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7.01.16
原是女兒的閨閣之物,在舊時的格窗前,妝鏡菱花,將紅妝染就。
蛾眉輕掃間,淡如遠山的情意,在眉目間流轉,仿佛光陰便從此間定格,歲月如是靜好。
宋人高承曾在《事物紀原》卷三中說:“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此妝之始也。”
其實在周朝的時候,便已有人們用脂、澤、粉、黛來化妝的記載了,只是那時的“粉白黛黑”較為素雅,還算不得紅妝。
真正意義上的“紅妝”,應該是從胭脂的普及開始。胭脂在古時也被稱作“燕支”,是面脂和口脂的一種統稱,配上妝粉,是古代女子日常主要用來護膚、化妝之物,也是中國最為傳統的妝面,只是如今比較少見了。
關于胭脂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是由于起源于燕國而得名,有說是源自于古時匈奴的焉支山。傳統胭脂的做法是在紅藍花朵盛開之時將其整朵摘下,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搗成花汁,在淘去紅藍花中的黃色色素之后,留下的紅色部分即成胭脂。
當然,制作胭脂的原材料并非只有紅藍花一種,蜀葵、石榴、重絳等顏色鮮艷的花朵皆可提取天然的紅色素。
古代的面脂有些類似于如今的面霜一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便有寫:“合面脂法:用牛髓?!薄肚Ы稹肪砹幸灿袠O為詳細的配方極制備方法描述。
口脂,在古代又稱為“唇脂”,與今時的口紅、唇膏類似。我最喜便是《外臺秘要》中的甲煎方,用古法熬制而成,色香味俱全,蘭澤芳草,唇齒留香,尤為醉人。
古來女子好美。為悅己者容,容者悅人悅心。
現在極少有做古法胭脂的人,但好在少卻還是有,極為難得。帖子里這幾盒胭脂都是自己多年來四處淘來的,傳統古法手工熬制的胭脂比不得市面上那些含有添加劑的化妝品,保質期都不是很長,可即使用完了也舍不得將盒子丟掉。每一盒胭脂的熬制,融入的不僅是中醫、技藝這些傳統文化精髓,更有女兒家鮮為人知的心事。用古法胭脂很多年了,最是不舍這花間舊事,還有匠人手作的點點巧思。
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
愿這一生,在明明如鏡的人間里,安穩如斯。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