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瞻昏渺(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中醫診療方案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
材《中醫眼科學》(第二版)(曾慶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年)。
(1)自覺眼前灰黃暗影遮擋,視物不清、變形。
(2)視力下降,但常不低于 0.2。
(3)眼底黃斑部視網膜水腫呈圓形反光輪,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伴有黃白色點狀
滲出。
(4)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OCT)等檢查有助診斷。
2.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 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年)。
(1)臨床表現:
癥狀:眼前中央暗影遮擋,視物不清、視物變形。
眼部檢查:檢眼鏡下黃斑區局限性盤狀漿液性脫離,中心凹反光消失。
(2)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①Amsler 表檢查:可見中心暗點、方格變形。
②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黃斑區出現熒光滲漏點、漸呈噴射狀、墨漬樣擴大。
③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OCT):后極部漿液性視網膜神經上皮脫離或伴有漿液性
RPE 脫離。
(二)證候診斷
1.水濕上泛證:視物模糊,眼前出現有色陰影,視物變形或變小;眼底見黃斑部水
腫,視網膜呈圓形反光暈輪,中心凹反射消失;兼見胸悶不舒,脅肋脹痛,大便稀溏。
舌苔滑膩,脈濡。
2.痰濁內蘊證:多見于病情纏綿遷延,視物模糊,眼前暗影,視物變形;眼底見黃
斑部水腫減輕,出現黃白色滲出,中心凹反射消失或減弱;兼見胸悶納呆,食少便溏。
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
— 310 —
眼科中醫診療方案
3.肝腎虧虛證:病屬后期,視物仍模糊,或有視物變形、易色;眼底見黃斑區色素
紊亂,少許黃白色滲出,中心凹反射仍未見;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質紅,舌苔
少,脈細。
二、治療方法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1.水濕上泛證
治法:利水滲濕,調和肝脾。
推薦方藥:五苓散合逍遙散加減。白術、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包)、當歸、赤
芍、柴胡、生甘草等。
中成藥:五苓散、逍遙丸等。
2.痰濁內蘊證
治法:健脾化痰,利水滲濕。
推薦方藥:二陳湯合五苓散加減。陳皮、制半夏、茯苓、白術、豬苓、澤瀉、丹參、
生薏仁、貝母、生甘草等。
中成藥:二陳丸、參苓白術散(丸)等。
3.肝腎虧虛證
治法:滋養肝腎,活血明目。
推薦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澤瀉、茯苓、丹皮、丹
參、昆布、炙甘草等。
中成藥: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等。
(二)特色療法
1.針灸治療
(1)應用時機:單純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選用。
(2)常用穴位:風池、球后、頭臨泣、太陽、翳明、百會、合谷。捻轉之平補平瀉,
或不施手法。
2.皮下注射
主要是當單純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配合口服藥物治療。應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
(2ml/ 支)在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1 支/天。
3.離子導入
離子導入也是作為配合口服中藥的輔助治療方法。
導入藥物:丹參注射液,每次 2 mL/眼。導入方法:使用離子導入儀,采用眼枕導入法,
取兩個直徑為 3~4 cm 的圓形電極置于雙眼上,另取一個 6 cm×10 cm 的電極置于枕部。
導入時間:每次 15 分鐘。通電強度: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常用 1~2 mA。治療頻率:
— 311 —
眼科中醫診療方案
治療的最初 2 周為 1 次/日,后頻率延長為每 3 日 1 次。
灼傷是本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因此,治療過程中要定時巡視,特別是觀察電流表指針
的變化,如指針自動上升超過規定的強度,應及時將其調至合適的位置并詢問患者的感覺。
(三)其他療法
1.光凝治療
(1)適應癥
初次發生及復發病例滲漏點距離中心凹 300μm 以外是考慮傳統光凝治療的主要因素。
以下是參考因素:①視網膜漿液性脫離持續存在;②既往患病時已造成視力明顯損害的眼再
次復發;③另一眼既往發病時視力明顯損害者;④因職業等原因需要盡快恢復視力者。
(2)禁忌癥
滲漏點距離中心凹 200μm 以內的病例。
(3)操作方法
①對于黃斑無血管區以外的滲漏點,采用直接光凝,要求光凝位置精確,首選黃光,I
級光斑反應。②對于黃斑無血管區以內部位的滲漏點,采用間接光凝,光凝部位在滲漏點遠
離中心凹的盤狀視網膜脫離區的外圍半周選用黃光光凝 1~2 排,淺 I 級~I 級光斑反應。③
對于多發彌散的滲漏點、定位困難的滲漏點,在相應病變的小范圍內行稀疏的格柵狀光凝,
均為 I 級光斑反應。
對于激光光斑的大小的選擇,一般應用直徑 100um 的光斑,血管弓外可用 200um 的光斑。
曝光時間一般為 0.1~0.2s。
(4)注意事項
激光治療可縮短病程,緩解癥狀,促進漿液性脫離復位,降低復發的風險,但不改善最
終視力預后。
2.經瞳孔溫熱療法(TTT)
(1)適應癥
旁中心凹下滲漏者。適用于病程遷延或病變涉及黃斑中心 500um 區域造成中心視力嚴重
受損,而又不能行常規激光治療者,這時可選擇 TTT 療法。
(2)禁忌癥
滲漏部位在視盤與黃斑中心之間(盤斑束)者。
(3)操作方法
常規擴瞳,在 Goldmann 三面鏡下(放大倍數 1.08) 采用 810 nm 半導體激光進行 TTT
治療。光斑大小 0.5~1.0 mm,點數 1~3 個,能量在 100~150 mw,時間 60 s。以視網膜
無顏色或輕微發灰改變為宜。治療范圍以 FFA 確定的滲漏點為準,每處滲漏點照射 1 個激
光點。
— 312 —
眼科中醫診療方案
3.光動力療法(PDT)
(1)適應癥
適用于活動性滲漏點位于黃斑中心凹無血管區或彌漫性 RPE 滲漏的患者。
(2)操作方法
靜脈注入半量即 3mg /m2 的維替泊芬, 10 分鐘內注射完畢, 并于開始輸注藥物后 15
分鐘, 通過激光裂隙燈用功率密度 600 mW /cm2、能量密度 50 J/cm2的和波長 689 nm 的半
導體激光光斑覆蓋并照射 ICGA 顯示的擴張扭曲的高滲透性異常脈絡膜血管 83s,治療后 48 h
內注意避光。
(四)健康指導
1.飲食宜清淡,忌肥膩厚味、辛辣刺激,戒煙酒。
2.外出戴有色眼鏡,以防強光刺激。
3.注意休息,避免過用目力。
4.調攝情志,保持心情舒暢。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參照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眼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治愈:眼底病變消退,視力基本恢復。
好轉:眼底病變減輕退,視力部分恢復,視直如曲減輕。
未愈:黃斑區病變無改善,視直如曲無好轉,視力不提高或減退。
(二)評價方法
1.眼底水腫:眼底水腫范圍以視盤大小為參照。比較治療前后的變化。
2.視力: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遠近視力及矯正視力。比較治療前后視力的變化。
3.視直如曲:采用 Amsler 表,觀察中央區有無發暗,方格是否規整,線條有無彎
曲和中斷,讓患者用筆將病變范圍畫出。比較治療前后病變范圍的變化。
4.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OCT):對比治療前后黃斑中心凹厚度、總黃斑容積、RPE
脫離高度的變化。
5.在不同時間對眼部癥狀和客觀指標進行評價。
(1)治療當天:進行眼部癥狀等級積分和客觀指標評價。
(2)治療 15 天:進行眼部癥狀等級積分和客觀指標評價。
(3)治療 30 天:進行眼部癥狀等級積分和客觀指標評價;按照“評價標準”進行療效
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