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乍暖還寒的季節(jié),目之所及之處,皆是草木氤氳出的一片新意。
春風夾著馥郁的花香,穿過無邊的曠野,吹皺了小橋下的一汪春水;若是下一場雨,春雨染紅了嬌艷的海棠,也濡濕了江南人家粉墻黛瓦;柳樹長出淺綠淺黃色的嫩芽,陽光從綠葉的縫隙里漏進來,樹影斑駁。這,便是春分。
春分三候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0度,便是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到,意味著春天已過半。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fā)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fā)出閃電。
春分這日,人們會聚到一起,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這時節(jié),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很容易豎蛋成功。
花中仙子——海棠
東風拂面,遍數(shù)春天的花,海棠的姿色無疑是最出類拔萃的。東風細軟,一層層花蕾盛放,由濃艷的胭脂紅轉為嬌艷的水粉妃色,如唇紅齒白少女臉上涂抹的胭脂,散發(fā)著香息與嬌俏。
張愛玲說曾說“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蘇東坡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也將海棠的嬌艷寫到極致。
宋朝陳思的海棠譜更是在開篇就理直氣壯地寫到:“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獨海棠一種,風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之下”。
紅樓夢里,史湘云就是那海棠,縱然父母雙亡,看盡人間冷暖,卻依然嬌媚明艷,灼灼動人。
垂絲海棠
春花三美
古人似乎極喜歡梨花,從古詩詞中便可窺一斑。“梨花滿地不開門”、“雨打梨花深閉門”、“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不與群芳同列”等不勝枚舉。其實梨花初看并不驚艷,但倘若下了雨,或是月下看它,卻又另是一番風味。
若說雨中梨花惹人憐,那杏花春雨就是江南。我最不喜歡陸游的詩,卻覺得他“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是杏花的千古絕唱,但意境遠勝“春日游,杏花吹滿頭”、“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等詩詞。
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傳唱了千年。幾年前,我有幸在三月北上揚州,在瘦西湖畔,見到了仙氣騰騰的瓊花,她們如美人如花隔云端,又似瓊樓玉宇般高處不勝寒,用“碧玉為葉冰為花”來形容也不為過。
春分養(yǎng)生
脫去厚重的冬衣,姑娘們開始了“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的瘋狂減肥計劃,希望在夏天能穿上心儀已久的衣裙。但減肥也不應忘養(yǎng)生,春分時節(jié),野菜叢生,多吃時令野菜,既能體驗春日美味,也可健康養(yǎng)生。
人常說,詩以拾趣,茶以怡情。大好春光之時,當約三五好友,沐浴春光,品明前茶去。裊裊茶煙中,竹影斑駁,花香茶美,便真有幾分“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的感覺了。
春分是江南最美的季節(jié)。寒冷漸漸褪去,炎熱還未到來,趁著花開,呼朋喚友去看花,享受這來自仲春的饋贈,畢竟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韭香,夏韭臭。春天的韭菜最適合食用。
原料:白米1杯洗凈,加水8杯浸泡20分鐘,韭菜150克洗凈、切小段;水8杯,鹽1茶匙,胡椒粉少許備用。
做法:
1.將浸泡20分鐘的白米和水一起,移到爐火上煮開,小火熬粥。
2.將韭菜放入粥內同煮,加入鹽、胡椒粉,熄火盛出食用即可。
注意事項:韭菜不能煮太久,所以要等粥熟軟了再放入,一煮熟立刻要熄火。
食用功效:溫中下氣,補虛強壯,固精止遺,促脾暖胃。
適宜人群:適用于虛寒久痢以及陽痿、早泄、遺精、白濁者。
食用禁忌:宜采用新鮮韭菜煮粥,現(xiàn)煮現(xiàn)吃。陰虛內熱、身有瘡瘍以及患有眼疾者忌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