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局限,就是限于一個固有的思維當中,認知不到自己思維的誤區和狹隘性,意識不到自己錯誤的本身,意識不到自己思維之中的問題。
這一個問題也是人性本身的弱點,并非是某個人思維中的問題。
1、突破自己思維認知
一個人想要突破自己思維的局限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無論是讀書還是去經歷,都是讓我們能夠更多的認知到這個世界,同時也能更好的認清自我。
所以,我們對于讀書和經歷需要有不同層面的遞進的關系,才能通過讀書和經歷這些事情,給我們帶來提高和認真的突破。
第一個層面是:認知事物。
第二個層面是:認知外界。
第三個層面是:認知自我。
認知自我是最高的一個境界,就是說首先要認知你當下所處的一個事物,讓這個事物給你帶來一種進步和學習的啟發。
那么認知外界,就是認知整個你沒有接觸過的世界,這個世界對于你當下所處的一個環境,會有一個沖擊和一個思維的突破。
最后一個認知自我,就是通過對于外界的一些認識和了解之后,真正的審視自我,認識到自我的局限性,以便于進更好的進步。
這就是一個人通過與外在的學習和接觸之后,在認知與突破的關系上,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2、不要給認知設界限
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永遠意識不到自己有錯誤,一個人身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有問題。
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為自己的認知界限。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人生,其實真正決定人生的不光是一個人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思維決定了他的認知,認知決定了他的言行,而言行決定人生結局。
莊子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才智小的不理解才智大的,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為什么說這樣一句話呢?
朝生暮死的蟲子不可能知道一個月的時光有多久,夏生秋死的寒蟬,它不知道一年的時光是多久?這都是短命。
一個生命只有一天的蟲子,它不可能認知到一個月的時間是多久,在它的思維感知里,它想象不到這個層面。
就如同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面,井口就是最大的天,井面就是最寬闊的地。但是青蛙從未認識到,跳出井口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而人的思維局限正是這樣形成的。
如果一個人認識不到這一種思維的問題存在,那么他就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問題。
所以就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你永遠改變不了一個人。
3、認知無止境
很多人在某一個階段,因為對一件事情認知和了解,產生了一個對錯的概念和認知。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想過,他目前所形成的一個認知未必是對的。
其實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這樣一種體會,“成長的一個過程,就是不斷發現自己所認為的是錯的”。
我們都會在二十歲的時候形成一個觀念,但是當你到三十歲再回頭看的時候,發現那一個觀念和想法,原來是那么幼稚和可笑,并且是錯誤的。
這就是一種成長,這也是《莊子》中,所強調的“認知無止境”的一個道理。
我們的認知,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都不會死板的固守一個道理,都會通過年齡的一個變化而去重新的認知自己。而這樣的一個心態,也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讓自己不斷精進和優秀必備的一個過程。
人對于自然的認識是沒有止境的,對于自身的認識,也是需要不斷變化的,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生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重新認識自我,才是能讓我們更加完善和飛躍的一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