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些在你看來很搞笑的事情,其實是孩子發展的必然經歷。
下邊我先講兩個例子:
這是郭德綱提到于謙兒子時常講的一個笑談。
郭德綱開著車,他媳婦在后邊抱著于思洋。
突然于思洋說:“師傅,你結婚了嗎?”
郭德綱一懵:“結了呀,那你爸爸結婚了嗎?”
于思洋說:“哎喲,這個我還真不知道?!?/p>
然后郭德綱又逗他:“那你結婚了嗎?”
于思洋說:“還沒。”
郭德綱:“為什么呀?”
于思洋:“可能年齡不夠吧?!?/p>
然后郭德綱繼續逗他,“那什么時候夠呀?”
于思洋一本正經地回答:“怎么著也得明年吧!”
當你聽到小孩子一本正經的和你討論婚姻大事兒的時候,幼稚的語言是不是有點搞笑?其實這正處于孩子的婚姻敏感期,這時候家長應該引導,讓孩子明白婚姻的關系,父母之間的關系。而非避而不談。
突然有一天,你發現的化妝包被動過了,各種化妝品都變得殘缺不全。而在這災難的現場,你的兒子/女兒這時候正頂著一張大花臉,在鏡子前欣賞自己的杰作。
其實這時候是孩子有了對美的追求,有了自己的愿望與審美標準,盡管讓我們看起來并不那么美。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進行指責,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分年齡。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孩子,建立對美的正確觀念。
這兩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其實抓住孩子0-9歲的31個敏感期,正確地引導,對孩子的成長學習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