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就是電影里的亞歷山大大帝少年形象,這個演員確實也很像雕塑里的亞歷山大,可以說直到亞歷山大死的時候,也是個白嫩可愛的青年正太,身高150,也就是這么看起來人畜無害的一個家伙,顛覆了整個亞歐非大陸的格局。
在第13章——亞述榮光里,亞述、新巴比倫、米底等一系列強權國家混戰不停,最后被默默無聞的雅利安人(印歐人)首領居魯士領導的波斯給全鍋端了,從祖先最開始提及到的大多數文明都歸于這個半農耕半游牧的文明里,“波斯”以及“雅利安”這兩個名字正式的出現在了歷史中,直到現在,兩河流域東邊的高原到現在也被我們稱為“伊朗(雅利安)”。
波斯是第一個統一西方諸多民族的國家,也是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古埃及、新巴比倫這兩個閃爍許久的文明古國,也全部被強壯的雅利安人碾壓,以至于兩千多年后八竿子打不到的希特勒也自稱“雅利安人”。
上前面說到的圖,給大家看一下雅利安的霸業。
圖 居魯士的波斯
同時雅利安人還在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直到現在的新疆(北疆)各種游牧,逐漸的接觸到了同樣在新疆的吐火羅人(也是印歐人)。
一大部分雅利安人的信仰中,都有對“光明”這個意向的崇拜,包括象征光明、太陽、永恒的符號“卍”,也很廣泛的出現在整個雅利安族群活動范圍中,當然反旋的“卐”也被希特勒搞成了納粹的標志。
并且波斯帝國在建設中,很合理的劃分了農業區和游牧區,在征服的地方設立總督,但是中心卻還在現在的伊朗,他們不斷集權發展常備軍,一時間大大小小的城邦林立,波斯成為所有雅利安人里最壕的一波。
同時的希臘,其實混的也是很好很好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希臘的柱式
圖 比較簡潔的多立克柱式,受到海洋動物影響的愛奧尼克柱式,受到植物影響的科林斯柱式
所以,波斯很快的把目光朝向了在地中海的二道販子希臘城邦們,想盡快捏碎希臘。
圖 波斯和希臘的形勢,我們會發現很多書給的都是愛琴海區域版的圖,會給人一種波斯和希臘勢均力敵的感覺。
這就是著名的馬拉松戰役,雅典一看這完全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戰爭,于是派了個很能跑的小伙子斐力庇第斯跑去斯巴達求救兵,斯巴達這時候仍然還是保持實力不想出兵,但是也知道唇亡齒寒,不知道這群貨是不是狼人,非說等月圓時候出兵。(其實這個不排除后來雅典人夸大自己和抹黑斯巴達的嫌疑)
總之歷史上記載的雅典,畢竟是自己老家,波斯軍隊是個遠征軍,舟車勞頓不說還完全沒來過這地方,雅典從兩側直接包抄了不明真相的波斯騎兵,而波斯畢竟是個大陸國家,而希臘的海軍也算是飽受歷練的地中海一霸了,波斯海軍最后被雅典海軍硬克,波斯感覺不妙于是撤軍,以損失6000來人的代價輸掉了戰爭,不過其實對于波斯來說實在是不痛不癢。
前面說的那個非常能跑的小伙子斐力庇第斯又派上用場了,他迅速的從馬拉松戰場跑回雅典,前面也說了,42公里的距離,小伙子剛說完“報告大王”(霧),然后就倒地身亡,這也就是馬拉松這項運動的來源了。
前480年,大流士一世的繼任者薛西斯一世上臺,這次他很重視希臘了,也信不過那些狗頭軍師,自己親自帶著25萬軍隊和1000戰艦入侵希臘。
這次簡直就是勢如破竹了,希臘大量的土地被占領,色雷斯、馬其頓這些炮灰全部被攻占,斯巴達知道這下不打也不行了,可能是這場戰爭太慘烈,所以雅典也沒怎么抹黑斯巴達。
圖斯巴達王李奧尼達,這哥們在表情包里太有名了吧,反正年輕時候是個逗逼,但是卻死的光榮,最后腦袋被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插在了長矛上,斯巴達300勇士的傳說也就千古留名了。
總之這么一來,雅典以及其他城邦的聯軍就就爭取到了時間,等到波斯軍隊進入雅典的時候,雅典人搞起了游擊戰,留給了波斯人一個空城,薛西斯怒燒雅典。
這一下波斯可就和希臘城邦們陷入了僵持了,結果這個時候強悍的雅典海軍又一次重創大而無用的波斯海軍(我怎么想到了曹丞相),薛西斯一世怕后路被斷,迅速撤軍,波斯軍隊又一次失敗,希臘聯軍又一次勝利。
前479年8月,波斯又來了5萬人入侵希臘,結果又被雅典人戲耍,伯羅奔尼撒聯軍加上雅典海軍又一次重創波斯軍,再加上波斯帝國本身就太龐大了,內部也出現了不少叛亂,最后又一次撤軍。隨后希臘轉為攻勢,占領了現在土耳其海峽一帶(下圖THRACE色雷斯)的諸多城邦,波斯自己內部的麻煩還顧不過來,只能簽訂和約。
圖希波戰爭
這一下,波斯失去了地中海大量的出海口,商業被大大削弱,地中海重新回到希臘的控制,而且幾十年的征戰消耗了波斯大量財力,內部矛盾激化非常嚴重,一個龐大的帝國開始走向下坡路。
可是失去了共同敵人的希臘也沒好到哪里去,希臘這次雖然勝利了,但是也受到了不小的傷害,并且這種孤立的小國寡民又開始互相狂撕,光斯巴達和雅典又根據誰更適合當老大這個問題進行了多次爭斗,希臘這個勝利者比起失敗者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像劉邦自稱他沒有爹是龍飛到他媽肚子里生了他一樣,每個牛叉的人物都會被包裝成半人半神的存在,尤其在有神信仰普遍的希臘,就更是這樣了。
不過亞歷山大從小就很秀氣,長得像個姑娘,和那個一出生就有胡子和胸肌(霧)的斯巴達王李奧尼達正好相反。
圖 傳說李奧尼達小時候(大霧)
前338年,這一年由于腓力在拜占庭的受挫,雅典和底比斯結成同盟對抗腓力。可惜啊,你大媽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大媽了,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圖 傳說中的亞歷山大燈塔復原圖
這時候波斯就像南宋一樣,希望趕緊簽署一個平分天下的協定,但是殺的興起的亞歷山大根本不會搭理他。得到埃及的亞歷山大直接入侵了波斯的老家蘇薩和波斯波利斯,這可是居魯士稱王的地方啊,波斯都城淪陷。(這場戰爭是著名的高加米拉戰役,我會以后在講亞述和馬其頓的特輯中詳細些這一塊。)
圖全盛時期的馬其頓帝國我前面說的所有文明,幾乎都成了馬其頓鐵騎的犧牲者,這個長得女人一樣據說還是同性戀的小伙子,卻做出了多少“純爺們”都完成不了的壯舉。
整個東南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全部開始迅速的希臘化,和蒙古不一樣,希臘有著高級的文明,所以就連波斯這樣發達的國家,也開始希臘化。
亞歷山大正想繼續征服世界的宏圖,天知道他要入侵閃米特-阿拉伯,還是穿越新疆進入到古老的中國。可是英年早逝暴斃的亞歷山大,造成了這個盛大的帝國,曇花一現。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雖然曇花一現了,但是波斯和希臘的文化開始了大融合和升級,整個中亞和西亞開始了希臘化的進程,這個進程甚至逼近了東方的中國。
下一章,就是充滿著爾虞我詐和經世致用的——戰國時代。
在西方已經經過了波斯和馬其頓的統一后,前面亂七八糟的西方政權以及文化,逐漸的波斯化、希臘化,這是個印歐人的時代,閃米特人陷入了沉寂,他們曾經的埃及(有爭議)、巴比倫(沒爭議)、以色列全部都成為了印歐人腳下的炮灰,可是我們東方可以說從傳說的夏開始,都沒有一個真正的“多民族集權國家”。
但是看本章名字就知道,不久,太祖的《沁園春·雪》中的第一個偉大帝王就要出現了。
封面圖片好像和本文要講的故事不是一個畫風啊,不過這個對于“帝國”的出現可以說非常重要,那就是——立木為信。
戰國比較公認的開始,就是晉國的三個“大夫”徹底架空晉國國君,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大國晉國內部最大勢力開始的,這個也被叫做——“三家分晉”。
圖 春秋末期(不要理會巴蜀,沒成氣候)
前面也說了,春秋是個目無章法等級觀念越來越薄弱的年代,誰拳頭硬誰就是老大,等到戰國時代就更過分了,不僅僅諸侯不拿周天子當回事,大國內部的大夫也不拿諸侯當回事了,那么問題最嚴重的就是晉國。
上一篇文章主要說了晉文公,其實晉國在春秋早期,晉武公就是通過“曲沃代翼”事件奪權,當時的小族“萬”就是最大的一個支持者,所以被封韓地被稱為“韓萬”。等到晉文公他老爸晉獻公的時候就更是嚴重,他雖然開疆拓土,但是卻大力限制自己的兒子親人等“公族”,卻重用外姓的士蒍、荀息、郭偃作為大夫。
到了晉文公的時代,就是前面說的那個流浪了好多年的可憐老漢,為了穩定自己地位,他提拔了自己被追殺的滿世界亂跑的時候就同患難忠心耿耿的心腹狐偃、趙衰、魏犨。
只不過晉文公的時候國君能力比較逆天,所以這些大夫還出不了什么亂子,但是別忘了前面說的楚莊王崛起的時候,不斷攻擊晉國,晉國就走了下坡路了,等到莊王死后晉國逆襲的時候,靠的就是荀家(荀息的后人,后改為智氏)、趙家(趙衰的后人)、范家(士蒍的后人)、中行家(荀林父的后人)、魏家(魏犨的后人)、韓家(韓萬的后人),這幾個人上面都說過了,他們不斷吊打楚國,晉國復興,可是晉國國君就逐漸被架空了。
所以晉國一直保持發展,一直是你們愛稱霸不稱霸,反正天下我最大。你楚國再厲害也被吳國欺負過,齊國也就是個落魄貴族,秦國嘛,你很有眼光嘛,抱我大腿,那是墜好的。越國?你那么遠,關我鳥事?
所以這么一看,晉國就有點喪失了游戲的平衡性了,首先就是勢力最大的智家聯合了趙、魏、韓三家干掉了較為薄弱的中行家和范家,智、趙、韓、魏基本就四家獨大了。但是荀息后人的智家還想一家獨大,就盯上了另外的三家。等到了這個智家輪到“智瑤”接班的時候,更是牛叉的不行。
而趙家呢,怎么說勢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這群人在晉國的北邊,也就是大同到太原以及河北一帶活動,一直是對抗夷狄的先頭部隊,所以戰斗力是很強的,不過當年趙家因為一次內部混亂差點被團滅,還是在留下的唯一一個獨苗趙武的努力下才復興,這也就是“趙氏孤兒”的故事。
這下趙襄子算是和智瑤結下了仇了。結果這個智瑤還是繼續耀武揚威秀下限,喂!那個老韓和老魏啊,你倆是不是該孝敬孝敬我啊,你看我為了晉國這么操心,給我個“萬戶之邑”吧!
老韓和老魏都嚇尿了,我們都這么屌絲了你還搜刮我,你個王思聰和我們兩個白領男要電飯鍋?算了先認慫吧,我們看看老趙怎么看。
結果智瑤很開心啊,然后就歡脫的找到了趙襄子,你看,這倆人都被我的帥氣震懾了,你這么丑,也給我塊地吧。老趙這下忍無可忍了,給你地,行啊,門口茅房給你你要么(霧)。
這下高富帥感覺受到了萬點傷害,于是打算去干掉這個長得丑的“趙襄子”,高富帥說啊,我們也要尊王攘夷啊,你們趙家本來就是個詭異的嬴姓,還一身的北狄西羌血統,老韓老魏,我們一起把他滅了。
所以老韓——韓康子,老魏——魏桓子就跟著智瑤一起去打趙襄子了。趙襄子這人很聰明,他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去作為自己軍事據點的邯鄲,而是應該找一個作為后方根據地的“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
智瑤很開心啊,我這么機智還用打么,來來,我們壘起來個堤壩,直接讓汾河灌到晉陽里面不就贏了么。不得不說,這個智瑤真的挺有智商的,后來秦國的戰爭里也用過這一招。可是這貨最后又犯了嘴賤的毛病,他和老韓和老魏說,你們看,我隨便用點水,你們就得滅亡,你們怕不怕啊。這下老韓老魏更害怕了,他倆的都城全都在黃河或者汾河旁邊,你這不是給我們死路么。
所以這倆人開始偷偷聯系趙襄子,趙襄子說我就知道你哥倆會投靠我,沒事,你們偷偷去把河堤給扒了,讓大水把智家給淹了,然后我趁亂沖出去解決了他們。
所以高富帥還在開開心心的歌舞升平呢,手下的人也和他說,老韓和老魏好像不太對勁啊。智瑤說,就這兩個丑b,他們還能上天啊,三個加一起都不是本富帥的對手。
結果話沒說完大水就灌進來了,最后智瑤還被趙襄子砍了腦袋,智家滅亡。
趙襄子很有游牧民風格,直接用智瑤的腦袋做了酒壺,心想這酒壺挺帥的。
至此趙魏韓三個子爵獨大,最后覺得頂個晉國的帽子實在是沒什么意思了,前403年,三家聯名上書那個形同虛設的“周威烈王”,建議自己成為諸侯。
至此三人全部升級為“侯爵”,并且成為諸侯,晉國除了象征性的幾個城池,土地基本被這三家分了,基本等于滅亡。趙國、韓國、魏國登上歷史舞臺。
圖三家分晉后的諸國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齊楚燕韓趙魏秦的時代了。
而歷史就像個輪回,首先崛起的,仍然是中原國家,魏國,這個當年各種被智家羞辱的小諸侯,竟然成了戰國時期的第一個超級國家。
其實在魏國的崛起之前,發生了個這樣的事情。
齊國粗了大事了。
前面說過,齊桓公也就是那個姜小白的時候啊,齊國逐漸越來越強大,保持著春秋霸主之首的地位,所以周邊的什么鄭國啊,陳國啊,蔡國啊,就輪番的被齊國羞辱,最后這個又小又破的陳國還被搞的內亂了,陳國是個媯姓諸侯,看這偏旁就知道,也是華夏集團的一支,但是因為封到陳國,所以就叫做陳氏(就比如嬴姓趙氏)。貴族公子陳完被迫害,逃難到了齊國。
齊桓公很開心啊,看看你們這些中原國家,還是要來我大齊國的懷抱嘛,來來來,叫聲老大我就給你個官當,陳完說老大老大你最大,給我個混飯吃的活就可以。齊桓公就給了他個“百工”的活,就是管理齊國的手工藝人,現在看來就類似工程部長這樣的一個職務。可是這職位雖然不高,但是要知道在管仲這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齊國,那這職位可就是個肥的流油的差事了,所以這家人就越來越富裕,但是畢竟是個破落戶,也沒什么地位。這個陳完隨即表示,有沒有那個齊國的姜姓貴族,你隨便找個嫁不出去的閨女嫁給我就可以,我以后也不叫陳氏了,這人用自己的封地,改了個“田”氏,所以陳完就變成了“田完”,所以這家人就算是有了個一席之地了。
后來也說過,齊國后來也不太平,從齊景公之后就開始走了下坡路,齊景公就是有晏嬰輔佐的那個明君,可是這人就和唐玄宗一樣,晚年就開始不務正業,所以齊國之后盛極而衰,而田家就開始不停的給周邊的貴族送禮啊,賣好啊,慢慢的開始籠絡人心了。
直到陳完的第七代孫子田常,基本上一直扶持黨羽,原來的那些老貴族,比如鮑叔牙的鮑氏啊,基本就沒什么地位了。所以到了齊簡公的時代這人越來越害怕,找了幾個親信大臣成天揚言要弄死田常。結果光打雷不下雨,田常一看你們自娛自樂很有意思啊,拉倒吧我先弄死你吧,結果田常一造反還失敗了,最后一想算了吧我還是趕緊跑路吧。
不過后來這田常一想自己這樣真有點對不上祖上,結果齊簡公正慶祝趕走了田家的時候,田常一個回馬槍就搞掉了齊簡公,從這之后,田家就一家獨大了。
魏文侯說那我支持啊,省得別人總說我們哥三個篡權,你也得和我們一起挨罵不是,于是就連威脅帶請求,最終周安王同意冊封田和為齊國國君,至此,姜子牙后人,有著齊桓公齊景公這樣的霸主的家族,徹底的消失在了齊國的歷史上。田和成為齊國國君,至此史稱“田氏齊國”,田和成為齊太公。
那么就說道這個魏文侯,到底是個何許人物,他爺爺不就是那個曾經還被智瑤高富帥一頓羞辱的那個魏桓子么,怎么到了這個魏文侯和那哥倆分了晉國之后就變得這么厲害了呢。
魏文侯這人吧,本身就是分的人家晉國的土地,魏國的地理位置相當于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的地區,所以說在他的觀念里本來就沒什么貴族不貴族的觀念,十分重用人才,這人一開始和李悝一起改革,廢除了世卿世祿,削弱了地方權力,開始向中央集權發展。并且這人非常的重視軍隊力量,所以就開始打算招募比較會打仗的人才。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一個對戰國局勢有著決定性的人物——吳起了。
吳起本來是個魯國的將軍,前面說過了,魯國是周公旦的后人,所以這國家治國觀念一直就很陳腐,所以春秋就一直被吊打,但是吳起這人簡直就是個戰爭天才,屢次幫著魯國打勝仗,但是魯國這群慫蛋就越來越害怕,怕這人造反,還害怕得罪別的國家。
吳起這人,能力很強,但是基本沒什么仁義道德,吳起本來是曾參的學生,就是著名的曾子。結果這貨自己老媽死了都不吊喪,這在儒家的曾子看來簡直就不是人,所以就總被人講究。這時候吳起看到魯國猜忌他,直接把自己的齊國老婆給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嚯,魯國一看我們可是周公旦的后人,你你你,你太不是人了,我們這禮儀之邦可要不得你,于是就給他轟走了。
吳起沒轍,正好看見魏國正在招賢納士,于是就去了魏國,魏文侯管你道德好不好,你是個人才那比什么都好。
于是吳起就在魏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
吳起不僅在魏國設置了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了春秋時代一直延續下來的戰車制度。春秋時代看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都是看有多少“乘”戰車,駕駛戰車的一般都是貴族,而每個戰車后面都會跟著幾十個農民組成的木棍兵,所以才會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這樣的稱呼。武器一看這制度太落后了,直接訓練了擁有銅制武器的,穿戴甲胄的職業軍人,這群人訓練有素,專門為了打仗而存在,這就是著名的——魏武卒。吳起打仗的時候各種禮賢下士,甚至給士兵吸膿瘡,其實這人這么做真心不是自己多仁義,他只是為了士兵們都能為了他不要命一樣的打仗。
有了合理法律和強悍的魏武卒的魏國,在戰爭天才吳起的帶領下,直接橫掃了周圍的國家,魏國直接擴散到了中原不說,還開始一個勁的欺負秦國,前面說過,秦國除了會戲耍一下西北羌人,在其他的國里面基本上是沒什么地位的。所以魏國把黃河以西以及函谷關一帶的大片領土都占領了,“力壓秦國八十余年”,現在陜西北部的大部分土地都要被占領了,秦國沒轍只能一直西撤。魏國又和自己當年的小伙伴趙國韓國各種交好,但是也威逼利誘的要了韓國不少的土地,最后成為了當時獨一無二的大國。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繼位,他讓吳起開始治理他占領的秦國土地“西河郡”,可是由于吳起是以越來越大,自然遭到了其他貴族比如——公叔痤的猜忌,所以就各種讒言,最后吳起一看也待不下去了,只能離開魏國,臨走的時候吳起還扔了一句話,等我走了,魏國被秦國吊打的日子就不遠了。
吳起這人名聲不好,只能去一些當時中原迂腐的姬姓國家看不上的“蠻夷”,所以人家就去了楚國,這時候楚國正是楚悼王在位,楚國又是老毛病,內部混亂,群臣撕逼。
楚悼王一看這大人才來了,喜出望外,于是吳起就在楚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吳起變法。
可以說這一套吳起在魏國就做的風生水起,到了楚國就更成了體系,于是楚國頓時間勢力大增,一路吞并南邊的百越,并且威脅到了東邊的越國。楚國的地盤簡直大的可怕了,可以說逐漸的取代魏國成為了較強的國家。
可惜好景不長,這人因為制定這法律,原來的貴族恨不得吃了他,所以楚悼王一死,這些人就發動了對吳起的討伐。吳起當然聰明,他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就直接躲在楚悼王的尸體旁邊,結果這些貴族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到了楚悼王的尸體,楚肅王繼位后,接連誅殺射到楚悼王尸體的貴族70多家,吳起也用另外一種方式幫自己報了仇。
可惜吳起死后,他的大部分法律都失效了,楚國開始走下坡路,但是還是在楚悼王的孫子楚威王的時代,稀里糊涂的打敗了越王無疆,越國土地成為了楚國的領土。至此楚國完全控制長江一帶以及江南地區。
前面說過,這個時候的秦國啊,很慘很慘的,此時正是秦孝公在位。
秦國這破地方,不僅僅自己的老相好晉國被分了,還被分了晉國的魏國打壓,實在是挺郁悶的,所以秦孝公知道,自己不是戰斗力不行,畢竟和游牧民族混了這么多年,主要還是國家太窮,并且亂七八糟,秦孝公很希望能招攬一些人才來治國,于是就搞了個人才市場,只要你看過點書,來秦國都有官當。
可是當時有點本事的都去魏國啊,誰去你這大西北啊。當時魏國的國相就是前面說的——公叔痤,這人當時就沒少排擠吳起,但是這人也知道吳起有本事,所以一直大力的學習吳起的知識,并且對吳起的后人非常照顧,所以這人總顧忌自己的利益,但是也知道報國,所以就很矛盾。
當時這人手下有個叫做公孫鞅的年輕人,公孫鞅也是個大力貫徹學習吳起精神的人,公叔痤看出來這個公孫鞅挺有本事,但是又犯了老毛病,還是怕這人搶了自己的飯碗,所以到了自己快死的時候才和國君后來的魏惠王魏罃(對就是魏文侯的孫子,孟子里面那個梁惠王)推薦公孫鞅讓他繼任自己當國相。魏惠王說嚯,我怎么都不知道這人啊,你上來就和我推薦他,你是不是老糊涂了。結果公叔痤又說,這人你要是不用,就趕緊殺了,否則后患無窮。
果然這個缺心眼的魏惠王沒有殺了公孫鞅,但是也沒重用他,于是這人一看自己也沒什么前途了,就去了人才大市場——秦國。
公孫鞅到了秦國一看,這地方也太破了,還有這人才市場,我能甩他們八條大街啊。
于是就開始賄賂秦孝公身邊的宦官,找了個捷徑拜見秦孝公。公孫鞅一開始各種和秦孝公白話什么堯舜禹湯,秦孝公文化程度也不高,基本就沒聽懂,公孫鞅一看這不成啊,這美好前途就要毀于一旦了,于是就開始講段子,你知道齊桓公怎么稱霸的嘛?你知道晉文公怎么稱霸的嘛?誒,秦孝公表示這個我愛聽,我爸就愛給我講這個(霧),于是商鞅很高興,就給秦孝公總結出了一套“稱霸”理論,這套理論也是很明顯從吳起傳承過來的2.0版——廢除井田,開啟土地私有制,廢除世卿世祿,戶籍制度,焚燒異端書籍(fff)。
第二天公孫鞅就開始開大會和貴族大老粗們傳遞精神,貴族們一聽就怒了,你這是要廢除祖宗的制度嗎?公孫鞅的回答,當然也是后世人極度稱頌的,后來TC批林批孔又給搬出來的口號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這東西就和儒家完全不一樣了,相對于儒家的厚古薄今,這種永遠向前看的理論,著實是一個當時的飛躍。也就是TZ最贊揚的——法家制度。(我會在這章之后單開一個講諸子百家)
公孫鞅為了證明自己說話算話,還學習吳起搞了一個大新聞,立木為信(這個不展開講了,可以自己查閱)。至此所有人都堅信法律的正確性,秦國開始走向了一條通往云端的康莊大道,公孫鞅被封商地,改為商鞅,封官——大良造,這也就是著名的——商鞅變法。
雖然商鞅的下場和吳起差不多,秦孝公死了之后,被商鞅得罪個透的貴族和后來的秦惠文王弄了個五馬分尸,但是人家的法律,可就一直流傳下來了,秦惠文王雖然沒少受到商鞅的欺負,但是人家明白好歹,知道只有將吳起思想,商鞅理論作為秦國的指導思想,秦國才可以走向封建主義初級階段的康莊大道。
隨即秦國開始崛起,也真的應了吳起的狠話,河西地區就這么被秦國搶回來了。
于是秦國就這樣在秦惠文王(就是車裂了商鞅的那個可憐小王子,這人很有名,叫“駟”)時期迅速崛起,這個時候秦國又出現了個人才——張儀。
張儀正式開啟了大忽悠時代——縱橫家。
這人打算深刻的離間前面說的,當時最牛叉的魏國和楚國。
張儀屁顛屁顛的跑到魏國,和魏惠王說,來來來,我和你說個事,你看哈,我把你們吳起當年的地盤河西郡給你,你把你的上郡給我如何。
這個魏惠王啊,真的有點缺心眼,一看這好啊,我正覺得沒法面對吳起的在天之靈呢,這地方這么好,我當然要啊,至于上郡(延安、榆林一帶),這地方給你得了,反正又沒什么東西(霧)。
圖河西和上郡
其實張儀就是那么一忽悠,這兩個地方都在黃河以西,尤其河西離秦國大本營咸陽很近,河西給了魏國,秦國隨時都可以收回來,但是上郡要是被秦國拿下,魏國可就拿不回來了。
眾所周知,魏惠王在位期間,大將軍龐涓不但破壞三晉的老趙老韓,還把師弟孫臏給禍害了,人家沒轍逃難到齊國,被賽馬的那個田忌收養,成了大軍師,隨后龐涓就一路被干(圍魏救趙,峽谷之戰),隨后就這樣被搞死了,齊國穩定了東邊霸權,魏國開始走下坡路。
所以張儀再這么一騙,魏國就和秦國好上了,我們可以看到,魏國和秦國都在一條橫線上,所以這種東西方向的結盟就叫做“連橫”,張儀回國之后,就開始回去攛掇自己老大稱“王”,前面說過,天下的王,除了周天子這個共主,剩下的只有楚國這個自封的王,還有越國這個邊緣少民的王,而其他的都是公爵或者侯爵。秦國一稱王,其他這些亂七八糟的全部都開始稱王,所以可以你們可以看到為什么前面說的秦孝公,兒子就成了秦惠文王。魏武侯,兒子為什么就成了魏惠王,就是這么來的。
魏國一稱王不要緊,楚國就不樂意了,你憑什么稱王啊,我這么大這么厲害,還有你為毛和秦國好啊,是對付我么,所以這兩個國家又開始打了起來,張儀表示很開心。
隨著魏國越來越慘,他們很想去報復齊國,張儀直接跑到魏國當臥底,讓秦軍借道攻打齊國。但是這下秦國有點作死了,這么遠跑過去打齊國,直接就輸了,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魏國一看,你這就一紙老虎啊,所以就開始疏遠秦國,開始重新團結自己的三晉兄弟,可以看出中間這些國家基本都在一個縱線上,所以這就是所謂“合縱”。結果這幾個哥們一起去打秦國,秦國這時候雖然不是多強,但是這地方前面說了,易守難攻,有個函谷關,誰也進不來,所以這個合縱的軍隊直接就被干趴下了,最后沒轍,還是重新和秦國和好了。
張儀很生氣啊,你不是讓我忽悠么,還沒忽悠完你打什么打啊?不過沒事,我去忽悠楚國。
張儀來了,見到楚懷王說,這個我們為了和你友好,想把“商於六百里給你”,但你得知道啊,代價就是你不能和齊國搞基了,你得和他斷交,咱倆第一好。
楚懷王一聽,“嘿嘿嘿”,這么好啊,好的,我馬上派人去罵街,立刻和齊國這個摳貨斷交,土豪我們做朋友。
隨即張儀就帶了個將軍回去辦“土地交接”了。緊接著屈原就開始數落這個楚懷王,你是不是傻,土地沒拿到你就去在和人家結仇?你被玩了不知道?楚懷王說不能不能,你們把人想的太壞了,你要像我一樣善良么么噠。
結果楚王把齊王也得罪了,最后得罪的都打起來了,還是沒見到張儀給地,張儀說大王大王你糊涂了,我說給你6里,600里哪有這事,我說了也不算啊。
楚懷王這個單細胞生物當時宰了張儀的心都有了。一氣之下攻打秦國,藍田之戰,變法沒有成功的楚國還是個亂七八糟的聯盟,和商鞅變法的秦國一打,高下立判了。最后沒轍,只能舔著臉去找自己罵街過的齊國和好。
秦惠文王找到張儀說,你這也沒忽悠成功啊,你剛把人家忽悠瘸了,結果人家現在好了,還能小跑了。張儀說沒事,再來一次,就楚懷王這智商,我能給他忽悠到輪椅上去。直接讓秦王給楚懷王發信,說這個我這會真給你600里,真噠真噠。
楚懷王當時就笑了:
楚懷王說你也別扯了,稀罕你600里啊,你把張儀給我送過來就成,送過來我就和齊國斷交。
屈原一回來看到這缺心眼的楚王,死的心都有了,直接往楚懷王臉上甩粽子(霧)。
所以從這里也能看出來,楚國雖然大但是內部有多么的混亂了,張儀這個大騙子,把這么大一個國家玩的不要錢一樣。當然了張儀這個大騙子更厲害的不僅僅在楚國,忘沒忘了前面圖里面的“蜀國”和“巴國”。
這兩個國家著實占了一塊好地方(四川盆地),文化也和華夏人的很不一樣,是一批西羌人為主的民族(有爭議),但是要比他的游牧兄弟們發達太多,比我們這東羌兄弟也不差(三星堆知道吧),所以一直不屬于任何中央政權的勢力范圍。可是就在他北邊的秦國這個時候把目光轉過來了,我們知道陜西南邊就是四川。
秦就送給那邊的小國苴國一堆石牛,這國家本來就是蜀國的一個分支。然后又讓人和蜀國說,張儀說這牛啊吃草能拉黃金,人家是和我好要和我結盟對付你們我才給的。蜀國老大杜蘆是個愣頭青,一下子就不爽了,我的媽你你你背叛我。然后就出兵攻打苴國,張儀他們直接趁亂就滅了蜀國,巴國一看蜀國滅了我還有個什么勁,所以秦也就順便也把巴國“和平解放”了。
滅了巴蜀了秦國,地盤空前擴大,成了橫跨陜西甘肅四川的大國了。
可是隨著秦武王,蕩,對,這人用某種說法,叫嬴蕩,的繼位,秦武王是個這人力氣大得很,反正是個直爽的漢♂子。所以張儀這種耍嘴皮子的大騙子就沒有市場了,功勞大大的張儀也被趕跑了。秦國走向了更加重視武力的道路,可惜這個嬴蕩啊,確實人如其名啊,沒當幾年大王,這人愉快的和別人比“舉鼎”,然后“噗嗤”,畫面就不可直視了,這人算得上是戰國時代死的最搞笑的人之一了。
但是這個時候東邊這些國家已經被張儀攛掇的互相猜忌,實力大不如前了,并且張儀把楚國徹底的忽悠成了個大體量的弱雞,所以在這期間楚國也沒少嫁給秦國皇室成員,其中有一個就是后來被稱為宣太后的——羋八子,八子就是個極低規格的妃子的名稱。說實話我是沒聽說過宣太后有名字,不知道羋月這個說法怎么來的,可能是為了和甄嬛配對?
武王死后,羋八子扶持自己的兒子“稷”繼位,這就是在秦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而秦昭襄王繼位年齡很小,羋八子攝政。
但是這個時候啊,這群西羌們又開始活躍起來了。
西羌主要有這么幾個部落,義渠、林胡、樓煩。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這幾個部落也是后來匈奴部落聯盟的重要部分。
眾所周知,這些部落要是騷擾華夏人的國家,打頭陣的就是秦國,還有趙國,巧合的是這倆國還全都是嬴姓趙氏。
趙國就是趁這個時候從一個二流國家發展起來的,趙國是三晉里最北邊的國家,最北邊是現在山西大同一帶,大同北邊就是現在的內蒙,所以林胡和樓煩總是欺負趙國。
趙國這個時候正是趙武靈王繼位,這人確實是個人才,反正趙國血統也不純,所以也沒什么太強的尊王攘夷這種概念,所以推出了一次大規模的”逆同化“胡服騎射。
所謂的漢服主義者呢,其實也是沒什么必要的,其實漢服本身從那個時期就開始融合了少數民族服裝的特性了,就漢服那種寬袍大袖,你讓它去騎馬射箭,袖子得飄出去八丈遠。所以趙武靈王改革了軍隊制度,建立了大規模機動性極強的騎兵,你們這些所謂的'戰車”,怎么和兇猛的騎兵去打?
圖 胡服騎射
趙國就這樣慢慢的強大了起來,不僅僅幾乎干掉了林胡和樓煩,還幾乎吞并了東邊的小國中山國,魏國齊國也開始忌憚趙國的實力。
而這個時候的秦國因為多年和西羌打交道,本身就是有少數民族部隊的,再加上戰斗力強悍,義渠這個強大的西羌部落也不敢輕舉妄動。前面說過羋八子宣太后開始攝政,年輕的秦昭襄王一直是個傀儡(這人很重要,哦對了這人也是完璧歸趙里那個秦王,名字叫“稷”)。宣太后這人風騷的很,基本上就是個欲求不滿的神奇女性,面對韓國因魏國打的求助,這人大談條件割地賠款。宣太后說你看先王把腿放我身上我覺得重,他趴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就不覺得重了。小哥,你得讓老娘爽老娘才會幫你啊。所以韓國越來越沒存在感,魏國也慢慢的被秦國從當年吳起時代的霸主搞成了個二流國家。
所以逐漸成熟的秦國開始對付義渠游牧部落,羋八子露胳膊挽袖子自己美人計,老娘親自上馬去和義渠王啪啪啪,還自己的和義渠的大首領生了兩個孩子,一來滿足了生理需求,二來直接軟化了強悍的義渠游牧民族。所以也算知己知彼,直接把他的義渠哥哥騙到咸陽搞死了,并且一舉滅掉了義渠,至此西羌全部北上,匈奴部落聯盟開始逐漸形成,秦國開始真正的強大起來。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逐漸強大的三晉之一的趙國和真正強大的秦國又一次達成了聯盟,兩國實力都大大增強,頗有當年秦晉之好的味道,可是這個就和當年依附晉國的秦國不一樣了。
但是別忘了,這個時候東邊的齊國還是一直很厲害的,尤其是經過齊宣王“田辟彊”的經營,田辟彊他爸爸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那個“齊威王”。所以齊國又一次中興。可是齊國北邊還有一個一直毫無存在感的——燕國(北京秦皇島遼西'一帶)。
這個燕國本來是周安插的最遠的一個姬姓諸侯,本來最早也有監視齊國的作用。當然了,當年管仲還幫著燕國”尊王攘夷“過,所以燕國一直是忌憚齊國三分的。
到了齊宣王時代,燕國的國君叫做燕王噲,這人就是個軟柿子,外戚子之勢力越來越大,子之就說,燕王啊,你可以把你的位置給我咩?燕王說,那怎么好呀。子之說沒事噠,為了顯示你的賢能,你就說要把位置讓給我,反正我又不能要,大家還會稱贊你的賢能。燕王一想有道理,就和子之說,子之啊,你可不可以接替我做燕王呢?子之說,好啊。
于是子之就成了燕王。
但是子之這貨就是一個暴發戶,在位期間怨聲載道。所以燕王噲的兒子太子平就打算奪回政權,并且拉了齊宣王做保護傘,結果齊宣王這人答應是答應了,人卻沒去。所以太子平就失敗了。
齊宣王一看,恩,時機到了,大兵入境進入燕國,子之被搞死,但是燕國也成了齊國的附屬國,太子平的弟弟姬職繼位,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能不恨齊國么,恨得要死啊。所以就想復仇,可是自己這兩把刷子,誰也打不過啊,燕國這地方也沒幾個人才愿意來,正犯愁,一個神奇的人,蘇秦就來投奔了。
蘇秦這個人是一個裝b技能點滿的人物,他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車書,周游到了楚國和秦國,就希望有人能收留他,結果在人才市場那一關就掉下去了。蘇秦一看這能行么,我這一車書不夠用?于是又開始往死里讀書,這就有了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
蘇秦看了書算是開竅了,我干嘛去大國打工啊,去個小國燕國不是挺好的么,于是就投奔了燕國,他和燕國說,我能幫你滅了齊國,你聽說過無間道么?所以張儀之后的第二個“縱橫家”大忽悠又出現了。
就這么一個詭異的間諜,竟然最后執掌了六國相印,巧妙地游走于其他國家之間。
所以之后就是著名的燕國名將“樂毅”,就是諸葛亮總說自己好比管仲樂毅的那個樂毅,帶著五國聯軍,直接就把這么厲害的一個齊國,干掉了70余城,幾乎直接就給滅了。當然,蘇秦這個間諜的下場也是很慘的,被車裂了。
齊國差點亡了國,要不是后來樂毅被猜忌,齊國保住了即墨,莒城這兩個地方,可能就要徹底提前消失了。
圖樂毅伐齊(河北人大戰山東人)
可是隨著樂毅被退居二線,齊國的小貴族田單又收復了故土,算是把國家救了回來。
但是至此,燕國也成為了不可小覷的一個勢力。
可是東邊這么一打,秦國就更強了,越來越強。終于這個平衡就要被打破了。
這個時候的秦國國王,是秦昭襄王,但是別忘了,這個時候真正掌握大權的可不是他,而是宣太后羋八子,羋八子和他的異父弟弟——魏冉作為國相共同把持朝政。
前面說過,楚國讓張儀一頓騙,再加上后來藍田之戰又被打的大敗,元氣已經不行了。
隨后秦國又開始侵犯魏國韓國,這時候的魏國可不是吳起魏文侯那時候的魏國了,兩方大敗,楚國嚇得趕緊各種示好。
白起的官,可是和當時商鞅一樣的——大良造,并被封為“武安君”。
這次戰爭讓秦國成為了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了,至此周邊國家都開始懼怕秦國,但是其他六國加在一起吧,還是能比秦國強上很多的。而由于宣太后和魏冉一直專權,秦王實際上沒什么權利。
這個時候一個神奇的人物出現了——范雎(這人就是當年晉國大夫范氏的后人)。
大家有沒有忘了,當時晉國除了智,趙,韓,魏,還有個范、中行,對,這個范雎就范家的落魄貴族,這時候已經在魏國一個叫做須賈的貴族那里當了門客。
結果這個又一次這個范雎和他老大須賈出差到齊國,齊襄王,就是差點被滅國后來被田單救回來的那個國王,和范雎聊得非常開心,賞了他很多東西,結果這個須賈就很嫉妒他,于是就直接和魏國的國相公子魏齊誣陷范雎里通外國。
魏齊很生氣啊,就把范雎大了個半死,但是他以為打死了,然后守衛就給扔了。最后范雎在一個叫做鄭安平的人的幫助下,才得以回復逃走,改名張祿。
隨后這個化名張祿的范雎就被秦國的“星探”王稽給發掘出來了,可是這個時候的秦昭襄王吧,很煩他媽和他小叔專權,并且當時樂毅伐齊國,他小叔魏冉還進去插了一腳,自己占了一塊地,搞的齊國和秦國關系也不怎么樣。
隨后經過重重磨難,范雎終于見到了秦昭襄王,于是就制定了一個“遠交近攻”政策,他們先和齊國修好,然后再蠶食中間的魏國和韓國,這一下果然十分有效,不僅僅擴大了秦昭王(簡稱)的威信,還緩和了和齊國的關系。隨即,范雎和秦王策動了政變,趕走了魏冉,軟禁了宣太后,這個為秦國稱霸建立過汗馬功勞的羋八子。
從此范雎被拜為國相,秦昭王專權的時代到來了。
秦昭襄王,趙則,或者叫嬴則。(我屢一下,他爸爸是秦惠文王就是車裂了商鞅的那個,他老媽就是羋八子,他爺爺就是商鞅變法的秦孝公)
范雎這個人啊,心眼倍小,他一直忘不了當時的那個恥辱,所以當了國相之后,第一反應就是攻伐魏國,結果魏國竟然派了那個誣陷他的須賈來求和,但是這須賈也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秦相張祿就是這貨啊,所以范雎就扮的很慘裝成流浪漢去看須賈。
須賈一看我勒個去你咋沒死?但是隨后也是良心發現,還給范雎送了個衣服。結果當須賈知道這貨就是秦相的時候,褲子已經濕潤了。
結果范雎就看在須賈還送給他衣服這個份上,饒了他一命,除了給須賈喂了點飼料,然后當眾批判了一番,就給放回去了,但是卻非要這個當時差點把他打死的魏齊的人頭,這下魏國傻了,這個是皇室啊,結果這個魏齊也是慫,就逃到了趙國——平原君的地方去。
我們知道隨著秦國越來越強大,其他國家也得想辦法法求生存,所以就出現了一種養著“食客”的貴族階級的出現,比如最早的“孟嘗君”田文。這人就是個大貴族,專門用錢砸人,一副我交朋友不在乎有錢沒錢反正沒有有錢的態度,籠絡了一大批的“食客”,這樣才算是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對抗齊國。
所以孟嘗君之后,為了救亡圖存,趙國出來個平原君,魏國出來個信陵君,楚國出來個春申君(現在上海“申”的來源),這四個君被稱為“戰國四君子”,這些人也是各種招攬食客,甭管好賴,你覺得有本事你就來,反正我有錢。
結果秦王就把平原君給抓了,平原君畢竟是“四君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不放。秦王說你不放他我就不放你,趙國沒轍,只能去抓魏齊。魏齊沒轍,最后發現怎么都是難逃一死,最后在魏國自殺了。
這一下,三晉里面的韓國和魏國可算是嚇死了,而趙國也對秦國又恨又怕,別看兩家都是嬴姓趙氏的人,這個時候也是翻臉不認人了。
而這個時候,秦征伐韓國的戰爭就成了秦真正開始統一六國的導火索了。這個時候的韓國,就是春秋時候鄭國的地方,命運也和鄭國一樣,秦國沒事就欺負它一下。
秦昭襄王3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毫無懸念的占領了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魏將敗逃,溺斃趙卒2萬人
圖 上黨之爭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上黨之爭,也可以看做秦趙——長平之戰的導火索。
這個戰爭太有名了吧,不久前,就發生過大家熟知的“完璧歸趙”的故事,秦昭襄王本來就氣不打一處來,但是趙國有廉頗藺相如這兩個活寶,所以趙國還是很有面子的。
不久后,秦吞并上黨,直接進攻趙國,趙國派大將廉頗鎮守。
秦國很厲害啊,但是就是干不過這個牛X的廉頗,這可怎么辦,范雎說,大王別怕,我有招,我這人可是很滑頭的。
到了楚國這個平原君就和楚國談判,楚國說哎呀我可不成啊,從楚懷王開始你看我打贏過么,不行不行。結果兩個人就開始談判。
毛遂直接就受不了了,大聲怒吼你在這里BBB什么啊,給個痛快話,要不出兵,要不我離你也進,直接宰了你,這楚王直接就慫了,所以讓自己那個君子“春申君黃歇”(這是戰國四君子唯一一個不是王室成員的)派了不少兵就跟著平原君走了。
而魏國作為當年的三晉肯定也要幫忙啊,結果秦國又威脅人家,這魏王一害怕直接就嚇死了。那魏國的君子信陵君也想救國啊,這個時代的這些國家,一個比一個慫,都想自己保存實力,誰也不想聯合抗秦,所以魏國老大也不派兵支援自己這個君子。信陵君多虧人緣好,認識點黑惡勢力幫著威望的寵妃平過事,就讓這人把調兵虎符給偷出來了,于是這個聯合部隊才算是有點規模,最終,邯鄲之圍被解,秦國退回。
這下趙國自然要慶祝啊,就把三教九流貴族全都請來在邯鄲弄了個大宴會,宴會中就有一個富商——呂不韋。
呂不韋,姜姓,呂氏,和姜子牙是一樣的,是個齊國貴族后裔,但是到了他這輩就是個做買賣的了,這人很不滿足,宴會的時候,他注意到了一個小哥——異人。
這個異人是秦昭襄王的孫子,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可是這人就是個不得寵的小子,他媽就不得寵,所以就被派來邯鄲當了人質。
呂不韋就暗中聯系這個毫無存在感的異人,用他的名義各種賄賂華陽夫人的妹妹,這么一賄賂,她妹妹就總說這個異人的好話,其實華陽夫人對這個異人都毫無印象,但是他返現這小子和那些嫉妒他的其他夫人的孩子完全不一樣,你看多懂事,所以就開始和秦太子安國君說,親愛噠,你愛我不。
當然愛啊。結果華陽夫人就開始哭,你胡說,等我老了你就不愛我了,我又沒有兒子,人家好沒有安全感。安國君說這算事么,我兒子這么多你過繼一個就成了。華陽夫人說我就喜歡那個叫做異人的小子。安國君說異人是誰啊?華陽夫人說就是被你當人質的那個。安國君說你怎么就挑了一個我最不喜歡的小屁孩啊,我都快給忘了,換一個換一個。華陽夫人怒了:你不愛我。
安國君:好好好,就認他。
隨著又一次秦國和趙國的戰亂,呂不韋掩護異人逃出邯鄲,回到秦國。這個華陽夫人就是宣太后的侄孫女,也是羋姓楚國人,所以呂不韋給異人改名“子楚”,并且還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趙國女人“趙姬”送給了子楚。
要不說呂不韋的命也確實好,沒過兩年,這個命長的秦昭襄王駕崩,太子安國君就守喪唄,結果他老爸太能活了,還在守喪期間的安國君暴斃。呂不韋扶持的“子楚”繼位,這也就是后來的——秦莊襄王,自然而然的,呂不韋成了國相。在這期間,呂不韋徹底滅掉了東周國,天下共主消失,長達800余年,姬發創立的周正式滅亡。也就意味著從此天下要不就是真正的分裂,要不就是以一個強國的統一為結束了。那么按照秦國的勢力和方針,毫無疑問是第二個。
而不久之后,這秦莊襄王也就是異人,也暴斃了,當年異人還在人質的時候,那個趙姬生的兒子——政,成為秦國國君。
嬴姓趙氏,政
政上臺之后啊,和呂不韋一起,做起了和戰國四君子一樣的勾當,但是秦國財力雄厚,所以規模也就特別大,就是個人才批發市場。
這次一個楚國的倉庫保管員——李斯前來投奔。李斯是荀子的學生,我們都知道這個荀子(荀子就是當年晉國荀氏的后人)是個性惡論的倡導者,所以李斯來到秦國之后,按照當年商鞅的規矩,制定了更為嚴密的法律,秦國的生產力達到空前高度,竟然已經有了“人力流水線”加工的標準件——秦弩,這個東西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農耕民族的一個大殺器了。
當然了,后來又來了一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這人是個韓國貴族,也是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是政硬從韓國搶過來的。這人雖然口吃,但是文章寫得特別的好,發揚了厚今薄古向前看,嚴刑峻法,中央集權,思想控制等一系列思想,秦國集權達到空前的提高,雖然這個韓非后來被李斯給陷害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就算是一直指導著秦國的發展道路了,秦國走向了一天一變革的道路。
可以說真正的“中央集權”,統一“中國”的思想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在這之前還是一直以分邦建國的“霸主”思想為主,也曾想過和齊、楚共同作為“列強”之一。
包括這個時候還有韓國人“鄭國”(好亂)本來以離間目的來修的運河”鄭國渠“,當年秦國吞并的巴蜀郡守李冰父子的”都江堰“,這就不多說了,秦國整整東周積聚下來的所有財產,在秦王政上臺之后,全部都爆發出來了。
秦王政仍然秉承祖宗的訓誡——范雎(沒忘了他吧),遠交近攻,開始和燕國聯盟,夾擊趙國。
結果趙國竟然又私自和秦國聯系,希望結盟。其實暗自希望和吞并燕國,然后來壯大實力對付秦國。
所以這么一搞,東邊的國家互相爭斗,秦王政坐山觀虎斗,趁著兩人不可開交的時候,將軍王翦大兵進入趙國。趙國卻回光返照,出來個和匈奴作戰多年的李牧抵抗多年,但是這個時候趙國已經內亂,奸臣太多,最終李牧被李斯以及幕僚的反間大法搞死,當然在這之前,秦國就搞掉了毫無存在感的韓國,滅六模式開始,隨即秦軍進入邯鄲,趙國滅亡。
這個同姓親族硬骨頭趙國一滅亡,其他國家就勢如破竹了。
就因為這個,燕國的太子丹還搞了個“荊軻刺秦”,大家太熟知了,就不說了。失敗之后,燕國被打散,除了殘部進入遼東以及朝鮮半島,燕國基本滅亡。
隨后秦軍水淹大梁城,魏國滅亡。
天下只剩下了最硬的兩個骨頭,楚國、齊國。
秦王政開始著手對付楚國,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楚國再亂七八糟,畢竟是個數十萬兵,千里江山的大國,所以一時間群臣爭論滅楚方法,王翦的建議是帶60萬兵進行消耗戰,而小年輕李信的政策是,20萬人閃電戰。秦王政畢竟年輕,就信了這個李信。
結果李信碰上了楚國大將軍——項燕,被打成了篩子。 不過李信有個后人挺厲害的——李廣。
所以最后只能還是王翦老將軍東征,王翦用60萬人和項燕進行消耗戰,終于項燕拖不住了,在轉移陣地的時候被王翦全殲,秦軍順勢攻進楚國都城,楚國滅亡。
楚國都滅亡了,齊國就傻眼了,齊國本來一直認為自己是東方大國,所以認為自己是最后一張王牌,保存實力。并且秦王政一直忽悠齊國平分天下,這二缺國王田建還就真信了。
所以他們殺趙國的時候,我沒有說話,他們殺魏國,我也沒有說話,他們殺楚國,我也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