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犯錯該怎么辦呢?懲罰孩子是很多家長、很多老師教育孩子的慣用手段,但也有很多爸媽都忍不住用打罵這種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適當的懲罰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修正自己的行為,但不當的、過度的懲罰不但起不到規范作用,還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使寶寶變得叛逆暴躁!
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懲罰孩子呢?分享9個方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對號入座”!
1、罰坐或者站
寶寶有在家里喜歡吵吵嚷嚷的習慣,和小朋友吵架,尤其是對著家里的老人大呼小叫的時候,喜歡故意從高處往下跳、亂跑亂跳時。罰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錯誤。
教育方式:首先在家里設置一個“處罰區”,擺上軟墊或椅子,準備好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注意:處罰地點不選在正對大門、太明顯的地方,必須沒有格外的刺激(避免電視區、玩具區等);懲罰的具體的時間,家長心里有數即可,不用跟孩子商量,讓孩子明白家長會有權決定他何時開始思過,何時結束;處罰完后,讓孩子說出被處罰的原因。
2、幫忙做家務
孩子喜歡在家里亂畫,總是亂丟東西和衣服等等。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犯“熊”導致的后果,以及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教育方式:首先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注意: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孩子可由父母帶領,給孩子分配具體的任務,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幫忙;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做家務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務時學習到什么
3、看書、寫作
孩子有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時。
教育方式:在家里“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放置鉛筆、畫紙、彩色紙筆、故事書等。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注意: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后,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4、沒收心愛的東西
當孩子哭鬧不止、還亂扔東西、砸東西時
教育方式:將孩子心愛的玩具或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注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讓孩子知道父母在注意,將孩子心愛的玩具或予以沒收,這時候,寶媽們一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哭聲而心軟;告訴孩子將亂丟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么犯錯,和爸媽生氣的原因,讓孩子知道之后要怎么做才不會惹得媽媽生氣。
5、禁止某些權力、要求
當孩子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教育方式:暫時不許孩子碰愛吃、愛玩的東西作為懲罰
注意:盡量不要夸大、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力的原因,也不能隨意改變你的決定,犯錯的結果,并不因他的醒悟而改變。當孩子日后表現好時,恢復其權力。
孩子在小的時候,難免都會犯一些小錯誤,如果家長不以為然,長此已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可是非常不利的,而家長們只要合理的把握好懲罰的尺度,在懲罰之后,耐心地跟孩子溝通教育,那么相信孩子們也能在潛意識里了解寶媽的良苦用心,從而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