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慧眼獨具,鑒人有術
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曾兩次向楚王獻玉。他所獻的玉石樸實無華,當時的楚厲王、楚武王有眼無珠,不識寶玉,還砍去了卞和的雙足。楚文王即位后,召卞和進宮。這塊玉石由此呈獻,并被雕琢出來, 稱為“和氏璧”。
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像和氏璧一樣,看上去平淡無奇,實則擁有珍貴的價值,只有被發現和任用,才能展現其才華和價值。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相馬的故事說明,難得的是有一雙慧眼,善于識人。治理國家需要人才,這關系國家的興衰。墨子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財富。
作為領導者,要想成功,必須善于發現人才,網羅人才,禮賢下士, 并且大膽使用人才,因才授職,盡其所長。顯然,這一點馬云做到了。如果不善用才,即使人才多 如過江之鯽,在實際中也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3.運用計謀,收攬人心
在現實社會,無論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外交,掌握和運用 “飛鉗術”,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使用巧妙的言辭套住對方,以控制對方的官行,但要注意不要使對方察覺。先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愛好之所在,再用“鉗”的方法控制住對方。比如,論辯時通過言語激怒對方,使其產生情緒變化,這也是一種計謀,也是一種手段。
所謂飛鉗,就是通過言語以及策略來收服人心,使對方為我所用。正確運用可以縱橫馳騁,建功立業。古往今來,許多人憑此身顯 一時,名垂青史。作為統治者而言,要心懷寬廣有所包容,才能天下歸 心。統率他人要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虛懷若谷既是重要的思想作風,也是一種謀略手段。“君子之德如風”,寬容大度必能感召部屬,贏得尊敬。
鬼谷子認為:“用于人,則空往,而實來。”僅僅用語言贊美使對 方打開心扉只是一方面,還要拿出誠意使對方感動。與人交往,誠信是重要的品德。以誠待人,以信取人,這也是傳統美德。拋棄智計,推心 置腹,便能使人信服。反之,用高壓措施無法征服人心,終會徒勞無功。
用人制人巧使人,是一種計策,更是一門藝術。如能巧妙使用, 必能呈現強大的功效。凡能掌握鬼谷子“飛鉗”之術的人,必能掌握問 題的實質,把握處理問題的度,從而做到該緊則緊,該松則松;該柔則柔。
對于這一點,馬云也做到了。
3.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大意是想要奪取,必須給予。這句話流傳至今,變成了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道出了亙古不變的處世哲學。想從別人那里得到東西,必須先給予他想要的,這樣得到的東西,心里才踏實。先期付出的成果如何,直接關系到目標的實現。鬼谷子認為,首先接近對方,從他的喜好入手,就會獲得好感和信任,然后采取行動,就能迅速收到效果。這是屢試不爽的方法。
一般而言,對利益的追逐是人們出來做事的目的,要想從他人那 里獲得利益,必須保持穩定的平衡關系。在利益問題上不能一頭熱, 讓對方一味付出,在付出前或付出后要有適當回報,不限于物質上的, 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
基于這種關系,就有了欲取先予的做事方法。當然,“欲取”的目標必須隱藏不露,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給對方點甜頭,感動對方以后再提要求,就容易被接受。相信大家也能體會到,馬云做到了。
4.形勢不利,保全自己
所謂立勢以制事,必須察同異,別是非。處于險境時,面對強大的對手,不要雞蛋碰石頭,以硬對硬。有時候,無望的抗爭不如默默等待。只有暫時屈從才能使形勢朝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是趨利避害,保 存自身。相反,不顧現實,盲目自大,只有死路一條。
鬼谷子認為,用飛箝的方式對付他人,首先要審查、揣摩他的心意。探知對方的好惡后,當強則強,當弱則弱,便能進退從容,輕松實現目的。
有時候,以弱者的身份與人交往,更能打動他人獲取成功。靠示弱來保存自己,最后擊敗對手取得勝利,是妙用飛箝以牽制對手的方式之一。
當然,以退為進,以弱制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等待時機。這一點馬云到底能不能做到呢?小編覺得,這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