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癌癥的關系,從來就是爭議話題。人們嘗以“吃”之態度而類聚群分: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當”的“吃了再說”一族;有“冒死吃河豚”的“死了也要吃”一族;有四處尋尋覓覓追逐美食的“美食家”一族;有不吃肉類的“素食”一族……
其實無需爭論,關于飲食與癌癥的發病關系,世衛組織早已經有定論,海量大數據證明一半以上癌癥與飲食不當有直接關系。
我國古代許多醫藥家,很早就注意到食物對人體健康和醫療上的作用。我國最早的一部醫典《黃帝內經》就提出:“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唐朝名醫孫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說:“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后乃用藥爾”。利用食物防治癌癥,不但經過歷代醫藥學家所肯定,而且也為現代醫學所證實。近年來,國內外醫藥學家對食物中所含的防癌物質進行了許多研究,對人們的健康和防癌提供了有益的科學依據。
追根溯源飲食為什么會致癌,有多方面的原因,飲食不當是飲食致癌的重要原因。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飲食是僅次于吸煙的致癌因素,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中,飲食與飲酒是近三分之一癌癥病例的罪魁禍首。研究人員揭示,科學家仍然在對某些食物致癌的影響進行研究,但已經了解到,飲食、飲酒和肥胖都是主要的致癌因素。
約有75%的頭頸部癌是由飲酒和吸煙造成的;喜食偏硬、過熱和過燙、刺激性食物及酸菜可誘發食管癌;胃癌與喜歡吃熏制品、常吃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香腸、火腿、泡菜、干咸魚等有關;食用霉變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和飲用水不衛生易患肝癌;有暴飲暴食習慣、喜好甜食和油膩者是胰腺癌的高發人群;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不足與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食管癌有關。主食吃得精細了,缺乏纖維素,即粗糧、雜糧等食入少,導致大腸癌發病率的升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攝入是乳腺癌、結直腸癌的發病原因之一。
認識飲食和癌癥的關系要注意的是:單次飲食作用雖小,長期積累作用很大。人每天都要一日三餐,雖然單次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大,但人的飲食模式一旦形成,就會持續幾十年,如果其飲食習慣不科學,小損害累積幾十年也就會成為非常大的損害,君不聞韓非子曰:“ 千丈之堤,潰于蟻穴?!薄俄n非子·喻老》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外在飲食條件的差距縮小了,但人與人之間的內在飲食習慣卻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別。有的人肉菜搭配以菜為主、有的人大魚大肉吃個沒夠;有的人飯菜清淡性味平和、有的人卻重口味長年嗜食或辛辣或多鹽或油炸或熏烤的食物;有的人煙酒不沾、有的人抽煙喝酒樣樣有,當然更多的是自己不能喝不愿意喝卻因或為官或為商或為友被迫應酬作陪;有的人吃飯八九分飽即可、有的人非得十二分飽才行;有的人飯后要活動活動、有的人飯后根本不動。
這種差別就構成了癌癥發病概率的差異,也是飲食防癌的重中之重。
專家預言:合理的膳食有可能使人類減少1/3癌癥、減少90%的胃癌和結腸癌。這一概率要比世衛組織的“1/3的癌癥可以預防理論”還要讓人振奮。
點評:我們無需糾纏準確的具體數字,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采取正確合理的飲食防癌措施,可以很有把握地大大減少患癌癥的風險。
張華
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教授
廣州市中醫醫院大內科副主任、腫瘤科主任
廣州中醫藥大學內科教研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
出生于中醫世家,中醫中藥學徒出身,于1982年和1989年分別畢業于贛南醫學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班。
長期堅持臨床一線,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以及中醫疑難雜癥、中醫養生保健等方面經驗豐富;總結和發展了“中藥介入治療腫瘤”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中藥介入治療中晚期肝癌,積極倡導晚期腫瘤的合理治療,首創中醫姑息療法治療晚期腫瘤概念,在系列抗癌中藥研究和中藥減少化療放療毒副作用和提高療效方面有相當的造詣,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各種義務醫療活動;于2000年自費建立腫瘤專業網站個人主頁“腫瘤咨詢在線”,普及腫瘤常識,倡導合理治療。
腫瘤科連續十余年科室無違紀違法、無醫療事故和糾紛、無醫療投訴、無欠費走單;科室分別獲得廣州市、廣東省、衛生部和共青團中央“青年文明號”(三星級);廣州市級先進單位;廣州市、廣東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重點??平ㄔO單位;廣東省十年成就獎、全國示范標兵科室、廣州市先進科室等榮譽。
承擔和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基金)、省中管局和市科委課題4項(課題負責人);發表醫學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4部;發表科普文章100余篇;其中《百病飲食宜忌》93年版開國內職業醫生飲食調理專著先河并獲暢銷書獎;擁有中國???項。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委員
中國老年腫瘤學會(GSCO)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州抗癌協會肝膽胰專業委員會常委
廣州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中醫學會廣東省腫瘤分會委員
廣東省心身醫學委員會委員
廣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
廣東省、廣州市醫療專家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