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紀行
■作者:劉經龍
1988年早春,我25歲。春節前夕,我背上簡樸的行囊,在寒風凜冽中,自位于贛東的當時亞洲最大鈾礦山的起點站——江邊村火車站,坐上專供短途春運的悶罐車,在向塘火車站轉乘綠皮火車一路向西,歷30余小時到云南省會昆明。第二天天蒙蒙亮,再轉乘2天半的大巴,前往達成初步求職意向的西雙版納第三大國營橡膠農場,以求人生的重大轉折。
“女人愛瀟灑,男人愛漂亮,不知地不覺地就迷上了你……”年輕的大巴司機開車在滇中蔥蘢、高峻的大山盤旋行進中,反復播放的韓寶儀《你瀟灑我漂亮》的名曲,此后經年都會在不經意的時刻縈繞回響在我的腦海與耳際,眼前便畫屏一般閃現一幅幅滇中的峻山秀水。
在這個農場,我先當了上半學期的初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后到機關做宣傳干事。在這里工作的一年零三個月時間里,我榮遇一些真誠接納、關照我的好領導、好兄弟、好同事、好朋友,我忘不了他們的名字:錢良儒、周科長(教育科);李忠祥、楊開華、周朝旭、陳福寬等。35年后,我須發皆白,成為一名閑云野鶴一般的退休人員。我想,我必須再做一次版納行,捎上一些江西特產,在那里先擺上一桌請他們喝酒,聊表寸心,聊表謝忱!
2023年9月10日-13日,我重回美麗富饒、多姿多彩的西雙版納,見到多年老友及其子女,甚慰平生,特此記行!
——作者題記
奇幻:機翼下目不暇接的云
2023年9月10日12時15分,江西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一架南昌經大理飛往西雙版納嘎灑機場的海南航空公司旗下的8L9618云南祥鵬航班,在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轟鳴聲中自跑道騰空一躍,百余米下的昌北農村、田地、房屋、林木、道路、橋梁、河流便以縮小的盆景方式映入乘客的眼簾。人類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改造世界、求取生存的艱辛與成果一覽無余。
當天,晴熱高溫,陽光燦爛。航班一路西向,并爬升高飛于云層之上。這是本人平生第二次坐飛機,同時是第一次坐飛越江西、湖南、貴州、云南4省的長途飛機。本次航班將用時4個多小時到達西雙版納嘎灑機場。幸運的是,我的座位53A臨窗,我盡可以在手機的飛行模式中拍攝窗外的圖片與視頻。
客機爬升到海拔七、八千米的高度翱翔時,乘客俯瞰變化萬端的云朵就是人生獨特的視覺享受。與在下界地面仰首觀云的感受有著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天空是無限遼闊的、賞心悅目的湛藍,云朵之下也是誘人陶醉的、深邃的淺藍。而氣勢磅礴的億萬朵云在機翼之下有著神奇的萬千變化:呼倫貝爾大草原千萬只徜徉的、潔白的羊群,云貴高原龐大而峻拔的峰巒,南極大陸春日消融的雪原,非洲大陸浩蕩遷徙的象群,藝術化舒卷的千萬朵大鵝的羽毛……
在熾熱如瀑的秋陽輝耀下,萬千變化的云朵閃爍著明晃晃的刺眼的光芒。從飛機小小的舷窗眺望天邊,卻總有幾抹長條形狀的云神幻地橫在那端,同時閃耀著輝煌的光芒!從而令人產生著無限浪漫的遐想:那里會不會就是神仙的居所?
相比湘贛兩省,云貴高原生長著大量的綠色植被,雨量豐沛,晴熱高溫的天氣使濕氣充分蒸發,導致高原上空的云量繁多,并且潔白爽目,令乘客有類似孫悟空騰云駕霧的浪漫感覺。
飛越4個省的旅途雖近3000公里,但是坐在中型的飛機上面,靠著舷窗,向外眺望,可以欣喜地感受著詩情畫意,放飛著愉悅的心情。不同的機型有著不同的飛行高度。眺望窗外,總會看見不同高度的飛機在遠處倏地飛過。尤其是接近長沙、貴陽、昆明的機場上方時,可以看到許多架次的飛機起降。俯瞰下方,除卻變幻無窮的白云,就是白云間隙中的人間與山水,所觀所感的是綠色、夢幻與磅礴的大地基調。 晴熱高溫的天氣,蒸騰上升的氣流特別頻繁,所以飛機出現顛簸的頻率多。每一次空姐都要廣播安慰旅客。顛簸的次數多,上下幅度大確實令人揪心。飛行20多分鐘后,在機翼之下,赫然出現了一座高樓林立、氣勢恢弘的大城,一條寬闊蜿蜒的大江在城市中浩蕩流淌。大江之上是橋梁,大江之中是航空母艦一般的大型沙洲。按照飛行時間推算,這座城市應該是湖南省會長沙無疑,那個沙洲就是橘子洲了。今年3月15日下午,我與高中同學還到了橘子洲游玩。六個月之后,我又在飛機上俯瞰到橘子洲,親切感不禁油然而生。 飛機飛越云貴高原時,我也看到了兩座中型城市,或許是貴陽與昆明吧?下午3點多,飛機降落在滇西北名城大理的小型機場。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駐地。地處云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云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余年。大理國歷經316年,在1253年,為元世祖忽必烈親征所滅。大理名勝古跡有巍山風景區、太和城遺址等。1982年,被政府列為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為中國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面積146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1萬,其中白族占65%。大理市人民政府駐下關鎮。 空姐廣播告知:到西雙版納的乘客與到大理的乘客一起下機。不同的是,西雙版納的乘客到機場候機大廳等候通知再次登機。在候機大廳百無聊賴地閑逛、等候了40多分鐘,我們才與大理到西雙版納的乘客一同登機。4點30多分,飛機降臨在西雙版納機場。慢慢吞吞地下飛機,出西雙版納機場候機樓,已經是4點50多分鐘了。 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位于景洪市西南部嘎灑鎮,于1987年12月1日動工興建,1990年4月7日正式通航運營,1997年1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口岸機場,是西南地區“文明機場”,云南省第二個國際機場。現飛行區等級為4D,跑道長2400米;可供波音767、空客330及以下機型起降,現開通運營國內航線21條,國際/地區航線2條。2000年2月2日開通直飛泰國曼谷國際航班,2001年10月17日曼谷航空公司開通至西雙版納航線,標志著機場正式對外國籍飛機開放。 西雙版納機場地處中緬(緬甸)、中老(老撾)邊境,機場的建成通航,拉近了西雙版納與世界的距離。一批又一批的傣鄉人民飛上藍天,去領略外部的世界;四方的賓客,也通過空中橋梁來到這里探尋民族風情。西雙版納機場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機場,云南省干線機場。嘎灑國際機場候機大樓的屋頂是仿傣族欄桿式建筑的屋頂,優勢就是在半年的雨季里雨水泄得迅速。 從候機大樓出來已經五點多了。外面有不少的的士網約車兜攬生意。或許是下班時間,公交車三三兩兩比較少。在瀏覽了公交線路圖之后,我決定先到景洪客運南站邊上找一家旅社先住兩晚,等待第二天被昌北機場217登記口那個執拗娘們扣留的旅行箱(她說我的旅行箱高度59公分,高出58公分標準高度1公分。我說輪子都幾公分,難道不應該扣除嗎?她不聽!我無可奈何)。拿到以后,擬于第三天上午再前往勐臘之南曾經的農場去看望老朋友們。 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是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邊疆地區。古稱景詠、景隴,舊稱車里、徹里,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及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云南省南端,自治州中部。 景洪這個邊陲小城,或許在各方面的建設遜色于內陸的4線、5線城市,因為她沒有強大的財政支柱產業,所依賴的就是旅游業、橡膠業及煙草業。但是,她是聞名中外的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景洪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森林覆蓋率為84.46%,城市綠地覆蓋率為46.65%。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縱貫全境,是中國進入東南亞各國和對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云南省政府把景洪市定為參與中、泰、緬、老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際合作經濟區計劃的中心城市。 對于景洪,我心儀已久。當年忙于工作,總認為有的是機會去景洪游玩,卻不料第二年3月匆匆回江西。這次反而是第一次到景洪。 景洪應該說是中國人的景洪,有不少外地人來到景洪淘金。江西人大多數呼朋喚友在景洪開的士,不少中國各地的人來到景洪開店做生意。所以,普通話是這里通行的語言。我一下車,吃餃子的店是一位黑龍江夫婦開的,第二天早上吃米干的店是一位來自云南普洱的、熱情爽朗的中年婦女開的。 我在景洪交通賓館辦理了入住手續出來,天還沒有黑,逛街是必須的科目。街上特別少見穿著民族服裝的少數民族。當地人說,要到潑水節等民族節日期間才多見。 景洪道路的行道樹是獨具一格的、比較奢侈的、挺直高大的棕櫚樹。樓房都是10層以下的低層樓房。當地人說,因為西雙版納處在環喜馬拉雅山地震帶,所以這里不適應建高樓大廈。 他說的沒錯,我在農場工作的時候,經歷了瀾滄-耿馬發生的7.6級地震。1988年11月6日晚21時03分14秒,瀾滄-耿馬發生7.6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2.8°,東經99.7°,震中烈度Ⅸ度。21時15分,又發生7.2級地震。瀾滄、耿馬和滄源三縣的十幾個鄉鎮受災最重。死亡748人,重傷3759人,輕傷3992人。死亡牲畜108頭。毀壞房屋412000間,破壞704000間,損壞742800間。 當時,我住的二樓宿舍門框哐哐響(我以為是哪個人吃飽了撐的與我開玩笑),電線吊的白熾燈像鐘擺大幅度呈扇形擺動。在樓下鄰居“地震嘍”的驚呼聲中,我跌跌撞撞拉開哐哐抖動的門跑下樓去。幸虧這里不是震中。余震之后,我回到3樓最邊上的宿舍,不敢睡覺。老是想,再地震就從二樓的露臺跳下菜地保一條小命。幸運的是,凌晨朦朦朧朧地睡著了,沒再地震了。 如果只看樓房、街道,景洪與內陸的小城沒有多少差別。如果你目光搜尋到了街道及店鋪里獨具特色的建筑、象腳鼓形狀的用具,吃了沿街店鋪的獨特小吃,才確認這里是彩云之南、傣族風情的西雙版納。 景洪附近的旅游點: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是西雙版納最大的綜合性生態旅游景點之一,融匯了獨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風光和迷人的民族風情;曼聽公園。在允景洪城內的曼聽寨邊,公園內有佛寺兩座以及傣王宮,各工藝品長廊,融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為一體;西雙版納民族風情園。位于景洪市區城南、風景秀麗的流沙河畔,它將西雙版納珍貴的熱帶植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可以說是西雙版納景觀的一個縮影;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坐落在景洪市區內,建有葉子花園、空中花。 這些旅游點我沒空去了。一個是晚上打車來回不方便,有的景點晚上也不開放;二是明天還要再去飛機場拿旅行箱過來。所以,這些旅游點只能在網站瀏覽圖片啦。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是世界第六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頭海拔5200米,干流總長度2139公里,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西雙版納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始稱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西雙版納有一種經濟林木的種植在七十年前是國家戰略性質的、利國利民的,只有海南島與西雙版納能夠種植,客觀上又造成大面積原始森林遭破壞及水土流失,它就是橡膠樹。最輝煌的時期,西雙版納有十大國營橡膠農場。我當年所在的橡膠農場排名第三,職工也有六千多人。也是企業辦社會性質:醫院、學校、派出所都具備。 1969年,北京、昆明、上海、重慶、成都等地的中學生響應號召到西雙版納墾荒,種植橡膠樹和金雞納,奉獻了青春甚至生命。 1978年,支邊10年的云南農墾10萬知青要求回城。1979年,中國上山下鄉運動結束,西雙版納成為旅游勝地。上海知名作家葉辛創作的、曾經火遍熒屏的電視劇《孽債》,寫的就是當年版納各農場的上海知青婚戀故事。 知識青年紛紛回城,大量一線,包括機關后勤崗位空缺,農場便大量招進湖南、四川及云南本地的人員進入補充。 華人世界在橡膠的種植浪潮中有兩個人曾是當年名噪一時的橡膠大王:一是陳齊賢,一是陳嘉庚。而西雙版納的橡膠種植應從旅居泰國的華人錢仿周開始。 當年的錢仿周,只身前往西雙版納車里縣(今景洪),在對橄欖壩地區詳細考察后得出結論,瀾滄江畔是塊理想的種橡膠之地。 1939年秋,他帶領錢長琛、陳團隆押運50萬枚種子來到橄欖壩,但由于交通不便,耽誤太久,種子霉爛,不能發芽,第一次育苗告敗。 1947年,錢仿周派出葉國齊、楊森海帶一千橡膠苗用他研究的辦法,將椰子殼捶成絨,與肥土攪和,把每株橡膠苗的根須一一包裹起來,集裝在木箱里運到橄欖壩種植。 1948年4月,錢仿周來到橄欖壩考察試種結果,看到橡膠苗長勢很好,就返泰組建“暹華樹膠墾殖股份有限公司”,拉開了西雙版納種植橡膠的序幕。他們集資25萬泰銖,采購2萬多株橡膠苗,挑選幾名精壯員工于1948年7月上旬啟運,8月下旬抵達勐罕,第一批種植下7000余株。 膠苗種下后,成活率雖高,但因地勢低洼積水,膠苗長勢緩慢。第二年雨季,他們將橡膠苗全部移植到曼松卡,這300余畝膠園就是西雙版納最早的橡膠園暹華膠園。 1953年3月,暹華樹膠墾殖股份有限公司無力繼續經營,錢仿周懇請云南墾殖局普洱特林工作站接管暹華膠園。就在這時,膠園遭遇火災,300畝膠林僅存91棵。當年7月8日,云南墾殖局根據普洱特林工作站的報告,經中央林業部批準,接管暹華膠園,并入云南省特林試驗指導所景洪試驗場。 50年代,國際社會對中國進行封鎖,橡膠作為重要戰略物資成為了國家最緊缺的資源。當時政府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在海南發展橡膠種植的同時,也對云南的紅河、德宏、西雙版納等地進行實地勘查。 按照當時西方的標準,橡膠種植不能突破北緯17度。1955年春天,就在暹華樹膠園的膠苗種下的第7個年頭,李宗周試割了12棵橡膠樹,膠樹每次產膠乳30毫升左右,把膠乳加工成膠片送到廣東、上海等地科研機構檢驗,結論是質量合格。 橡膠在西雙版納的種植成功對被國際封鎖的中國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中國在北緯20度以下的國土只有海南。 大致在九十年代與新世紀初,在國企改革的洶涌浪潮中,西雙版納的十大國有橡膠農場紛紛撤編改制,橡膠樹都分配到原來的農工手中,自主管理與經營。 橡膠是西雙版納的重要經濟作物,外地人對西雙版納的印象是這里遍地是橡膠林,膠農富得流油。橡膠的確是重要的經濟增支柱,但是割膠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賺錢。在過去膠價好的時候,的確非常賺錢,因此種植橡膠與割膠也成當地最為重要的經濟活動。但是并不長久。 這幾年,橡膠的價格跌幅比較大。外加氣候變化的影響,橡膠的產量也在減少。同時,當地政府不再鼓勵種植橡膠,更多想恢復熱帶雨林,保護自然環境。盡管依然是當地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橡膠的整體收益在逐步減少。一戶家庭如果有橡膠地60畝,一年割膠毛利收入也就3-4萬元。由此可見,傳統種植業所能帶來的效益正日益降低,也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隨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和被重新發掘,研學旅游、康養旅游近幾年日益成為新的旅游業態。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慕名而來,體驗當地民宿生活與民俗,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很多收入。 第三天早上8點20分,我坐上中巴車,前往曾經工作生活過一年3個月的農場。我已經與比我大六歲、曾經的機關團總支書記楊兄及原機關黨辦李主任的女兒小李約好,中午一定由我請客,邀請楊兄及大嫂、子女;小李及丈夫小曾、兒子。 我詢問了司機,他說要12:40左右才能到達目的地。我便請小李全權幫我訂好飯店,點好菜肴。我一路急如星火地催司機,可司機卻優哉游哉,任何一個破爛招呼站都停個幾分鐘甚至一、二十分鐘,不愧是鄉村道路客運!他才不管你乘客催不催,急不急。 車出景洪,一路經過橄欖壩,勐侖、中科院勐侖熱帶植物研究所。路旁的傣族村寨時不時閃現在眼簾,他們的屋頂早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茅草屋頂,已經與時俱進改成灰色、土黃或金黃的琉璃瓦了。路兩旁種植的是葉子肥大的香蕉,路兩旁與丘陵中種植的是看上去嬌嬌弱的橡膠樹。 車到勐侖就進入西雙版納最南的勐臘縣地界。勐臘系傣語地名,意為產茶葉之地。勐臘素有“動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藥材寶庫”、“森林生態博物館”的美譽。 勐臘距昆明631公里,距景洪136公里,距“金三角”230公里。2021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0.62萬人,有傣、哈尼、彝、瑤、苗、壯、拉祜等39個少數民族,是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南臘河是勐臘縣境內最大河流,屬瀾滄江水系一級支流,流經縣城和6個鄉鎮。勐臘旅游資源有國家5A級景區中科院勐侖熱帶植物園,4A級景區望天樹景區、勐遠仙境景區、南臘河康養度假營地、磨憨口岸邊(跨)境游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景區景點,著力打造中老緬泰柬越“黃金旅游圈”。 中老鐵路通車后,勐臘人民破天荒坐上了火車南來北往,汽車成為遠距離出行的第二方式了。 12:40多,我終于在當年農場總部所在地岔路口的小站下了車。 當年上半年,我在這個農場中學教書是比較艱苦的。沒有自來水,沒有洗澡堂(校長承諾會盡快解決)。我們全體老師都在水渠里挑水洗菜做飯,我與川人周朝旭、湘人佘志強等老師曾經搭伙做飯(雨天水渾濁不堪,自己買明礬放水桶里澄清)。(還記得住同一棟平房的兩個鄰居老師,湖南籍的張和平、景德鎮的曾鳳蓮,都是湖南九嶷山學院畢業。兩個人是青年夫妻,一個帥,瀟灑有型;一個靚,溫婉古典。不久他們先后前往瀾滄教書了)。 我們在水渠里洗衣服。在水渠里洗澡(約定俗成:男同胞一律在下游洗,女同胞與女學生一律在上游洗。只是她們有時把衛生巾扔在水里順流而下,男同胞們意見很大,卻沒有一個好意思當面說。傣族男女也是在水渠里洗澡)。 中學周圍都是橡膠林。我們經常看見割膠工在凌晨割膠,頗為辛苦。我經常在晨昏到林子里散步,感受別具風雅的氣氛。林子里也是寫作構思的好去處。當然,林子更是情侶們談情說愛的好所在。與我同宿舍的佘志強(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老毒蛇)就與女朋友經常在林子里約會。有一個老師就開玩笑說:公蛇與母蛇又去膠林里幽會交尾了。 當時我做班主任教的學生,還記得一個副班長叫羅敏,是一個場領導的女兒。她有一些傲嬌,也古靈精怪。另一個是黑皮膚的小胖子女生。她在作文里用夸張手法寫我穿的皮鞋尺碼大,是穿了兩只船。只怪自己買大了碼,然后抻大了鞋讓她觀察到了。 1988年4月13-15日是傣家潑水節。我們幾個老師相約坐一輛平板車去離農場不遠的地方鎮子。那里專門劃出場地搞潑水節活動。當時的潑水節每年都有打架的。道路沿途都有小青年提一個塑料桶裝水溝的水,專門往騎車或走路的美女身上潑。我就親眼見到一個女孩騎自行車被水迎面一潑當場摔倒。 如果男朋友、老公或兄弟認為對方過分,就會與對方動起拳腳,引發爭端。《西雙版納報》報道說:有一個西方老外帶家人來景洪看潑水節,他見現場狀況不妙迅速把窗戶搖上去。但小青年不放過,將滿桶的水從排氣管倒進去。老外忍無可忍,拉開車門跳出來,抱起那個小青年丟進水塘去。 之前我與小李通話,她說與丈夫開小車來接我去定好的飯店。楊兄及其家人已經到了那里。中午很熱,我一眼瞥見馬路對面有攤位賣西瓜,我趕緊前去買了一個大西瓜。剛微信付了賬,就聽見一個女同胞在喊我大哥。我知道一定是比我小六歲的小李啦! 我提著西瓜轉過身,就看到一位足有1米67,著紅裳的高挑女子笑盈盈地走了過來。當年小李青春年少,而今她也是做母親的人了。只是歲月并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多少痕跡,應該與她爽朗樂天的性格有關。 小李的父親李忠祥是一個部隊轉業兵,云南呈貢人。曾是農場的黨辦主任,是寫材料的好手。我們曾經兩次一起署名在《云南農墾》雜志,《西雙版納報》發表過新聞稿件。他笑口常開,古道熱腸。得知我從農場中學調過來工作,還沒有買炊具,就到商店買了一個新電飯煲借我用。歲月流逝,我由衷地感激并深深懷念仙逝的他。 我們寒暄了幾句,與她丈夫小曾打過招呼,將旅行箱及挎包放在了他們車子的后備箱里。小曾是湖南人的后代,長得清瘦卻精神,外貌特別像上世紀六十年代老電影《三進山城》里能打善戰的劉連長。 到了飯店,鶴發童顏的楊兄滿面笑容地迎了出來。寒暄了幾句,我與楊兄緊緊地握手,并有了遠隔35年歲月、男人式的擁抱。 楊兄大我六歲,雖然須發皆白但紅光滿面、精神矍鑠。他的故鄉在云南文山州,那個全國有名的產銷三七的地方。他是彝族,大致在上世紀70年代末進農場工作。憑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成為機關團總支書記。我們曾經在農場總部一處空地合影一張。當時天氣熱,我們都是穿拖鞋、短袖。攝影師把旁邊的一只閑逛的大鵝也拍進去了。他原來住的平房,我去過好幾次。 小李點菜的能力相當OK。大圓桌上,菜肴葷素搭配,大都盆裝,菜量份足,甚合我意。我不停地向大家敬酒,酒敬數巡,表達我的心意。飯后,我請小李夫婦帶我就近找好一家賓館放下行李。 小曾有其老丈人之風,他私下給我付了單,我把100元退還給他。午休后、晚餐前,小曾夫婦開車帶我到楊兄府上喝茶、參觀。楊兄不住原來的農場平房了,這是他們自己蓋的面積較大的平房,房間多,院子大。 大嫂知道我此行的心愿,熱情地帶我尋找我曾經住過的老樓房及曾經的辦公室。大嫂還是一如既往的快人快語、性格爽朗。路上我問她中午我請客怎么沒來,她說家里突然電路出了故障,留下來找人修理。 隨后,我去參觀了小曾夫婦自己創業開辦的牛蛙養殖基地。特別佩服他們的獨立創業精神。祝愿他們事業紅火,心想事成! 晚上,在楊兄女兒小娜的聯系安排下,我們來到一對傣族夫婦在農田中間平地開辦的“傣家魚苑府”就餐。菜是傣族夫婦同心合力做的,有著別于漢族的少數民族菜肴風味。謝謝他們精心的安排,熱情的招待。他們真誠地邀請我多玩幾天,小李說他們還沒有做東呢! 我在景洪晚上聯系的、曾經一起在農場中學教書的川人周朝旭(長一雙冷峻的丹鳳眼,一張方臉龐,有著凜然的傲氣。我一直覺得他像關云長,只是個子沒有那么高大)說:等他兩天,他從昆明治牙回來請我喝酒。但是我已經預定了明天周三(13號)下午西雙版納直飛南昌的機票。我謝謝朋友們的盛情雅意!我邀請他們在方便的時候來江西一游。 很遺憾,我沒有打聽到當年農場場長錢良儒夫婦(當年到農場的當天晚上,是他們夫婦熱情接待的)的聯系方式,如果聯系上我一定恭請他們喝酒。不知年老退休的他們能否在偶然間記起當年為求生存、不遠千里投奔他們的,瘦削且滿口普通話的江西青年? 周三早上,我早早起來,洗漱完畢。從賓館二樓下到一樓大廳等候小曾給我聯系的網約車。這種車速度快,價格比來時的班車貴一倍:110元。 7:30,網約車準時到賓館門口。西雙版納下起了大雨。七座的網約車一路接客,上滿方止。通過車窗再回首,望向風雨中的農場故地,我有深深的不舍之情。 這方南國熱土,曾經有我一段無悔青春、不屈奮斗的剪影;有農場前輩可歌可泣的創業歷史;有十萬知識青年揮灑過的青春熱血,隕落的生命;有老領導、老兄弟、老朋友、老同事給予曾經懵懵懂懂的我以寬容、接納與善待。這一年三個月在西雙版納總體快樂的人生經歷,足夠溫暖我的青年、中年與老年歲月! 別了,西雙版納!愿你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別了,兄弟姐妹,愿你們今后的歲月更加幸福安康! 網約車兩個多小時到了景洪。吃過午飯,我到市場購買了云南特產。下午早早地乘車趕到嘎灑國際機場候機樓。歸程坐的是下午3:45飛往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的東方航空公司MU5466航班,710元票價。座位是臨窗的43A。當天,江南數省大雨。機翼下烏云翻滾,飛機時不時穿越雨云,如同鉆進了大團棉絮中去,視野里全是灰蒙蒙的一片。東航的航班性能更好,這樣的天氣飛行沒有多少顛簸,空姐還為每位旅客發放了少量的食物。近7點,飛機降落在昌北國際機場。夜幕降臨,南昌城鄉已是燈火璀璨。在機場大廳買好車票,等了半小時,我坐上了機場小型中巴在風雨中趕回撫州,4天的版納行程完美結束。 未來的歲月里,西雙版納曾經的橡膠農場、曾經一起工作歡笑的友人同事們、農場中學旁橡膠林縫隙那一枚彎彎的古銅色月亮,依舊是我暖心懷想的、不容忘卻的記憶。 寫到文章結尾處,在下詩興大發,夜不能寐。特賦《版納行》七絕一首:“大鵬一日同風起,送我直上云霄里。三十五載歲月稠,彩云之南心澄碧。” ●寫于2023年10月2日-3日@原文刊載于第366期《游子》雜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