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癌癥?
大圖模式 癌癥專指惡性腫瘤,惡性意味著如果不進行治療,腫瘤病程將表現為致死性的發展過程,癌變細胞惡性分化、復制、增生形成腫塊,同時向周圍組織蔓延、擴散,轉移至其他組織成倍增生,破壞人體正常器官的功能,最終導致人體機能失調,直至死亡。
癌癥發現時為啥大多都是中晚期了?
大圖模式 癌癥最大的危害就在于癌癥早期階段病人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癥狀,而當病人有自覺癥狀到醫院就診時,癌癥往往已發展到了中、晚期。
我們以肺癌為例,癌細胞數目增加一倍,時間需14.6周,按此速度從一個腫瘤細胞長到1克需倍增20次,長達4年半。
因此,癌癥若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主要是依靠自身保健意識的提高,定期參加防癌體檢。
為什么要早發現癌癥 ?
大圖模式 在我國大、中城市居民諸多死亡原因中,癌癥位居前列。對中老年人來說,癌癥已成為多發病、常見病。據目前的醫療水平,對早期癌癥病人的治療約有90%以上可以治愈,但是中晚期的癌癥病人,在治療后能生存5年以上的人,則不到10%。因此癌癥早發現為早期治療贏得寶貴時間,顯得尤為重要。
哪些信號提示可能患癌癥了?
大圖模式 惡性腫瘤是一類致命的疾病,而病人在癌癥早期階段又無明顯癥狀,甚至可全無癥狀,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如下一些癥狀作為危險信號:
1、身體表淺部位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包括淋巴結腫大。
2、疣(贅瘤)或黑痣發生明顯變化,如:迅速長大或表面汗毛脫落,或局部發癢,分泌液體等。
3、持續性消化不良,腹部長期疼痛或有腫塊。
4、吞咽食物時,有進行性吞咽困難,梗噎感或胸骨后不適。
5、持續性嘶啞、咳嗽、痰中帶血。
6、月經期異常大出血、月經期外或絕經后出血。
7、鼻、耳、分泌物帶血、頸部腫塊、視覺障礙。
8、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
9、原因不明疼痛及體重減輕。
10、原因不明的大便帶血及粘液或腹瀉、便秘交替、血尿。
怎么確診是否得了癌癥?
大圖模式 1、體檢
每年應該進行一次體檢,上了年紀應該每半年體檢一次。除了常規的體格檢查,血液、尿液常規檢查、X光胸透等,體檢中建議抽血檢查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對生殖泌尿系統進行超聲波檢查。通過定期體檢,可以及早發現異常,及早開展其他有針對性的檢查診斷。
2、臨床診斷
這里僅指臨床醫生對患者通過問診、外觀望診等,了解患者癥狀、病史、遺傳病史等信息,醫生可以據此做出下一步診斷檢查,但一般不做確診和治療依據。
3、?理化診斷
一般實驗室檢查,如血、尿、便常規和生化檢驗等。可同時開展免疫學檢驗,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其他腫瘤標志物等。綜合一些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后的隨診觀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4、影像診斷
大圖模式 包括X光檢查、CT、B超(超聲波檢查)、放射性核素成相(SPECT等)、磁共振成像檢查?(MRI)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也是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后的隨診觀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5、內窺鏡檢查
身體內腔,如咽喉、氣管、支氣管、胃腸道、膀胱甚至胸膜腔、腹腔等等,還可以采用內窺鏡檢查并且可以取出細胞或組織送病理學檢查。
6、手術診斷
體檢、理化免疫、影像診斷等結果提示惡性腫瘤可能性高的話,如果能夠通過手術切除的,而患者身體情況也許可,一般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對切出來的腫塊通過外觀和送病理學診斷,做進一步診斷。
7、病理學診斷
除了手術、內窺鏡檢查獲得細胞和組織外,可以進行穿刺(近似微創手術,穿過體表探入體內獲取組織塊),取出組織供病理學醫生制作病理切片,再通過組織化學染色甚至免疫熒光染色等處理,在顯微鏡下觀察,給出診斷意見。結合臨床檢查、影像學、病理學等的證據,醫生就可以做出惡性腫瘤的確診。對于某些惡性腫瘤,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基因篩查,為精準治療提供證據。
8、基因篩查
大圖模式 現在有很多惡性腫瘤已經有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可以進行精準治療,大幅度提高治療效果。惡性腫瘤確診后,可以根據診斷結果,開展相應的基因篩查,確定是否有合適的分子靶向藥物用于治療。
腫瘤學界的名言:病理檢查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
獲得病理檢查材料的途徑是:
(1)脫落細胞檢查:癌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的結合并不是十分緊密,這有利于它脫落下來播散到別的部位去,所以,痰液里可能有肺癌的細胞,尿液里可能有膀胱癌的細胞,腹水里有癌細胞,則會提示為腹膜癌或是卵巢癌等等。
(2)穿刺或是截取活體組織檢查:在身體表面能摸到的腫塊或淋巴結,或在體內估計在超聲波或CT檢查的引導下能用穿刺取針得到少量活體組織者,可以穿刺法取得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在內鏡檢查時,如果發現可以組織,可以通過內鏡放入活檢鉗,截取部分可疑組織作為病理切片檢查。由于穿刺或是截取之物來自活體的人,故此類檢查稱之為活體組織檢查,簡稱為“活檢”。
(3)切除“活檢”:是指將整個腫塊切下來送做病理檢查,或為治療目的將腫瘤與荷瘤的部分器官及相關淋巴結完整地切下做病理組織檢查。
病理診斷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理論上,每例腫瘤病人皆應有病理診斷為依據。但考慮到取得病理組織的辦法或穿刺或切除皆為侵入性質的檢查,多少有一定的如出血或播散的風險,二現代腫瘤標志物檢查,特別是影像診斷已經能十分準確地診斷腫瘤,故病理診斷已經不再是診斷腫瘤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