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芍藥30炙甘草30附子30
太陽病2/7發汗不解,汗出多則亡陽,陽虛則惡寒,汗多則胃液枯,胃液枯則胃氣虛,用炙甘草和附子溫補脾陽,芍藥入脾引脾氣上行為胃以行其津液,胃氣不虛則惡寒之證自感。
芍藥之性有三,一可瀉肝經之實,二可入脾經引脾氣上行,三可入膀胱經引膀胱之氣下行。此方中的芍藥是君藥其功在于入脾經引脾氣上行為胃行其津液,芍藥配甘草,酸甘化陰,加之附子既可溫補脾腎之陽,又可溫膽氣之虛,膽不克胃,脾胃之氣自足,何懼惡寒之證生。
余在臨證時,常用此方治腿腳痛,足跟痛和半夜腿抽筋。其效若神。這幾種疼痛都與肝脾腎有關,炙甘草補脾,芍藥瀉肝,附子補腎,且芍藥配甘草無疼不治,血逢寒則凝,凝則疼,溫經散寒首推附子,如果再加入人參黨參,則無經不達,藥少而精,單刀直入,比藥味混雜的治疼方,更勝一籌。
且看學院派醫家,在傷寒論譯釋一書中,引用古代注家對芍藥甘草附子湯證的解釋,含糊不清,這歸根于醫理不明,藥性不清故也。
公眾號:傷寒大數,想要學習傷寒大數的朋友可以關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