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補氣行氣并用治愈胃痛肝旺一例
紀某,男,37歲。
初診∶1952年6月25日。
主訴及病史∶患有胃病,肝氣亦旺。往往胸膈偏右作痛,牽及脅肋及后背,業經年余,時發時止,或重或輕。
辨證、治法;消化力薄,肝脾不和,經日太久,法當從本治。
處方;米炒臺黨參 10g 土炒冬術 10g 麩炒積殼 10g真郁金 10g制乳沒各 10g佛手片 12g 焦雞金 10g 大腹皮 10g 沉香曲 10g生熟稻芽各 10g 生甘草 6g 干藕節5枚 鮮葦根1尺
二診;6 月 27 日。服前方藥各病皆輕,胃痛雖未減,然氣已不四竄。消化力仍薄,當依昨法加減再進。
處方;臺黨參 10g炒枳殼 6g 鹽砂仁 6g 黃郁金 6g 生熟稻芽各 10g焦雞金 10g佛手片 10g 大腹皮 6g 沉香曲 10g 廣木香 6g 生甘草 10g 生荸薺 5 枚(搗)
服此方藥3劑復診,胃不痛,食漸能消化。原方夫郁金、木香,加檳榔 10g、澤瀉10g、云獲苓 12g 以善后。
【按語】胃痛肝旺,用參術補氣,似與"痛無補法"之論相悖,但所配郁金、乳香、沒藥、佛手、枳殼、腹皮、沉香,均為流動之品。補氣與行氣之藥相伍,則行氣無耗傷之意,補氣無氣滯之憂,可見其用意之深也。
五、氣血雙補、活血理氣為主治愈關節痛一例
韓某,女,27歲。
初診∶1953 年1月 29日。
主訴及病史;兩手關節作痛,兩膝蓋亦疼,周身無力,而喉際發癢直達胸次人字骨下均難受。月經如期,但塊尚多,腰腹有時亦疼。
辨證∶素體陰虛,故肝氣易動而脾腎兩虧。
治法∶當從本治,小心將護。不易速效,因病沉久故也。
處方∶臺黨參 10g全當歸 12g 小川芎 10g 桑寄生 12g 制乳沒各 10g 補骨脂 10g 黃郁金 6g 骨碎補10g 川牛膝 10g赤白苓芍各 10g 川貝母 10g 苦杏仁 10g干地黃12g 砂仁5g 生甘草 3g干藕節3 枚
復診;2 月 1 日。各癥皆輕,原方加透骨草 12g,真松節 12g,廣木香 6g。
【按語】本例患者肝氣郁滯,脾腎兩虧,與一般痹證患者有所不同,故治以氣血雙補、活血理氣為法。案中杏仁、貝母乃為喉癢而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