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動物園飼養員在微博爆料,在給鴕鳥掃糞時,一位路過的女士對她的兒子說:“看見沒?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得干這個!”由此“不好好學習體”走紅網絡,大家都講述自己身邊的“不好好學習,長大就……”
好 工作和壞工作到底用什么標準區分?人們通常的判斷標準是:凡是工作涉及臟亂、勞累、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的工作就是壞工作,凡是穩定、清閑、福利完善、工作 環境好、工資高、社會地位高的就是好工作,按照這種思考標準,對社會上有那么多人考公務員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在家長判斷好壞工作的時候,缺乏一項甚為關鍵 的內容,那就是個人喜好。
為 什么要談個人喜好?因為只有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才能創造出奇跡,只有在感興趣的工作中,才能爆發出個人潛力,找到認同感及個人價值。一個人從孩童到老年,僅 僅數十年,是將數十年一轉瞬的時間投入到安逸、蹉跎中,還是選擇自己愛的行業為之奮斗,這其實是一個很難的選擇,為什么說難選擇?因為很多孩子在受父母的 影響下,害怕失敗,不敢嘗試,當想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背后總是有一個聲音提醒自己:“千萬別去,一定會摔跟頭的,不然吃了苦可別來跟我訴苦!”
什 么最可怕?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最可怕,家長以幾十年的經驗為前提,勸阻下一代不要走自己曾走過的彎路,不要吃自己曾吃過的苦,希望孩子能平穩地上學,然后 直接到安逸的工作中直到結婚生子,平平穩穩地走過一生。也許在父母心里,并不求子女大富大貴,只求一個體面的好工作,全部在自己預想的計劃中,一生安穩, 這樣足矣。
我對有如此想法的父母感到無奈,更為那些害怕挑戰,害怕失敗,一生遵循父母安排,庸庸碌碌過一生的孩子惋惜。這是一種精神綁架,束縛的不是孩子的軀體,而是造就了一個個沒有自我判斷力的“死腦”。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說北京的馬文迪為自己居住小區的40余戶白領家庭遛狗,月收入2萬, 成為職業遛狗人。溜著自己喜歡的狗,還有充足時間做其它工作,何樂而不為?按照某些家長的話,就會說“要是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得遛狗!”,但誰說遛狗就不 能成為一個職業?誰又能肯定遛狗不能成為一種事業,創建一個遛狗俱樂部,既給沒時間帶狗狗玩的白領們解除煩惱,又將自己的愛好融入工作中,難道這不比一生 碌碌無為要強上百倍嗎?
我 不怕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極其普通的人,普通的學歷、普通的長相、普通的工作,但我怕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如果孩子面前有兩份工作,一個是銀行 主管,一個是動物管理員,而孩子喜歡動物比喜歡金融多得多,那么我認為成為一個動物管理員是孩子巨大的成就,我會為她高興,為她能摒除世俗利益的目光,勇 敢選擇不被大眾理解的行業而驕傲,因為我知道,一個能把握自己,知道選擇哪條路走的孩子,他(她)才真的長大了。
如果孩子喜歡動物,那就告訴他(她):“只有好好學習,長大才能當動物研究員,給更多可愛的動物治病療傷。”如果孩子喜歡設計模型玩具,那就告訴他(她):“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設計大飛機,坐上真正的飛機在天上翱翔。”
對 于那些敢說“我不喜歡”的孩子,父母們應該感到欣慰,唯唯諾諾,沒有主見,沒有想法的孩子不值得驕傲。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去判斷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哪些 適合自己,哪些不是心之所選呢?孩子有他們的判斷能力,在成長中可以根據自己思考的結果選擇方向,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能強制,可以探討,但不能綁架孩子思 想。
“不好好學習體”是家長教育的弊端,是社會職業評價觀念的混亂,是對孩子精神思想的綁架!解放下一代的靈魂吧,別把孩子當做手中的木偶,擺來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