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徐三庚書法篆刻成就具有開宗立派之意義

以天發神韻創書法宗風
童衍方先生嘗評徐三庚書法,說“在絢麗多彩的晚清書壇中,徐三庚勁險挺拔、奇態橫生的篆隸作品獨出冠時,為人稱道”。其實,何止晚清呢,即使是放在中國書法史的背景里,徐三庚的書法成就也是十分耀眼的,達到了開宗立派的程度。
無論是書法還是篆刻,《天發神讖碑》的氣息始終是徐三庚一生的追求和癡迷。
《天發神讖碑》又名《天璽紀功頌》,刻立于三國吳天璽元年(276)七月。此碑的風格無比奇特,幾近怪誕,非篆非隸,似篆似隸,超越于一般書法常識。如果對戰國、秦漢時期吳楚的文字那富于裝飾性的特點有所了解,則可以隱約感受到此種風氣的意蘊。仔細品讀,則又分明法度森嚴,筆法如神,變化莫測,其雄偉勁健的精神令人振奮。簡單說來,一是結構用篆法,變小篆之修長為稍方,布白勻稱;二是筆法用隸法,如起筆保留蠶頭感但變出新態,曳腳垂尾多用方筆,轉折處變圓轉為方折。其他,如豎畫起筆作釘頭,下多懸針,如“中”、“神”等字,遺存了篆體的體態;左右邊的筆畫弧形或向內或向外,隨勢而為,方圓兼備,仿佛后來的二王各執一端反倒顯得格局小氣了。
歷代論書者對《天發神讖碑》的評價是很高的,早在北宋的黃伯思在《東觀余論》中就評其“字勢雄偉”,清代的評價更是高到無以復加,如馬宗霍在《書林藻鑒》謂“即此偏師,足以陵轢上國”,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說它“奇偉驚世,筆力偉健冠古今”,張廷濟評曰“雄奇變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楊守敬更是干脆說其“自創體格,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楊守敬說的這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見于其晚年著作《學書邇言》(作者自云“辛亥避亂滬上,有日本水野原直來從余學書法,求余指示學書門徑。余因所藏碑版集帖皆陷于鄂城中,無一攜出者,但憑記憶,必多遺漏?!笨即诵梁ギ敒?911年)。對于書法史而言,《天發神讖碑》確實特立獨行,其前其后都沒有出現過哪怕近似的書體,1500年間也幾乎無后學專門學習并發展這一路風格。直到徐三庚出現,才中止這一慣性。早徐三庚139年出生的金農的“漆書”也有吸收《天發神讖碑》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受《華山碑》以及魏碑、寫經體、宋雕版體等的影響。相比而言,徐三庚對《天發神讖碑》幾乎是全面接受并將其融合于篆隸楷行的書寫之中,其繼承和光大之功,顯而易見。
徐三庚長楊守敬13歲,在徐氏62歲那年即光緒十三年(1887)十月,為48歲的楊氏篆刻了兩方印章“星吾”(朱文)和“楊星吾東瀛所得秘籍”(朱文)。此時徐三庚已入晚年,其書法篆刻的聲譽已經名滿藝林及社會,楊守敬自當知曉,《學書邇言》里評價《天發神讖碑》時是在“論碑”章,不曾上下溯源尋流,故未言及徐氏。“評書”章所及已至徐氏同一時代之翁同龢、趙之謙,雖屬隨機性質,也不及徐氏,不知何因,畢竟有點遺憾了。
雖然還是沒有辦法知道徐三庚為何選擇并何時開始臨習《天發神讖碑》的,好在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生癡愛此碑,以它為津渡,為榜樣,為目標,為夢想。在他的時代,鄧石如、吳讓之的篆書風靡天下,徐三庚也不能跳離時代影響。在這一古一今兩股潮流的作用下,徐三庚融會貫通,為己所用,得其精髓,化其魂魄,明己意志,發我精神,終于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書法風格。
現存所見的徐三庚早期墨跡、寫于同治元年(1862,37歲)的《題博古圖》跋款,是行書作品,尚無明顯風格,但古意盎然,許多字取法篆、隸書結體,并各種異體寫法。另一件寫于同年的隸書作品《題秋夜讀書圖》詩,有濃郁的《乙瑛碑》《史晨碑》氣息,而行書款題面貌如同以上作品。參照寫于次年的《臨各體書冊》,第一開所臨即是《天發神讖碑》,依次是《三公山碑》《漢詩經考》《秦始皇帝度》《太華山贊》《說苑》《古銘辭》《劉向語》《周哭彝》,后面的書體風格各異,但都滲透了《天發神讖碑》的痕跡。這樣的臨習方法,在其48歲臨寫的《楊淮表紀》作品中同樣明顯。由此可知,徐三庚早年學習篆隸的取法經典是十分廣泛的,但《天發神讖碑》是其核心學習的范本。童衍方先生說“徐三庚在30歲前已經駕輕就熟地將其(指《天發神讖碑》)融入印中,朱白文皆佳”,言下之意是30歲前,徐三庚已經對《天發神讖碑》領悟透徹,筆下亦能隨心所欲地呈現其精神氣息。這樣的理解顯然是成立的。
徐三庚一生致力于《天發神讖碑》的學習和發揚光大,前面曾說,此碑是將小篆的長形變為方形,徐三庚則又將其變回長形,即以此碑為面、小篆為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此處的小篆,吸收的多是鄧石如、吳讓之一路的修長飄逸的風格,作者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兩者融合,便呈現出一種新的風格特征,心手相得,意到筆隨,瀟灑俊逸,奇瑰驚心,所區別者,早年秀潤、中期雄渾、晚期自在而已。
徐三庚經常書寫傳統小篆作品,這一路多取法鄧、吳,但他似乎血液里帶有的頑強的創新基因,又使他筆下的小篆呈現出別樣的風光:修長的小篆又變成扁的了,居然取勢于隸書的橫向飛逸,將小篆的嚴謹莊重一變為圓潤輕靈之相,頓時令人覺得可愛可親起來。到這里,我想起了郭店楚墓竹簡的篆書那浪漫奇幻、個性張揚的氣息。這個風格的代表作品有《節錄金農硯銘》(58歲時所書)《篆書冊頁》(58歲時所書)《出師表》(62歲時所書,蒲華題簽“徐袖海篆書出師表,儉為仁兄藏”。)等。
徐三庚是篆隸同時學習的,體現在作品里,就呈現出篆中有隸、隸中有篆的特征來。細致品鑒的話,他的隸書作品有三類,一是隸中有篆的隸書,而這個“篆”性,便是《天發神讖碑》的氣味,真率隨性、飄逸清柔,代表作如《天下世(?)間聯》(1880年,55歲時作)、《道識風標聯》(1881年,56歲時作)、《直道清心聯》(1882年,57歲時作)、《與古人集斯文聯》等。其次是體現時代書風的鄧、吳氣息的隸書,雍容典雅,最典型的如《楊柳芙蓉聯》(1873年,48歲時作)。還有一類是師法金農漆書的隸書,從作品數量來看,徐三庚顯然是非常喜歡漆書的氣息的,屢有創作,立軸、對聯、橫披、冊頁、扇面,甚至款題,形式十分豐富。當然,更多的是融合了以上三種氣息的綜合性的風格,或者說,無法歸并到某一類,比如《胸無腹有聯》《勝事雄文聯》《臨事隨時聯》等,它們是徐三庚個人情性、學養和書法理解的綜合體現,是其天賦和勤奮完美作用后的創新成果。如果我們把視域擴大到當代的書家,同處紹興地域的沈定庵的隸書,分明可以看到徐三庚書法的元素。古碑前賢,源流紹續,后學相承,此是地域文化根基深厚之表現。
徐三庚的楷書同樣具有鮮明的個性,以魏碑為面,以篆隸為質,以《天發神讖碑》為精神,高古而靈活,質樸而新奇,別開生面。自宋以后,學習楷書者少有超越晉唐的,最易學死學僵,徐三庚的楷書卻生動有致,可以給人以啟發,其渡人金針的價值,用心體悟者定當有所收獲。他的楷書作品存世不多,《蘅花館詩抄》冊頁、《靈石草堂圖》扇面堪稱其楷書代表作;還有一件是為其日本弟子秋山儉為書寫的《蘭亭序》,工整端嚴,但已著唐人痕跡,竊以為其藝術審美價值和個人風格特色反而不如前述兩件作品。
綜上所述,徐三庚的書法是以《天發神讖碑》為核心的秦漢篆隸經典的高度融合,是其天賦、情性、學養創造性地融入古代傳統書法元素,從而生長出獨具個性魅力的藝術語言,其篆、隸、楷、行在這一書法語言的統攝下,精神氣韻一以貫之。由此,以《天發神讖碑》為“宗師”的書法造型因為徐三庚的成就而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流派意義的藝術風格,豐富了中國書法史的風格多樣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徐三庚是與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一樣的具有開宗立派意義的大家。
轉載此文曾刊發于《西泠藝叢》2022年第3期

“徐三庚”公眾號,致力于徐三庚先生書法、印學文化的歷史研究、傳承、弘揚。自2018年11月創刊以來,已編發206期(文章750余篇),得到國內外篆刻愛好者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策劃:章建德(13505858802)     

總編:俞楚旻(*************)      

編輯:俞   萍(13325959059)


 徐三庚紀念館 |金罍印社|徐三庚研究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書法史》:東漢篆書碑刻和碑額
楚風漢韻盡顯篆書之美
王福庵及其篆隸書法(圖片為博主另加)
鄧石如
看書法展覽裝腔指南
崇碑先導鄧石如書法:隸法作篆破玉筯篆藩籬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博客| 清涧县| 沙雅县| 定远县| 安达市| 清苑县| 宜都市| 丰原市| 宾阳县| 商城县| 陇西县| 大连市| 文山县| 江门市| 凭祥市| 鹿泉市| 法库县| 乌拉特中旗| 莱芜市| 沅陵县| 噶尔县| 富锦市| 达尔| 吕梁市| 全州县| 漾濞| 泸溪县| 武城县| 来凤县| 珲春市| 含山县| 句容市| 台中县| 固原市| 黑龙江省| 体育| 贡觉县| 普陀区| 东乡|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