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馮世綸教授六經辨治崩漏

崩漏,是指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如來勢急,出血量多,稱為“崩”;如來勢緩,出血量少,而持續時間長,稱為“漏”。兩者常會相互轉化,故臨床多以崩漏并稱。本病是婦科常見病,其特點是月經的周期、經量發生嚴重紊亂。經方治療療效迅速,現將跟診馮世綸教授的四則醫案記錄如下,以供大家學習交流。

 1,高某,女,41歲

初診:20180731,刮宮后月經不調1年,時斷時續,曾斷經4個月,量時多時少,現經行45天,服用5天膠艾湯,經量反增,量大色暗且有血塊,口中和,便溏,日2行。苔白,脈沉細。

辨六經:太陰病

辨方證:當歸芍藥散合柏葉湯方證。

處方:當歸10川芎6白芍10茯苓12蒼術10澤瀉10炮姜6生艾葉10側柏炭10阿膠10,七劑水煎日一劑,分溫二服,服時自加黃酒20ml。

二診20180807,訴服藥4劑,經止血凈,更無他證,藥盡停服。

2,郭某,女,48歲。

初診20180131,月經不調半年,帶經時間長,多為10余天,刻下經行22天,伴乏力腰酸,鼻干口干,身冷背涼,足涼,二便調,眠差。苔白,脈細數。

辨六經:太陰陽明合病。

辨方證:膠艾湯加黨參、蒼術方證。

處方:艾葉10阿膠珠10川芎6生地炭15生地15白芍10炙甘草6當歸10黨參10蒼術10,六劑,水煎日一劑,分溫二服,服時自加黃酒20ml。

二診20180207,藥后血止,身冷背涼已,足冷已,口干減,晨起口苦,心慌,左少腹痛,苔白根膩,脈細。辨為厥陰病轉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善后。

3,于某,女,28歲

初診20200908,主訴胸悶半年,伴汗出心慌,心電圖示房性心律過速,一過性心率達130bpm,刻下咽干咽痛,月經淋漓13天,頭暈不明顯,大便調,眠差。苔白根膩,脈細。

辨六經:三陽合病兼血虛水盛,

辨方證:小柴胡合桂枝加桂湯、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生地炭方證。

處方:柴胡12黃芩10姜半夏15黨參10炙甘草6當歸10川芎6白芍10茯苓15生地炭15桂枝18白術18,自家生姜3片,大棗4枚,七劑水煎服。

二診20200915,藥后經凈,心悸胸悶顯減,心動過速未作,咽痛已,夜寐轉安,訴胃時有不適,惡心口苦,近日目干澀,便溏日1行。辨六經:少陽太陰合病。轉方小柴胡合茯苓飲繼續治療。

4,程某,女,51歲

初診20220301,患者于2月18日刮宮術后淋漓不盡12天,病理顯示滋養細胞增生,婦科考慮葡萄胎,血HCG高達2萬,刻下惡寒,晨起口苦,食后氣逆頻作,夜尿4-5次,足冷,大便微結,苔浮黃,脈細弦。

辨六經:厥陰病兼血虛水盛。

辨方證: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生地炭方證。

處方:柴胡12黃芩10天花粉12生龍牡各15桂枝10炮姜10當歸10白芍10川芎6生白術30澤瀉18茯苓15炙甘草6生地炭15,七劑水煎服。

二診20220308,藥后血止,惡寒減,足冷減,口苦減,食后氣逆已,寐轉安,昨晨頭暈嘔吐,夜尿2次,便干已,自覺喉中有痰,苔白脈,細弦。復查血HCG降至1600。辨六經:太陽少陽太陰合病。轉方小柴胡合茯苓澤瀉湯繼續治療。

學習與思考:

1, 本病特點

崩漏對應現代醫學多是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多應用性激素止血,然后,誘發排卵,進而調節周期。須嚴格按照醫囑用藥,隨便停藥或漏服均會導致再次出血,療程一般3~6個月。比較嚴重的,可能需要刮宮,既明確診斷又可快速止血。或內置曼月環,釋放孕激素,使經量減少甚至閉經,更為嚴重的甚至需要子宮切除術等治療手段。

傳統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機理主要是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故經血從胞宮非時妄行。傳統中醫婦科大體分為血熱型、血虛型、脾虛型、血淤型、肝腎陽虛型等五型。

胡希恕-馮世綸經方醫學理論體系,拋開臟腑,從六經辨證直入,繼而根據機體具體癥狀,執簡馭繁,尋求方證對應而治愈疾病。

本病六經均可見,而多在里、半表半里,尚未遇到單從表證論治的病案,順勢而為,不用止血而血自止。臨床出血量大、時間長者馮老常加用生地炭,阿膠。而婦科常用的止血藥,如三七粉、桑葉、仙鶴草、血余炭、藕節炭、棕櫚炭、大、小薊等,幾乎不用。

以上醫案都在一周內到達血止目的,不可不謂捷效。當然由于婦人生理特點,往往需要連續治療。象病案1是同道師兄家人,后續自我處方,亦延請馮老處方2次,前后治療5個月,終獲痊愈,近日隨訪獲知愈后未再復發。

2,經方重在“治人”。

現代醫學有著標準化的治療指南,針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流程基本一致。上面4則醫案,療效顯著,卻分別使用完全不同的處方。馮世綸教授在臨證中反復強調,中醫是一門“治人”醫學,經方重在“治人”,而不是“治病”。

馮老在《中國湯液經方》中指出:中醫的辨證論治,其主要精神,是于患病人體一般的規律反應的基礎上,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并在《經方辨證依據癥狀反應》一文中進一步闡述:“經方是由“法象”思維產生的臨床醫學,辨證依據癥狀反應是經方學術的一大特色“。根據患者當下的疾病狀態,即正邪交爭呈現的癥狀,重視機體的內在作用和機體的抗病能力,處以相應的治療方案。醫案中雖然辨證處方不同,崩漏無論作為主證或兼證,治療一周后,不僅血止而他癥一并改善,元真通暢人即安和,正是對經方“治人“理念的詮釋。

3, 方證對應

方證對應,是建立在六經基礎之上,而不是簡單的癥狀相應,其中包含不可言傳之部分,即是病機,是最為體現醫者的中醫功底,所以胡希恕先生說: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繼續,是辯證的尖端。

高建忠老師在《臨證實錄與抄方感悟》中寫道:“方證對應是每位中醫畢生研究的課題”。書中以一例急性鼻竇炎,詳細列舉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常用思路:依據六經辨證處方大柴胡湯、依據臟腑辨證處方涼隔散、依據升降辨證處方蒼耳子散、依據辨病用藥(專病專方)處方五味消毒飲;認為“這四方都做到了方證對應,都會取得療效,只是療效會有高下之分而已“。而療效正是檢驗中醫的唯一標準!醫者、患者無不心向神往于覆杯而愈。所以多數醫者的日常,往往是臨證-讀書-思考無限往復循環,而久病患者常會四處尋覓“神醫”。

病案1,膠艾湯是崩漏的常用方,高效方,甚至有醫家認為百用百效,進而成為經驗方,或專病專方。馮世綸教授在《經方六經類方證》中歸類為太陰陽明合病。此處未效不外方證不應。患者口中和,便稀溏日2行,馮老追問:是否手心熱,答曰:不熱。不是太陰陽明合病,而是里虛寒兼血虛水盛,處以當歸芍藥散合柏葉湯而取效。

柏葉湯見于《金貴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第14條: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組成:柏葉、干姜各三兩,艾葉三把,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服。馬通汁是馬糞汁,一方有阿膠,無艾。《經方六經類方證》歸為太陰陽明合病,主治吐衄下血、煩熱腹痛而脈無力者。馮老慣用側柏炭、炮姜、艾葉、阿膠四藥。胡希恕先生形容本方:止血相當有力量的方子。

《經方六經類方證》書中當歸芍藥散歸為太陰病,婦人腹中諸疾痛,多屬虛寒痰飲瘀血所致。膠艾湯歸為太陰陽明合病,主治諸失血癥屬虛證而見腹中痛者。比較兩方,前者主在血虛飲盛,功在養血利飲,后者主治在虛證而寒熱交錯,功在強壯祛瘀輔以清熱涼血。

獨自思量:手心不熱不似地黃證,未見腹痛、然其人體胖則多水濕雍盛,更近當歸芍藥散方證;便溏日2行,里虛寒甚明,止血藥不效者取柏葉湯。本案出血時間長、量大故止血為第一要義。對比之前服用的膠艾湯原方:主要區別在于前有地黃、而無炮姜,現無地黃而有炮姜,一退一進間,方證變主治異。方中雖有側柏炭、阿膠、白芍、澤瀉陽明藥,然眾藥相和主在溫中利飲,養血止血。4劑血止,歷時近2月的出血就此而終。

病案2,患者兩診癥狀所見,均是寒熱錯雜,一診辨為太陰陽明合病,鼻干口干屬陽明,余癥盡在太陰,雖未見腹痛、明顯煩熱,但卻符合整體虛證而寒熱雜見,處膠艾湯增黨參、蒼術,以加強溫運太陰之功,二診辨為厥陰病,口苦可視為半表半里證的抓手,是二診轉方的主要依據。這里回顧病案1,若是病初,自服用膠艾湯時,亦加用黨參、蒼術等加強溫中健運,是否會取效?已不得而知。方無定方,臨證全在活法,然胡-馮體系中的先辨六經,繼辨方證,求得方證對應而治愈疾病,使辨證論治條理化、規范化成為可能。

病案3,首診辨為三陽合病兼血虛水盛,咽干咽痛辨為少陽病,易汗出辨為太陽表證,胸悶心悸則為水飲沖逆所致,眠差、月事淋漓為血虛血熱。三陽合病治從少陽,處小柴胡湯和解;心悸胸悶嚴重,予桂枝加桂湯解表降沖逆;當歸芍藥散養血而水飲自除,因患者沒有頭暈故去澤瀉,加生地炭微解陽明,強壯祛瘀而止血。表不解氣上沖心,馮老慣用桂枝18克。而桂枝辛溫通利,按常理大劑量并不利于血證,這是本案令筆者記憶深刻之處。

二診血止胸悶心悸顯減,心動過速未作,突顯馮老作為經方家辨證用藥之細微精準。二診辨為少陽太陰合病轉方小柴胡合茯苓飲。關于少陽太陰合病是否可以認作厥陰病,在一次會議答疑中馮老未予否定,借老子之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鼓勵每位學生大膽探討,同時強調檢驗中醫的唯一標準還是在于療效。

病案4,初診辨六經為厥陰病兼血虛水盛,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馮世綸教授根據《傷寒》第147、148條所述,凡見上熱下寒,又見陽微結,即可認定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口苦、心煩失眠為上熱,怕冷、夜尿頻、足冷,為下寒,患者平素大便正常,病后大便偏干。雖主訴繁多,卻見馮老迅捷落方,未做半點遲疑,“神合方”,僅加一味生地炭。復診時患者飽滿的精神狀態迥異于初,說:“沒想到中藥療效這么好”。證見下寒解,仍有口苦,出現一過性頭暈嘔吐,而轉方小柴胡合茯苓澤瀉湯。

4,效不更方還是效亦更方

傳統中醫習慣“效不更方”,然而馮老臨床常說“效亦更方”,認為轉方關鍵不在于是否已經取得療效,而在于當下正邪交爭呈現的癥狀以及其背后的病機是否有改變,若是已經發生了改變,即使上方多么顯著療效,也必須根據當下情況作相應調整。以上4則醫案,初診方正相對,其應如響,復診皆未沿用,其理甚明。

總之,以表、里、半表半里定病位,以陰陽寒熱虛實分病性,由此辨出六經,進而細辨方證,重視食、水、瘀血之毒,這就是胡希恕-馮世綸經方醫學理論體系的辨證論治。胡希恕先生說:“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于方證是否辨得正確。而方證之辨,不似六經八鋼簡而易知,勢需于各方的具體證治細觀而熟記之“。

在學習中,我們要知道,先辨六經,繼辨方證,此為常,這是讀書自習的重點,關鍵條文、單一方證必須爛熟于心。遭遇復雜病癥,才會知常達變,復合方證中每一方證都非呈以常態,這是跟師學習的重點,漸修頓悟老師面對復雜病證時的靈機活法、遣方用藥集規范性、靈活性、高效性之統一。

作者:楊中陽

馮世綸經方醫學傳承十期

河北中石油中心醫院

2022年3月25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不要直接辨方證,先辨六經
越小、越準、越好——胡希恕經方醫學系列學習之體會篇H
跟診馮世綸教授:崩漏半年四劑而止
梅國強教授治療月經病經驗述要
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治療厥陰太陰合病
經方治虛寒便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阿克苏市| 璧山县| 汉阴县| 平原县| 西峡县| 印江| 香河县| 高密市| 哈巴河县| 辛集市| 那坡县| 林西县| 平山县| 彭阳县| 南开区| 营口市| 哈尔滨市| 即墨市| 江西省| 吉安市| 乐清市| 车险| 吉木萨尔县| 富阳市| 奎屯市| 连山| 林周县| 郁南县| 潢川县| 昌平区| 沂水县| 辽阳市| 花垣县| 佳木斯市| 牙克石市| 肇庆市| 海口市| 阜阳市| 彰化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