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地理圖表題歸類
地理圖表即直觀反映地理事物特點和聯系的各類圖像和表格,它可以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表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是地理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高考關注的重點和熱點。最新頒布的《考試大綱》提出的考核目標的第一條即“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而許多信息的獲取都是通過圖表進行的。
通過地理圖表來考查考生的地理知識和能力非常受到命題者的青睞,這也是各類命題的大勢所趨。這一要求在近幾年各地的高考試卷中得到了較好的反映,甚至于到了無圖不成題的地步。
(一)坐標圖
坐標圖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表示兩項或多項地理要素的數字信息圖形。它一般用柱狀、曲線、折線、點等來表示相關的地理信息。常見的坐標形式有:
1.兩維坐標:即直角坐標,用橫、縱坐標分別代表兩個地理事物或現象,坐標中的點、線等內容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它能夠簡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規律。如課本中比較多見的有:
橫坐標表示時間的變化,包括一日內的變化(如氣溫的日變化圖、氣壓的日變化圖)、一年內的變化(如全球氣溫年變化圖、降水量柱狀圖)、多年內的變化(如郊區農作物產量變化圖、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的相關性圖、氣溫平均值的變化圖)。
縱坐標表示空間的變化:包括水平方向的變化(如夏至日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圖、海水溫度和鹽度隨緯度分布圖、降水量隨緯度的變化圖)和垂直方向的變化(如海水溫度垂直分布示意圖、氣溫的垂直變化圖)。
此外,教材中還有許多有相互關聯的地理事物,它們也可以用兩維坐標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震級與烈度之間的關系、資源數量與環境人口容量之間的關系等。
2.三維坐標:這種圖表尚未在課本中出現(新版初中地理教材里現已開始出現),它是用三維空間來反映三個地理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關系,或是將之統一在一個平面內,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標圖。
3.多維坐標圖:多維坐標圖是根據坐標的一般原理,將眾多具有并列關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張圖上繪制而成。如土壤的成分組成、氣候的氣溫降水資料、風頻玫瑰圖等。
解讀坐標圖時,首先要能正確判讀并理解坐標系統中各坐標的具體含義,明白該圖反映了哪兩個或哪幾個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思考橫坐標與縱坐標所反映內容之間的關系;其次要獲得坐標中的有關數值及其變化趨向。坐標圖上的點、線(折線、曲線、直線)、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如曲(折、直)線遞減段表示縱坐標項目與橫坐標要素之間呈負相關,遞增段表示呈正相關;曲(折、直)線斜率大的一段表示變化幅度大,斜率小的一段表示變化幅度小;此外,尤其要注意曲線或折線變化的起點、終點、轉折點的特殊變化,從中發現規律性及根本特征。
在判讀坐標圖時,要注意三類問題:一是忽視坐標軸上數量信息而導致判讀錯誤。如對比兩幅降水柱狀圖的降水量的多少,不能僅看表示降水的柱子高低,就認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而要認真看清縱坐標單位數值。二是忽視圖中的隱含信息。不少考生只注意圖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強弱、增減的變化,而不注意分析其蘊含的道理,只是從表面上讀懂該圖,比較膚淺,沒有接觸到本質。三是判讀正三角坐標圖時,要注意這種三角坐標圖的三條邊都是坐標軸,三項要素在數軸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也應是一致的,要看清楚各軸所代表的含義。
(二)等值線圖
所謂等值線,就是在地圖上將地理要素值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常見的主要有:等高線、等深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等震線、等鹽度線、pH等值線、等太陽高度線等。但不管哪類等值線圖,它們是有一些共性的,如每幅等值線圖的等間距相等,它的彎曲、疏密都表示一定的含義等。故無論是哪種等值線圖,在判讀時都要注意等值線的極值、走向、彎曲形態、疏密狀況等,并要對此現象作進一步的探究。下面以最常見的幾種等值線圖為例:
等高線圖
等高線即海拔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它一般具有下面幾個特征:1.同線等高:即同一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相等,故等高線不能相交,因為同一個地點不可能有兩個不同的高度,但陡崖處除外;2.相鄰的兩條等高線間的高度差相同,故只要知道一幅等高線圖中任意兩條線的海拔,就可推算出其余各線的海拔;3.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即無論等高線如何迂回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如果圖幅較小的話,不一定能顯示出來;4.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緩陡:在同一幅圖中,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勻坡。
1.在判讀一幅等高線圖時,要從上述的幾個特征入手,從以下個幾方面進行分析判斷:
地形
表示方法
地形特征
說明
山地
山峰
閉合曲線外低內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降
盆地
洼池
閉合曲線外高內低
四周高中間低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向內側降
山脊
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脊連線
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部分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山谷
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連線
山脊之間低洼部分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鞍部
一對山脊等高線之間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
峭壁
陡崖
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懸崖或陡崖
判斷時要注意幾條特殊的等高線,如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線;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廣闊平坦——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線稀疏,彎折部分較和緩——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線密集,河谷轉折呈V字形——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為高原地形;等高線上密下疏為凹坡,可通視,反之為凸坡,不可視。
2.判斷兩地的相對高度及溫差
相對高度即兩地點之間的垂直距離,也即兩地的海拔之差,在對流層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溫度就會下降6℃,故兩地的相對高度也可算出兩地的溫差。對于兩海拔都是不定值的點,計算相對高度時尤其要細心推測。如跨n條等高距為h的等高線的陡崖,其相對高度H的范圍為:(n-1)h≤H<(n+1)h。
3.等高線的疏密還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從而判斷其開發利用方式。一般來說,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而等高線越密集,則坡度越陡,開發利用時就越要注意。
4.根據等高線判斷通視問題:如果兩地之間沒有較高的山峰或山脊,或一個山坡為凹坡,則不影響這兩地之間的視線,即可通視。
5.根據等高線還可確定一系列“點”的區位
工廠區位的確定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對環境有污染的廠礦,要選擇河流下游,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方向,結合地質地形條件,宜放在地基堅實,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方;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點,從經濟效益考慮,要盡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資源產地。
港口的建設應考慮選擇在避風的深水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氣象站應建在地勢坡度適中、地形開闊的地點。
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方。
水壩應建在山谷的開口處,如果山谷為里大外小的口袋形,其出口處是理想的水壩壩址選擇地。
6.根據等高線還可確定一系列的線
一般而言,河流發源于河谷地區,因此等高線由小向大彎曲的地方可能發育河流;且河谷處的等高線越密集,河流的流速越快,該河段的水力資源就越豐富。
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就越陡,因此在選擇登山路線時,應盡量經過等高線稀疏的地方。
建鐵路、公路時,應選擇在坡度平緩的地區,翻山時應選擇緩坡,并通過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充分考慮路線的長度、坡度,少過河建橋;避免通過高寒區、沙漠區、沼澤區、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
引水線路的選擇應遵循從地勢高處向地勢低處的原則。
輸油管道的選擇,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7.根據等高線確定面
在進行工農業生產時,可根據等高線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地勢起伏等,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農業布局方案,如等高線較為密集的山區可發展林業、畜牧業。
工業區宜建在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居民區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勢開闊的向陽地帶,交通要便利且遠離污染源。
8.根據等高線可繪制出地形剖面圖,然后結合剖面圖進行一系列的判斷和推理。
有關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不再詳述,由于該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地面的垂直變化,因此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設鐵路、公路時,作為計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據,用處很大。
等溫線圖
等溫線是地圖上氣溫相等的各點的連線,等溫線圖是用若干條等溫線來表示一個地區氣溫分布的專用地圖。這種圖能幫助人們形象地確定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進而分析各地區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判讀時要注意:
1.根據等溫線判斷南、北半球位置:由于全球溫度分布規律是由低緯向高緯降低,如果自北向南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則表示緯度逐漸增大,因此該地位于南半球;反之則是北半球。
2.根據等溫線的彎曲方向,判斷海陸位置、季節等信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海洋和陸地的升溫、降溫速度并不相同,冬季時陸地上的溫度較低、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而海洋的溫度較高、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夏季時情況剛好相反。因此根據等溫線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海陸位置、季節等信息。
3.海洋中,等溫線的分布較為平直,但如果受洋流的影響,等溫線常會產生彎曲。暖流流經的地區,海水的溫度要高于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因此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寒流流經的地區,海水的溫度要低于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因此等溫線向低緯彎曲。因此根據大洋中等溫線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出寒、暖流,再結合其他的一些信息,甚至可判斷出具體洋流的名稱。
4.根據等溫線還可判斷地形的高低起伏: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升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降低。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處,山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小,盆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大,這類圖中等溫線常與等高線平行。
等壓線圖
等壓線是指某個水平面上的氣壓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分析等壓線圖,一般包括:
1.判斷高、低壓中心及天氣狀況: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大于四周,即等壓線上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變小的為高壓中心;反之為低壓中心。在高壓中心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因此不易形成陰雨天氣,較為晴朗;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
2.判斷各處的氣壓高低及所處氣壓場中的部位:根據等壓線所提供的數值,可判斷圖中任何一點氣壓值的高低,并進一步判斷高壓脊和低壓槽的位置。由高壓向外伸出的狹長區域叫高壓脊,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的連線為脊線;由低壓向外伸出的狹長區域叫低壓槽,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的連線為槽線,在槽線處常會伴生著鋒面,從而形成鋒面氣旋。兩個高壓和兩個低壓的交匯處,稱為鞍部,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
3.判斷一個地點的風向和風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氣壓場中風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并向右斜穿等壓線;南半球近地面氣壓場中風向是由高壓指向低壓并向左斜穿等壓線。但在高空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而風力的大小則取決于水平氣壓梯度力。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風力越小。
4.判斷鋒面的位置、性質及雨區位置
在等壓線圖中常伴有鋒面,它一般出現在低壓向外伸出的狹長區域,根據兩側空氣的冷暖性質還可判斷出鋒的性質,冷鋒一般會形成鋒后雨,而暖鋒則為鋒前雨。
其他等值線圖
除了上述幾種等值線之外,還可根據課本上的信息畫出其他多種等值線,但不論是何種等值線,其遵循的規則一樣,因此判斷的方法也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