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廖浚泉醫(yī)案(五)

九、寒熱并用法治愈嬰兒胎黃腹瀉鵝口瘡一例

某女嬰,520日出生。

初診∶65日。

主訴及病史;生后兩三天,皮膚開始發(fā)黃,并逐漸加重,伴有腹瀉,以新生兒黃疸收入院。入院時檢香;鞏膜及皮膚輕度發(fā)黃,口腔粘膜及舌體均充血明顯,兩頰有白色乳塊樣分泌物,咽中紅,腹軟,腸鳴不活躍。3次糞檢均有霉菌。西醫(yī)診斷為;1)生理性黃疽;2)霉菌性腸炎;3)鵝口瘡。入院前曾用維生素及制霉菌素藥物治療,病情未改善。因患兒體質(zhì)瘦削,泄瀉綿延,黃疽未退,于65日請中醫(yī)會診。

診查面日皮膚悉黃10余日;腹瀉每日56次,色黃綠帶粘液;口糜兩頰滿布白腐,發(fā)熱體溫38.2℃,唇焦舌赤紅而干,指紋浮色紫。

辨證;此乃濕熱郁蒸心,腸胃消化不良。

治法治以清熱解毒,淡滲利濕。

處方茵陳5g苡仁10g敗醬6g佛手柑3g連翹5g蟬蛻2g赤芍5g焦黃伯2g鉤藤5g(后下)甘草2g白通草2g

清水煎2次共成60ml,分6次服完,2劑。

一診體溫波動在3738℃之間,泄瀉增加,每日9次,腹部微脹,余癥如前,詳審病情,雖濕熱作祟,投清利之方不應,系脾虛濕熱不盡,上熱下寒之證,改用溫中健脾,滋陰利濕,擬用胃關(guān)煎加味。

處方;熟地6g懷山藥10g扁豆6g吳萸5粒炮姜炭2g白術(shù)10g茵陳2g茯苓10g車前仁10g谷麥芽各6g甘草1.5g

三診;泄瀉減至每日45次,色綠褐;面黃筋青,夜間多啼。乃肝木乘脾,運化失職,治以益氣養(yǎng)陰健脾溫中,理氣止瀉。

處方生地6g公丁香7粒訶子6g青陳皮各2g蘇條參6g肉豆蔻3g茯苓10g杭芍3g蒼白術(shù)各6g甘草2g

四診;茲證如前,仍用上方藥2劑。

連續(xù)服藥4劑之后,黃疽消退,大便性狀正常,檢已無霉菌,鵝口瘡亦痊;惟舌紅少津,系脾虛津液未復,再以胃關(guān)煎加太子參、茯苓、杭芍、麥芽等以善其后,治愈出院。

【按語】生理性黃疸、霉菌性腸炎、鵝口瘡均為新生兒常見疾病,中醫(yī)文獻大都認為系胎熱茲干心脾,濕熱重苯干胎等因而成.。初診時。擬用茵陳,薏該。敗醬。連翹。通草等藥清利濕熱,并選用明民間草方"初生兒開口藥"(由黃柏鉤藤組成)。加蟬蛻取其清熱解毒、祛風鎮(zhèn)驚,服藥后病情依然不減反而腹瀉加重。蓋嬰兒如初生之萌芽,體質(zhì)脆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故改用胃關(guān)煎加味,藥后腹瀉較減,但口唇舌色焦赤,則為陰虛有火之象,腹脹痛瀉則系脾虛中寒之癥。用藥顧此而失彼,如予滋陰清火則腹瀉脹痛更甚,若予溫中散寒則又慮心火上亢,用藥頗為棘手,一再躊躇遂用益黃散(公丁香與肉蔻)溫中散寒止瀉,生地合芍藥清熱涼血而養(yǎng)陰,二者寒熱并用,燮理陰陽,剛?cè)嵯酀⒎街茉眩泻喜∏椋诗@良效。爾后兼以益氣,養(yǎng)陰調(diào)理脾胃,病遂痊愈。

十、表里標本兼顧法治愈胸痹心痛一例

陳某,男,55歲。

初診∶1983117日。

主訴及病史;今年1月以來,常因疲勞或睡眠不好而出現(xiàn)心慌,時有氣喘。7月份以后常感心前區(qū)有壓縮感。111日中午12時,突發(fā)熱惡心,繼而出現(xiàn)心前區(qū)刺痛,放射至左肩部,并伴有頭昏心慌,而住院。患者入院1周,發(fā)熱、嘔吐頻作,心前區(qū)疼痛,曾吐出蛔蟲1條,不進飲食,服西藥效果不好,于117日請中醫(yī)會診。

診查證見發(fā)熱1周(體溫38.2℃),有汗不解,頭痛身痛,嘔吐頻作,吐出黃綠水及蛔蟲1條,心前區(qū)刺痛,不能進食,口苦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沉細而數(shù)。

辨證診為胸痹外感風邪,內(nèi)夾積滯,蛔蟲上犯,胃失降和。

治法;擬用表里兩解,兼和胃降逆。

處方桂枝尖10g赤芍10g獨活10g白芷10g木香6g吳萸3g黃連6g半夏12g瓜萎15g薤白6g枳實10g竹茹10g生姜3蘇合香丸2丸(早晚各服1丸)

二診發(fā)熱較減(體溫37.5℃),嘔吐已止,但覺頭昏自汗心悸,有時澹語。舌苔厚膩而黃,脈細滑而數(shù)。系心陽不足,營衛(wèi)失調(diào),兼夾濕熱痰瘀,擬和營寧神斂汗,兼清熱化痰活血。

處方桂枝10g赤芍10g龍骨15g牡蠣15g瓜萎仁15g桃仁10g紅花6g半夏12g黃芩6g生姜3片大棗5枚炙甘草4g

三診潮熱(體溫37.5℃)汗稍減,口渴肢冷,大便6日未行,腹脹有矢氣,心前區(qū)陣痛,口苦食少嘔逆,夜臥不安,心煩譫語。舌赤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系肝膽郁熱,痰瘀交阻,治當和解兼通腑氣。

處方炒柴胡10g赤白芍各10g枳實10g半夏12g瓜萎仁15g丹參15g川楝子10g元胡10g降香6g甘草3g檬石滾痰丸10g(分2次吞服)2

四診;潮熱已退,大便暢行2次,有汗,左胸部隱痛,頭昏食少,脫腹氣脹,精神疲憊,閉目則見異物。舌質(zhì)淡紅苔已退薄,脈沉緩無力。乃心氣不足、脾失健運、神不守舍、邪怯正衰之候,治當益氣健脾、養(yǎng)心安神。

處方白人參10g白術(shù)15g朱茯神20g半夏12g烏藥12g白蔻仁10g棗仁15g龍骨15g牡蠣15g浮小麥20g桂元肉15g3

五診患者凌晨自覺背惡寒,后感烘熱,但體溫正常,自汗,左胸悶痛,頭昏神疲,腰膝酸軟無力。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尺部弱。系病后心陽不足、營衛(wèi)不和、脾腎亦虛,治當溫陽和營兼固脾腎。

處方川附片30g(開水先煎)桂枝10g杭芍15g丹參15g明黨參15g白術(shù)15g檀香10g砂仁6g茯苓20g10g大棗5枚寄生15g續(xù)斷15g巴戟12g連用藥6劑,諸恙悉平,遂出院回家休養(yǎng),繼續(xù)門診調(diào)治。2年后隨訪,病未發(fā)作,身體康復。

【按語】冠心病心絞痛為老年一般常見疾患,本病初發(fā)為表里不清、胃失降和,故發(fā)熱身痛嘔吐頻作,以桂枝湯解表和營;由于胃氣上逆,故去方中之甘草大棗等滋膩之品,加左金丸、木香、枳實、竹茹、陳皮疏肝理氣,降逆止吐,瓜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痹,蘇合香丸辛溫開竅,緩解心痛。繼則潮熱有汗,大便閉結(jié),以少陽里實為重,故用四逆散加味條達肝經(jīng)郁熱,礞石滾痰丸導滯瀉下,使實邪痰瘀消除。由于采用以瀉為補之法,故脈靜身涼。嗣后邪怯正虛,心神失守,自汗心悸,方用扶正安神。陽虛則背惡寒,以附子湯為主,加調(diào)和營衛(wèi)之桂枝湯,并加寄生、續(xù)斷、巴戟以承補腎壯腰。本病為本虛標實,應從病機轉(zhuǎn)化而辨證施治,分清標本先后,請方用藥切當,故能使患者迅速痊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陳鏡合辮治胸痹案
李聰甫胸痹治驗
經(jīng)方配伍之秘(連載一)
唐可清名老中醫(yī)醫(yī)案50篇
金匱要略必背
李保柱論經(jīng)方配伍 +甘草瀉心湯治皮膚病 +小柴胡湯治多種眼病+傷寒烏梅丸真武湯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通化市| 花莲市| 台中县| 柘荣县| 上高县| 通渭县| 钦州市| 兴和县| 宜阳县| 天水市| 婺源县| 佛教| 绵竹市| 兴和县| 瑞安市| 兴宁市| 嘉义市| 黑龙江省| 阳江市| 綦江县| 青海省| 宜川县| 白沙| 锦州市| 邳州市| 鹤峰县| 永善县| 天峻县| 日土县| 宜川县| 宾川县| 延长县| 望谟县| 萨嘎县| 平远县| 固镇县| 冀州市| 河东区| 佛学|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