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厥陰篇》,該方具有養血散寒,溫經通脈的作用,主治厥陰傷寒,癥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
筆者將此方用于臨床治療凍瘡、痛經及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病,療效頗佳。茲簡介如下。
1 凍瘡
王××,女,25歲,2002年12月1日初診。自訴近五年來每逢寒冷季節雙手必發凍瘡,不能從事清洗等手工勞動,就診時可見雙手泛發銅錢大小紅腫癢痛,少數紅腫處破潰流水,患者形瘦、面色蒼黃、常常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辨證為陽氣不足,氣血虧虛,寒邪乘虛入侵,致氣血運行阻滯,肢端經絡不通發為凍瘡。治當溫經散寒、養血通脈、酌加溫陽益氣品處方:
桂枝、 當歸 、 白芍 、 熟地 、黃芪 、 蘇木
三七、細辛、鹿角片 、木通 、 甘草、 地龍 、五劑而愈
2 痛經
李××,女,17歲,2003年10月12日初診,自訴兩年來每逢月經來潮前2-3天即開始小腹疼痛,有時疼難忍,經腹止痛藥才得以緩解,直至經凈后疼痛才得以消失,診時面色萎黃,形體較瘦,食欲不振,小腹冷感,喜溫喜按,平素有貪涼飲冷的習慣,舌淡苔白,脈細澀。
證屬血虛寒凝胞宮胞脈阻滯不通,治當溫經散寒、養血通脈,方用當歸四逆湯化裁:
當歸、 白芍、 川芎、 川牛膝、 香附、 桂枝、
川楝子、 玄胡、細辛、 甘草、 良姜、 百合、
服藥三劑后疼痛消失,又囑每次經前服3劑,連服三個月經周期,告愈。
3 腰椎間盤突出癥
患者周××,男,40歲,銀行干部2003年3月15日,日初診,自述今晨不慎閃腰突發腰痛伴且左側下肢冷麻脹痛,步履困難,就診時患者左側腰部疼痛難難忍,休息平臥時減輕活動或站立時癥狀明顯加重。
腰部板硬、腰椎生理前凸消失,L5-S1椎旁壓痛明顯,且放射到左下肢右腿后側,小腿后及足小趾,直腿抬高試驗陽性?;颊哳伱嫣摳?,形體肥胖,素體形寒喜暖,舌淡苔白膩脈沉細弱。
證屬陽虛寒凝,經脈阻滯,治當溫陽散寒,通脈止痛,方用當歸四逆湯加減:
當歸、白芍、 細辛、川芎、葛根、 地龍、三七、 吳茱萸、
砂仁、 木通、玄胡、 桃仁、紅花、 甘草
連服五劑,患者疼痛大減,再服五劑疼痛完全消失。
4 按語:
當歸四逆湯本為治療厥陰病的方劑,其證手是厥寒者乃陽氣不足,寒邪內中,經絡阻塞,不溫四末脈細欲絕者乃陰血內虛經行不利所所致。
本方即桂枝湯去生蕉大棗加當歸、細辛通草(現通認為是木通)而成。當歸白芍養血和營,桂枝細辛溫經散寒,甘草大棗補益中氣、通草(或木通)通行血脈,全方有和厥陰以散寒之功,調營衛以通陽氣之效。
筆者師其意運用于臨床所治三案其一為寒客上端;其二為寒客胞宮;其三為寒客腰腿。皆用當歸四逆湯化裁治療,均取其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故凡屬氣血虧虛、寒客經脈為患的疾病,只要把握病機、隨癥加減,均可收到異病同治。
藥到病除之功。
此文章內容僅代表醫生觀點,僅供參考。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請到當地醫院就診,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