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先祖在滿族人心中被尊奉為神。滿族發源地位于東北長白山地區,但提起滿族的祖先,大家可能都不清楚了,今天就給朋友們答疑解惑,揭開歷史真相。
朋友們,滿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史記》記載就有六千八百年以上。滿族的祖先其實就是秦、漢時期的一個以漁獵文化為主,又帶有一定游牧色彩的肅慎族。
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我國遼闊的土地共分成四大塊:南面燕山一帶是商朝的華夏族,也就是漢族;東面是濊貊族;西邊是東胡族;而北部就是肅慎族。
在秦漢、兩晉時期,肅慎稱為挹婁族;北魏時稱做勿吉族;在隋唐時稱為靺鞨族;而宋代則又繁衍成為女真族;清朝時期,皇太極又將女真族改為滿洲族,最后改名為滿族。
為了能讓大家對滿族各個歷史時期演變過程了解得更為直觀,我給朋友們簡化一下: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族。這回大家就能看懂了吧!
接下來,給朋友們詳細介紹一下滿族各個歷史時期演變過程:
肅慎,又叫息慎、稷慎。有人說稷神是稷神的音轉化而來,稷是古代的一種糧食作物,在古代把谷神也叫稷神。
意思是說,稷是古代的一種糧食作物,在古代把谷神也叫稷神。肅慎族人把稷神視為圖騰,是保護他們的天神,也叫稷慎,音譯為肅慎。
還有一種說法是肅慎與肅爽讀音相近。肅爽與肅霜相同,是古代的良馬,因形似肅霜鳥而得名。
而肅霜鳥是古代的四大神鳥之一。據近代科學家考證,肅霜鳥就是“鷹”。
大概在六千多年以前,滿族的始祖肅慎族人,就在雞西地區生活。創造了很多文化貢獻,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713年,唐玄宗賜封肅慎族人“渤海”國的稱號。由于肅慎族人常年的野外游牧和漁獵生活,身體素質頗為強健,民風也是甚為彪悍。
據《三朝北盟會編文獻通考》和《大金國志》記載:女真,古肅慎國也,本名朱理真,番語訛為女真,或以為黑水靺鞫之種,而渤海之別族。”
隨著肅慎族人的急速擴張,逐漸占據大部分東北地區濱海土地,人口也迅速增長至五百多萬,而“渤海”國當時也被稱為東北第一強國。
但歷史上關于肅慎族的記載,卻從來沒有發現過有文字的版本。也就是說,在女真以前,肅慎族人沒有文字。因此,他們所有的歷史都是用語言來世代相傳的。
那么有朋友就會問了:從肅慎族到滿族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歷史,萬一在傳承過程中哪個部落因為某種原因滅亡或者消失,那怎樣才能證明肅慎族一直存活并傳承下來呢?又如何斷定肅慎族就是滿族的祖先呢?
現在我來告訴大家,其實原因很簡單,辨別之后的民族是不是肅慎族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楛矢石丸”,也就是原始的弓箭。
朋友們,你們知道“矢石砮”是什么意思嗎?
“楛矢石砮”,讀音為[hù shǐ shí nǔ]。
楛矢,就是用長白山區的楛木制作的箭桿。楛木材質細密,韌性超強,不易折斷,用來制作箭桿最合適不過了。
石槽,就是用松花江中堅硬的青石磨制而成的箭頭,綁在箭桿上,和配套的弓一起使用。
“楛矢石砮”作為一種原始狩獵工具和戰爭武器,是肅慎族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志。
肅慎族人有著極強的學習和模仿能力,他們制作的箭矢質量特別好,其精良的品質聞名全國。
而肅慎族人在那時,就能制作出優質的弓箭來進行狩獵,足可看出他們的工藝水平是相當不錯的。
由于其他的民族不僅弱小,而且生產力又十分落后,根本無法制作出精良的弓箭。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肅慎族和滿族之間的傳承關系。
在古時,弱小國家每年要向中原王朝進貢賀禮,表示臣服。這就相當于交保護費的意思。
而中原王朝則會給他們提供相應的保護,比如:幫助其解決糾紛,發生戰爭時還可以提供武力支援。
肅慎族也不例外,每年也會貢送禮物。而在他們送的禮物中,最有名的就是箭矢,深受中原王朝的喜愛。
據《國語》記載: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之矢也。
中國古代帝王都把“肅慎來貢”作為衡量自己統治全國的一個武力標準。
清朝時期女真族分為三大部分:建州、海西和女真。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的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女真人。
據《金史》記載:“其南者籍契丹,號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號生女真。”
女真人又分為生女真和熟女真。生女真是那些沒有戶口的遼國女真人,而熟女真因為在南部生活,靠近契丹,稱為契丹女真人。
萬歷四十四年(既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權,成為后金大汗,年號天命。
公元1635年,皇太極把“金“和"女真“族名改為“滿洲”,再后來又改名為滿族。
由于金人和女真人經常進犯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元、清等朝亡國、北宋的“靖康恥”等這些恥辱的回憶都深深地刻在中原人民的心中。
所以中原人民對金人和女真人沒有什么好印象,內心之中也仍然無法原諒金人和女真人。
而皇太極把“金“和"女真“改名為“滿洲”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大漢民族對滿族的怨憤。
皇太極的意思就是告訴中原人民,我們同樣都是炎黃子孫,所以誰做皇帝都一樣。借此來削減中原人民的抵抗意識。
公元1636年,皇太極又將國號從“金”改為“清”,原因也正是因為“清”比“金”更容易受到中原人民所接受。
公元1777年,乾隆皇帝在《滿洲源流考序》中講道:“我朝肇興時,舊稱滿珠,所屬曰珠申,后改稱滿珠,而漢字相沿訛為滿洲,其實即古肅慎,為珠申之音轉。”
乾隆認為古代的肅慎族,即是后來的滿族。有著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滿族文學,而且也對整個中國文學繁榮發展也做出了一定貢獻。
中華民國建立后,孫中山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新中國成立以后,滿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樣,也同樣獲得了參與國家管理的政治平等權利。
滿族重視教育,善于學習,崇尚理學,文人輩出。是一個勤勞、智慧、勇敢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汲取外來文化并勇于創新的民族。
滿族對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都有著突出的貢獻。現如今,滿族人口已遍布于全國各地。
朋友們,通過我的介紹,大家都知道滿族祖先的來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