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高血壓的患病人數逐年增長,也越來越趨于年輕化,最新的官方數據預估,當前,中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7億。
包括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臟疾病在內的高血壓嚴重并發癥致殘和致死率高,已成為中國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
統計數據顯示,江西省2012年患高血壓人數就高達800萬人,并呈上升趨勢。
今年5月至8月,中國高血壓聯盟在全國20個省市的300個血壓測量點,為50萬人測量了血壓,結果發現,僅有23.8%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得到控制。
可見高血壓對人們的危害有多大。那么,為什么江西省患病人數這么多呢?很多人覺得是地域問題導致,甚至還認為是種地域歧視?
其實,都不是,只是江西人的這些習慣害了他們而已:
江西人嗜咸好辣,口味普遍偏重,鈉鹽攝入量超全國平均水平,達到推薦量每日人均6克的兩倍以上。食鹽的攝入量和高血壓的發病率呈明顯的正相關,
現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缺乏鍛煉、飲食不平衡等)也容易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病。
高血壓發病率越來越高,不光是江西人,人人都應該多注意預防,這些習慣趕緊改掉吧:
1、常生無名之火
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工作壓力過大、人際關系緊張,易導致心理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經興奮性過度,表現為工作時火氣大、心動過速(>80次/分),導致血壓升高。
發現心理問題,可以去醫院咨詢,看心理門診,盡早解決問題。
中年人患高血壓的增長率明顯高于老年人,必須關注調整自己的心態,健康的基礎是心理和諧。
2、認為“油多不壞菜”
多吃油即使是植物油,同樣會使血脂升高、動脈硬化、體重增加,導致肥胖。此外,還有一種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人造黃油、羊角酥、曲奇(餅干)等也很不健康。
已有科學實驗證明,攝入反式脂肪酸與冠心病危險增加是相關的,甚至比攝入飽和脂肪酸如動物油、豬肉、肥牛肉等危險性增加5倍以上。
中老年人每日脂肪供給量以占每日總熱量的20%~30%為宜。中老年人膳食油脂應以植物性油脂為主,如豆油、麻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
不飽和脂肪酸較飽和脂肪酸易燃燒,還能加速膽固醇分解為膽酸排出,利于降低血膽固醇含量。
常見的高膽固醇膳食有動物肝、腦、腎臟、蛋黃、魚卵和奶油等,應避免食用。
3、高脂飲食
高血壓患者,長期進食飽和脂肪酸較多更易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如果降低飲食中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就可使血壓已升高的人群平均血壓下降。
如果給動物喂食含硫氨基酸較高的魚類蛋白質可預防血壓的升高。
蔬菜含纖維素能促進動物蛋白吸收,刺激腸蠕動、幫助消化,有水果不能代替的功能。
吃動物蛋白不吃足夠的蔬菜,吸收率只有75%,而吃足夠蔬菜吸收率有90%。應提倡水果蔬菜足量、多樣化。
4、鈉鹽攝入
研究發現,飲食中鉀、鈣攝入不足或鈉、鉀比例升高時易發生高血壓。高鉀和高鈣飲食可以降低高血壓發病率。
近年來,人們對飲食中鉀的降壓作用有了重視。有研究發現,每日攝入5~7克鉀可使收縮壓降低4~9毫米汞柱,同時還能降低高血壓合并癥的病死率。
對于高血壓患者,增加食物鉀攝入量可以利尿,尚能增加鈉和膽固醇排出,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
鉀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中,如水果、蔬菜、豆類、肉類和魚類等都是含鉀較多的食品。正常膳食者不易發生鉀缺乏。
5、光吃不動體重節節攀升
胖人患高血壓病的可能性大概是一般人的4倍,甚至有3/4的人因肥胖而致高血壓。
不肥胖的人高血壓患病可能性是15%,而肥胖者高血壓患病可能性高達40%。
所以,一些肥胖者血壓老降不下來,最后通過減肥,體重降下來,血壓也降下來了。
腰圍:男>85厘米,女>80厘米,就算超標。切記褲腰和壽命成反比的道理,及早發現超重,及早減肥。
現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缺乏鍛煉、飲食不平衡等)也容易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病。
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行為,按照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準則,都可以有效防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