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目 錄
內容預覽
第一條 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XX沙鍋餐飲管理(XX)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所有正式員工,其中董事會任命的高管人員由董事會考核,非董事會任命的高管人員的績效考核按照《業績合同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條 考核目的
1. 通過考核將經營計劃落實為每一個員工的具體工作,促進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
2. 通過績效考核加強上下級溝通和各部門間的相互協作;
3. 通過客觀評價員工的工作績效,幫助員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從而有效提升公司整體績效。
第三條 考核原則
1. 以提高員工績效為導向;
2. 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
3. 多角度考核;
4. 公平、公正、公開。
第四條 考核用途
考核結果的用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薪酬分配
2. 職務晉升
3. 崗位調動
4. 員工培訓
第五條 公司薪酬與考核管理委員會職責
公司薪酬與考核管理委員會是公司薪酬與考核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其職責如下:
1. 負責制訂高管人員和各部門負責人的考核細則;
2. 審核公司一般員工的年度考核結果;
3. 最終處理員工考核申訴。
第六條 公司綜合辦職責
公司綜合辦作為公司考核工作具體組織執行機構,主要負責:
1. 制訂員工考核管理制度的實施細則;
2. 對各項考核工作進行培訓與指導,并為各部門提供相關咨詢;
3. 對考核過程進行監督與檢查;
4. 通報公司員工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工作情況;
5. 對考核過程中不規范行為進行糾正與處罰;
6. 協調、處理員工考核申訴的具體工作;
7. 組織實施考核,統計匯總員工考核評分結果,并嚴格保密;
8. 建立員工考核檔案,作為薪酬調整、職務升降、崗位調動、培訓、獎勵懲戒等的依據。
第七條 經營辦職責
公司經營辦作為部門、項目考核工作的具體執行機構,主要負責:
1. 負責部門、項目績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實施細則;
2. 根據公司年度經營計劃,提出項目、部門考核方案,包括各部門考核指標、目標值、權重等,考核管理委員會通過后組織執行;
3. 負責組織部門、項目考核的實施,匯總統計部門、項目考核評分結果,報綜合辦;
4. 通報公司部門、項目考核工作情況;
5. 負責部門、項目考核最終結果的公布。
第八條 各部門、項目負責人的職責
1. 負責本部門、項目考核工作的整體組織及管理;
2. 負責處理本部門、項目關于考核工作的申訴;
3. 負責制定本部門、項目員工的考核指標;
4. 負責本部門、項目員工的考核評分及統計匯總;
5. 負責對本部門、項目員工的考核結果進行反饋,并幫助其制定改進計劃,并對考核工作情況進行通報。
6. 為本部門、項目人員建立考核檔案,作為薪酬調整、職務升降、崗位調動、培訓、獎勵懲戒等的依據。
第九條 考核周期
考核分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項目考核和年度考核。其中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于月度、季度結束后十日內完成;項目考核于項目結束后十日內完成,年度考核于次年一月二十日前完成。
不同的考核對象考核周期不同,詳見下表:
表3-1 考核周期表
考核對象 | 考核周期 |
公司高管人員 | 年度考核 |
經營辦、財務部、綜合辦、監察辦等職能部門全體員工,以及房產部、工程部、技術中心等業務部門中未參加項目的職能人員 | 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
采購部、店管部、中心廚房、單店全體員工 | 月度考核、年度考核 |
房產部、工程部、技術中心等業務部門負責人及參加項目的業務技術人員、證照管理員 | 項目考核、年度考核 |
第十條 考核關系
考核關系分為直接上級考核、直接下級考核、同級人員考核三種。不同考核對象在不同的考核中對應不同的考核關系,所有可能的考核關系見表3-2。
表3-2 考核關系表
考核對象 | 考核關系 |
高管人員 | 直接上級 |
部門負責人 | 直接上級、同級、直接下級 |
一般員工 | 直接上級、同級考核 |
第十一條考核維度
考核維度是對考核對象考核時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
個人考核的考核維度主要包括績效維度、態度維度、能力維度。每一個考核維度由相應的關鍵業績指標(KPI)組成,對不同的考核對象、不同考核期間應采用不同的考核維度和不同的關鍵業績指標(KPI)。
1. 績效:指被考核人員通過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核:
(1)任務績效:體現本職工作任務完成的結果,每個崗位都有對應崗位職責的任務績效指標。具體參見《績效考核指標示例》。
(2)管理績效:體現管理人員對崗位管理職能的發揮。指標定義詳見附錄一。
(3)周邊績效:體現相關部門(或相關人員)團隊合作精神的發揮。指標定義詳見附錄二。
2. 態度:指被考核人員對待工作的態度。態度考核分為:積極性、協作性、責任心、紀律性。指標定義詳見附錄三。
3. 能力:指被考核人完成各項專業性活動所具備的特殊能力和崗位所需要的素質能力。指標定義詳見附錄五、六。
第十二條關鍵業績指標(KPI)設立的原則
1. 可控性:指標能夠測量或具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必須為被考核人所能影響;
2. 當期可測量性:指標能夠測量的最短周期應與考核期一致;
3. 重要性:指標項不宜過多,注重于對公司績效有直接影響的關鍵指標,一般為3—6個;
4. 一致性:各層次目標應保持一致,下一級目標要以分解、完成上一級目標為基準;
5. 挑戰性:指標值應綜合考慮歷史績效、未來發展預測、同行業競爭對手的績效確定,不宜過高或過低,應使被考核人經過努力達到;
6. 民主性:所有考核指標值的制定均應由上下級人員共同商定,而不是由上級指定。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時,二者的共同上級具有最終決定權。
第十三條關鍵業績指標的設立
1. 在考核期初,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級根據公司和本部門的計劃要求、被考核人崗位職責規定的工作任務,與被考核人共同協商制定被考核人當期工作計劃和目標;
2. 直接上級與被考核人共同協商將當期工作計劃和目標轉化為考核指標,其中績效指標可參照《績效考核指標示例》中的定義或根據實際情況定義新指標,報上一級主管領導審批后實施;
3. 工作計劃和考核指標的更改需經被考核人及其直接上級商定,并報上一級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生效。
第十四條關鍵業績指標的權重
權重表示單個考核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相對重要程度,以及該指標由不同的考核人評價時的相對重要程度。
1. 指標的權重一般不低于5%,過低則難以在全部指標中體現其作用;指標之間的權重差異最好不低于5%,以體現不同指標之間重要性的差異。
2. “一票否決”指標:對特別關鍵,影響全局性工作成果的指標可設立為一票否決指標,即如果某項關鍵指標未按標準完成,無論其它指標是否完成,本周期內的考核總體得分都視為0分。
第十五條考核記錄
考核期初,直接上級向被考核人說明其考核維度、指標和權重,由雙方討論認可。同時,各考核主體對被考核人的考核維度和指標充分了解,建立日常考核臺帳,將考核內容進行記錄,作為考核打分的依據,在被考核人有疑義時作為原始憑證,以便考核申訴的處理。
第十六條考核結果確認
1. 定量指標的考核結果確認
定量指標的考核結果直接根據被考評人該項指標實際完成情況與該指標的權重確定。
考核結果=∑(各項考核指標分值×相應權重)
2. 定性指標的考核結果確認
定性指標按照“A:超出目標、B:達到目標、C:接近目標、D:遠低于目標”等四個標準來進行評分,每個標準對應一段相應的分值范圍,總體分值范圍為0—120分,評分時以5分為一個單位進行打分,考核結果的具體定義和對應關系見表3-3。
表3-3 定性指標評分等級定義表
考核得分 | 120 – 105 | 100 - 90 | 85 - 70 | 65 - 0 |
標準 | A:超出目標 | B:達到目標 | C:接近目標 | D:遠低于目標 |
定 義 | 實際表現顯著超出預期計劃/目標或崗位職責/分工要求,取得特別出色的成績 | 實際表現達到預期計劃/目標或崗位職責/分工要求,取得比較出色的成績 | 實際表現基本達到預期計劃/目標或崗位職責/分工要求,有明顯不足或失誤 | 實際表現未達到預期計劃/目標或崗位職責/分工要求,有重大失誤 |
第十七條考核結果的分布
1. 一般員工個人績效考核結果按部門或項目分組,各組按照最終考核得分進行排序后分為優、良、中、基本合格、不合格五個等級,組內人員考核結果應參考表3-4所列的比例進行強制排序,使各員工的考核結果盡可能接近正態分布(見圖1),以拉開考核結果,真正起到獎優罰劣的作用。
2. 部門負責人考核結果不進行強制排序,其考核結果按表4直接劃分為優、良、中、基本合格、不合格等5個等級,按《薪酬管理體系設計方案》中規定的考核系數計算績效工資。
3. 各部門考核結果不進行強制排序,按照表3-5根據實際得分評定等級。
第一條 月度、季度考核維度
部門負責人的月度、季度考核只從績效緯度進行考核,包括任務績效和管理績效,其權重見下表:
表4-1 各級部門負責人(包括副職)考核維度、權重表
考核維度 | 季度考核權重 | 考核人 | |
任務績效 | 關鍵業績指標 | 70% | 直接上級 |
月度、季度工作計劃(重要任務) | |||
管理績效 | 工作任務管理 | 30% | |
人員管理 |
2. 其他員工
其他員工的月度、季度考核從任務績效和態度兩個緯度進行考核,其權重見下表:
表4-2 其他員工考核維度、權重表
考核維度 | 季度考核權重 | 考核人 | |
任務績效 | 關鍵業績指標 | 80% | 直接上級 |
月度、季度工作計劃(重要任務) | |||
態度 | 20% |
第二條 月度、季度考核流程
月度、季度考核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啟動考核:各部門負責人在期初啟動考核工作。上期的考核評定和下期工作計劃確定一起啟動。
2. 確定任務績效目標
(1)在期初五日以內(遇節假日、雙休日順延),直接上級根據公司經營計劃和實際工作要求,就當期主要工作任務、考核標準、指標權重等內容與被考核人面談,共同討論填寫《績效考核表》(參見附錄八)。對于易量化的考核內容采用3~5個關鍵績效指標進行考核(參見附錄十一:考核指標示例),對于不易量化考核的內容采用對月度、季度工作計劃(重要任務)進行考核評價的方式,然后確定要求達到的目標值和各個計劃或任務的權重。確定后雙方各持一份,作為本月度、季度的工作指導和考核依據。
(2)計劃執行過程中,考核雙方及時溝通。被考核人直接上級須及時掌握計劃執行情況,明確指出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若出現重大計劃調整,須重新填寫相應的《績效考核表》,并向上一級主管報請批準。
3. 收集資料,確定考核結果
考核期結束后,各有關部門提供考核期間公司財務、經營等方面的詳細數據資料。直接上級根據資料明確被考核人各項指標實際完成值,對比目標值,計算各項指標得分,填寫《績效考核表》中考核評分部分。
4. 統計匯總考核結果
各部門負責人收集本部門被考核人的評分資料,綜合辦收集公司的考核評分資料,匯總考核結果。
5. 審批考核結果
各部門負責人的考核結果由公司總經理質詢、審批;各部門其他人員的考核結果由公司主管領導質詢、審批。
6. 考核結果反饋
直接上級將最終考核結果反饋給被考核人,雙方就考核結果面談。直接上級明確指出被考核人的成績、優點及需改進的地方,聽取被考核人的意見并詳細記錄。
第三條 月度、季度考核結果的用途
月度、季度考核結果直接影響月度、季度的績效工資,間接影響年度考核結果。考核結果對于薪酬的具體影響見《薪酬管理體系設計方案》。
第四條 調動新崗位的員工,試崗期間不進行考核,其考核結果視為中,試崗期滿后參加考核。
第五條 個人年度考核對象
年度考核對象為除以下員工以外的公司所有員工:新入職員工、在公司全年工作時間不足六個月或有其它特殊原因的員工,經公司批準可以不參加年度考核。所有不參加年度考核的員工其考核結果視為“中”。
其中:公司總經理的年度考核由董事會考核,公司其他高管人員的年度考核由公司總經理考核,均按照《績效合同管理辦法》執行。
第六條 個人年度考核維度
年度考核是在對個人全年各月、季、項目考核結果的基礎上,考慮個人的周邊績效和部門年度考核結果,總結得出個人年度綜合考核結果。同時,為了對員工的素質及發展潛力進行評估和跟蹤,增加能力維度的考核,但能力評價結果不與工資和獎金直接掛鉤,只是作為員工自我發展和選拔員工的一項重要依據。
第七條 個人年度考核流程
1. 每年元月1—10日,綜合辦組織公司內部周邊績效考核。
2. 各部門負責人在每年元月10—15日匯總被考核人的評分。
3. 薪酬與考核管理委員會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在每年元月10-15日進行年度績效質詢會對其考核結果進行質詢。
4. 其他員工的考核結果報公司主管領導質詢、批準,確定最終考核結果,并做出獎懲決定。
5. 元月20日前各部門將考核結果報公司綜合辦,綜合辦確定最終考核結果并做出獎懲建議,由薪酬與考核管理委員會批準后執行
6. 直接上級將考核結果與獎懲決定反饋給被考核人,雙方面談,確定被考核人下一步改進及接受培訓計劃,制訂具體改進措施。
7. 考核人于下一考核年度跟蹤被考核人改進計劃的落實情況。
第八條 個人年度綜合考核的維度與權重
針對不同的考核對象,考核維度與權重不同。
1. 公司高管
表5-1 公司高管人員考核維度、權重表
考核維度 | 考核人 | 年度考核權重 |
績效合同得分 | 董事會或總經理 | 90% |
周邊績效 | 同級 | 10% |
2. 部門負責人
表5-2 部門負責人(不含部門副職)考核維度、權重表
考核維度 | 考核人 | 年度考核權重 |
年度部門考核值 | 經營辦 | 30% |
月度、季度個人及項目考核平均值 | 綜合辦 | 60% |
周邊績效 | 同級 | 10% |
3. 一般員工(部門副職相同)
表5-3 一般員工考核維度、權重表
考核維度 | 考核人 | 年度考核權重 |
年度部門考核值 | 經營辦 | 10% |
月度、季度個人及項目考核平均值 | 綜合辦 | 90% |
第九條 個人年度綜合考核結果的用途
個人年度綜合考核結果主要作為職務等級、工資等級升降、年終獎金發放、崗位職務聘任、培訓等工作的依據。
依據考核結果的不同,公司做出不同的獎懲決定,一般有以下幾類:
1. 職務等級升降
表現優異是職務晉升的必備條件。年度綜合考核為“優”的員工,列為人才梯隊的后備人選及職務晉升對象。
年度綜合考核為“不合格”或者連續兩年考核為“基本合格”的員工將被解除勞動合同或待崗。
2. 工資等級升降
年度綜合考核為“優”的員工,崗位工資等級晉升一檔,但已達到本崗位最高檔次工資水平的,則不再上調;年度綜合考核為“基本合格”的員工崗位工資下降一檔,但已達到本崗位最低檔次工資水平的,則不再下調。
3. 年終獎分配
在年終獎分配時,不同的考核結果對應不同的考核系數,詳見《薪酬管理體系設計方案》。
4. 崗位職務聘任
年度綜合考核為“優”的員工,優先列為聘任對象。
5. 培訓
針對考核成績,公司可以提供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年度綜合考核為“優”的員工,優先列為深造培訓的對象。考核為“基本合格”的員工,由綜合辦結合部門主管對其進行針對性強化培訓,幫助員工改善績效。
第十條 能力定義
指被評價人完成各項專業性活動所具備的特殊能力和崗位所需要的素質能力。不同評價對象的評價主體、能力指標不同。能力評價分為:團隊合作、團隊發展、戰略思考能力、分析和決策能力、計劃和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影響能力、口頭溝通能力、書面溝通能力、員工評估、員工輔導、激勵、授權、工作效率、應變能力、知識能力。指標定義詳見附錄四。
第十一條評價目的
年度能力評價是為了對員工的素質及發展潛力進行評估和跟蹤,評價結果不與工資和獎金直接掛鉤,作為員工自我發展和選拔員工的一項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評價關系
表5-4 評價關系表
評價對象 | 評價關系 |
各部門負責人(包括部門副職) | 直接上級、同級、下級評價 |
一般員工 | 直接上級、部門同級評價 |
【免責聲明】本文摘自網絡(t.zsxq.com/uJEiim2),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私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