生產出產品,而且保存完好窯火不斷,這確實令人吃驚、敬畏,這件事已經在全中國、全世界廣泛流傳。南風古灶確實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奇跡,對研究中國陶瓷生產技術和陶瓷發展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在中國陶瓷歷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國陶瓷史上一份珍貴的遺產。每年佛山舉行一次國際陶瓷博覽會,會議之余,大量的中外游客前往南風古灶參觀考察、休閑娛樂、玩陶賞陶、交流研討、書畫攝影、旅游購物等,南風古灶已經成為佛山的名片,佛山陶瓷的象征。
在南風古灶的后面有一個湖,湖的對面有一座巍峨的寺廟:陶師廟。陶師廟已經有500多年歷史,供奉著佛山的陶瓷祖師。陶師廟象征著石灣陶瓷發展史,歷來為陶瓷人所敬仰,陶師廟長期香火鼎盛,受到佛山陶瓷人的頂禮膜拜。自古就有石灣瓦甲天下之說,石灣公仔更是流傳千古的藝術之作,那是佛山陶瓷的象征。
20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