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2500字
高管如何提升“戰略共謀能力”?
方法有很多。本文談談三項相對容易采取行動并快速取得成效的訓練。
訓練1
致力于為戰略共謀輸入洞見
從“被動映射”到“創造影響”
高管在戰略共謀時,不能做“吃瓜群眾”,而要提供有效信息,要基于行業理解,輸出洞見貢獻于戰略。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洞見”?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借用下面這張圖。它很好的揭示了一個人如何通過有質量的思考,從對現實世界的“被動映射”升級為“創造影響”。
最開始,我們收集到的只是原始的、未經過加工的“data/數據”。
當我們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之后,才能加工為“information/信息”。
然后我們可以“連連看”,找到某些數據和信息的聯系,這就形成了“knowledge/知識”。
如果我們還能再進一步“劃重點”,就能夠形成所謂的“insight/洞見”。
我們再進一步努力“找主線”,就形成了“wisdom/智慧”。
最后要敢于不平衡使用資源,在關鍵點上發力,通過主線,高杠桿形成“impact/影響”。
除了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洞見”,這張圖背后的指導原則也值得我們深思: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點帶面。
有質量的戰略共謀,需要以全局視角和系統思考為基礎。一談到全局視角和系統思考,容易讓人誤以為要“想得全”。全局視角和系統思考的目的并不是“想得全”,而是要大處著眼、小處作手、以點帶面。
高管們可以借鑒上面的這個結構,刻意訓練,不斷提高自己在戰略會議上的發言水平和輸入質量。比如,從“提供原始數據”的發言,努力進階到基于數據的分類匯總發言;再努力找到數據和信息之間的聯系,發言條分縷析,甚至能夠在千絲萬縷中找到關鍵點,重點說明;再進一步,在講述復雜事件和關鍵要點的時候,層次遞進……
此外,還有一點重要提醒,進行戰略共謀,要以“外部適應性”牽引。因為,沒有外部適應性牽引,戰略共謀就會淪為內部游戲。如果缺乏行業和市場的洞察,我們的戰略共謀就是自娛自樂。如果缺少危機感和對勝利的渴望,外部的調研和分析很容易變成自我表揚。只有以“外部適應性”為牽引的戰略共謀,才能比競爭對手看得早,看得深。
訓練2
刻意練習表達句式
區分溝通類型,進行有效對話
參與者的對話能力是戰略共謀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對話,不是菜市場的討價還價,不是“兩小兒辯日”,不是證明“我對你錯”。
好的對話,要有助于對話者更充分地掌握復雜的信息,幫助對話者了解事情的真相、問題的全貌以及每個人的想法,從而讓好的觀點和決策涌現。
有時候,一場高大上的戰略共謀會,甚至會“在陰溝里翻船”,往往只因為高管們溝通表達的基本技巧“意外拋錨”——不經意的“混合型”表達方式。
“混合型”的表達方式會嚴重過載信息,讓聽者不知道說者是想表達“感覺/感受”,還是想分享“信息/事實”,還是想提供“分析/結論”,還是想給出“行動建議”。
這方面,不需要什么高技術含量的解決方案。我們建議高管團隊采用“自信主張”+“積極探尋”的句式進行對話,在對話的時候,要明確聲明自己的溝通類型,盡量避免“混合型”表達。
以下是可以借鑒的句式,簡單易行,可供參考。
“自信主張”句式示例:
我的感受是……
我的觀點是……
我觀察到的事實或數據是……
我是這樣得出我的觀點的……
我建議的決策和行動是……
“積極探尋”句式示例:
我想澄清一下,你剛才說的是……意思嗎?
你有相反的事實或數據或不同結論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結論為什么不同?
你能說說你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或數據或邏輯嗎?
訓練3
遵循團隊選定的討論框架
以提高協同效率,避免集體智商速降
如果在一家相對成熟的、歷史較久的企業,討論戰略問題時,高管團隊往往會有統一的討論框架,這個東西就像空氣一樣,已經不覺得要珍惜了。
但是,對于很多成長中的民營企業,尤其是初創期企業,高管團隊在談戰略這類復雜問題的時候,每次談都和第一次談一樣。
這個問題不是小事,很多高管團隊的“集體智商速降之謎”,就在于缺乏共同的討論框架,或者說不遵循共同的討論框架。
只有經歷過開會開到懷疑人生的高管,才會體會和理解共同的討論框架的重要性。
不少高管團隊在談戰略復雜問題的時候,沒法愉快高效的進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的人下意識的思考角度、表達習慣是非常不一樣的,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有些人習慣用“顯微鏡”盯著眼前的問題,而有些人喜歡用“望遠鏡”站在未來看今天,以終為始的談問題;
有些人還在提供信息、說具體的情況,有些人已經急不可耐的進行分析和評判,而有些人已經直接跳到了給出行動建議和方案;
有些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特別注重內部整合、內部和諧,而其他人可能特別注重外部適應性,外部的競爭性;
如果業績不理想,有些人馬上想到的是人不行,有些人的判斷是團隊沒有“首戰選我,選我必勝”的氣質,還有人會說“別扯別的,其實就是激勵沒有給到位”;
……
不可否認,這些思路和角度都有價值,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固守自己下意識的思考角度和表達習慣,高管團隊是無法高效討論一些相對復雜的問題的,甚至會傷了彼此的和氣。
于是我們經常看到一群智商130的高管在討論這些復雜問題的時候,集體智商可能瞬間降到90,因為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追求自己個人的“最優解”,卻讓這個團隊沒有了整體的“及格解”。
這個問題怎么破?我們的建議是,高管團隊要引入有質量的思維框架或者討論結構,并在戰略共謀討論時集體遵循。
我們在陪練客戶企業高管團隊進行“戰略-組織協同”討論的時候,就會引入V模型作為共同的思維框架,基于這個共同思維框架,還有一個六步法討論流程。
這個共同思維框架以及討論流程有助于我們在討論“戰略-組織協同”時,既能從過去的問題出發(S1-S3步),又可以考慮未來的戰略需求(S4-S6步);能讓我們在探討問題的時候,找到結構性/系統性原因,而不是停留在“都是人的問題”這個淺顯的層次;能讓我們的討論有步驟感,讓討論有序進行,讓高管節奏同步。
總結一下:提升“戰略共謀能力”,可以從三項相對容易采取行動并快速取得效果的訓練入手:
致力于為戰略共謀輸入洞見,從“被動映射”到“創造影響”。
刻意練習表達句式,區分溝通類型,進行有效對話。
遵循團隊選定的討論框架,以提高協同效率,避免集體智商速降。
首席組織官
責編:大圣 | 插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