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都會覺得:寫作真難教!
如果想盡辦法去教,卻始終收不到什么效果,那咱不妨先看看,是不是進入了一些寫作教學的誤區?
誤區一: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
寫作需要靠長期的積累。如何積累呢?很多老師采取的做法是——讓學生閱讀優秀文章,摘抄好詞好句。
最好的積累方法是閱讀,用心閱讀,這點沒有錯。但是,學生一看到“摘抄”二字,就不會把重點放在閱讀上,而是想著趕緊摘抄一些句子,完成這項任務。
誤區二:關注作文訓練,未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上周寫人、這周寫事、下周寫景......有的老師做了系統的寫作練習規劃,希望提高學生各類作文的寫作能力。可能,很多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假大空,沒有真情實感可言。
寫作源于生活,在引導孩子寫作之前,我們可以先引導孩子關注生活。身邊的人和事,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值得寫作的對象。
平時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想......寫作時,我們再設計一些問題,幫助兒童調取記憶、激發靈感,孩子自然不會無話可說,言之無物。
誤區三:出示范文,建立“標準式樣”
不少老師在教寫作時,會先給學生一篇范文,然后再講解這篇文章是如何寫的。例如,如果題目是《我的媽媽》,就具體講解外貌怎么寫,舉什么樣的事例,歌頌什么精神等等。
好的范文,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種路徑。但是,過于詳細的講解,只會在無形當中幫助學生一個建立“標準式樣”。過一段時間,老師就會收到一堆與范文“形似”的作文,生搬硬套,毫無新意,并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而且,范文模仿,模仿的是寫作技巧,而不是結構樣式。
誤區四:任其發揮
可能有的老師覺得,給學生提供范文,會限制他們的創作,造成“千人一文”。所以,干脆就給學生一個題目,任其自由發揮。
寫作是一種技能,剛開始就沒有指導,很難打好基礎。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只會在原地踏步。
誤區五:評語模式化
老師們一般將作文劃分為三檔:優秀、一般、較差。每一檔都有相應的評語,如:
●“取材新穎,構思奇妙,語言生動活潑,重點突出,中心明確。”
●“字跡娟秀,結構清晰,望繼續努力。”
●“語句不通順,中心不夠明確,立意不夠清晰。”
學生看到這些寬泛的評語之后,并不能從中獲得啟發。
誤區六:不重視寫作教學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都會把教課文當做首要任務,把寫作教學當成次要任務。
有的老師甚至不會單獨開設寫作課,而是直接在某節課的結尾提一下,然后把寫作布置成作業讓學生去完成。可是,寫作不是寫字,寫著寫著就熟練了。
如何避開這些寫作教學的誤區,教好寫作呢?你可以參考一下《我的寫作課》這套書。
寫作課上,如何導入情境、如何讓學生為寫作做準備、如何聊范文等,一步一步,這套書上都寫得清清楚楚。
新學期,幫助兒童提升寫作力,就從《我的寫作課》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