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時間:2021.2
行走方式:步行
步行路線:儀鳳門→挹江門→華嚴崗門→定淮門登城口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qū)西北段城墻
門票:無
大年三十誤打誤撞登了中華門城樓。中華門城樓內(nèi)利用藏兵洞舉辦了若干的展覽,讓我們在感嘆中華門的建筑和軍事設計的同時也頗長了很多的知識。比如就知道了南京的春節(jié)風俗,雖然在南京生活了幾十年,那些老南京的風俗還真是知之甚少的。“正月十六,走百病”的南京老風俗,講的就是南京人在正月十六這一天,人們登上城墻將疾病走掉,包含著祛除百病,未來一年健康平安的祈望。于是早早就計劃著這一天找一段城墻走一走。孩子選擇了城北的儀鳳門登城墻。
橫跨建寧路的儀鳳門是南京明城墻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取有鳳來儀之意而命名為儀鳳門。城門坐東朝西,呈龍鳳呈祥之形勝。舊時的儀鳳門為單孔城門,兩翼城墻皆順勢依山而建,北側(cè)包獅子山,南側(cè)圍繡球山,城門架兩山凹之間,取地利之益,城下建有水洞兩座,軍事位置十分重要。1958年至1959年,席卷全國的拆城運動波及南京,儀鳳門被拆除,但兩側(cè)城墻保存完好。2006年,儀鳳門復建,兩側(cè)城墻重新連接。復建后的儀鳳門為方便交通改為三孔城門,中間一孔略大,通行快車道,兩側(cè)兩孔略小,通行慢車道,城門上有明朝官式建筑風格的城樓一座。
城門北側(cè)是“閱江攬勝”的牌坊。
牌坊后面是“南門”,是閱江樓風景區(qū)的南門,此處要購票入內(nèi)可游覽閱江樓。
我們沒有去閱江樓,直接找到明城墻的登城墻的坡道上城樓。
城墻平臺之上有一雕梁畫棟的重檐歇山頂?shù)某菢恰3菢乾F(xiàn)在為儀鳳書閣,但鐵將軍把門。
站在城樓之下看建寧路。建寧路的北側(cè)是天妃宮,再遠點是靜海寺。儀鳳門為南京城北部通往長江岸邊的要道,歷史上是朝廷過江的重要城門,當時的官員們北上,出征,都走這座城門。遇到打勝仗,附近的百姓就會在儀鳳門附近設很隆重的儀式歡迎凱旋的將士們。現(xiàn)在這里依然是貫通南北的主要通道之一。
一側(cè)的城墻包圍著獅子山,城墻腳下的天妃宮,靜海寺。這里的一切都是厚重與滄桑的沉淀。
在城墻上看街景,
登上城墻從另一個角度看城市更有氣勢
城墻往北是閱江樓景區(qū),道路不通,城墻往南繼續(xù)行走。
在這個拐彎的城墻處回看獅子山,蜿蜒的城墻。城墻上的城樓與獅子山上的閱江樓相互呼應。
再走幾步,城墻巍峨綿延,閱江樓超然聳立,就像兩個雄偉的漢子守護在這里
偉岸的城墻依山體而轉(zhuǎn)。
城墻上柔軟的小花
城墻下的儀鳳廣場
從儀鳳門城墻一路往南走,這一段城墻上的道路比較窄,草木蔥綠,墻磚古樸。
蜿蜒處回望
城墻高低起伏,這一段城墻是南京城墻的西北角,山環(huán)水峙,地勢十分險要。歷史在這里留下諸多記憶。
走一走,回頭再看風景又不相同,一路上距離不同,角度不同,風景也相異。
依靠著城墻的一家書院
城墻之上的磚墻已經(jīng)有些殘缺,于是建起了一米高的護欄。
城墻的外圈由黑色的護欄圍合有另一種味道
沿著城墻漫步,可見城墻下春色映照的繡球公園,。
繡球公園的東湖水波粼粼,湖岸綠樹環(huán)繞。城墻下開著小白花的樹點綴著一片綠意,點綴著古老的城墻。
向北遠眺,遠處的閱江樓依舊在眼簾中。
這一段城墻的城磚文字保護得很好,清晰可見。
明城墻的建造以及這一塊塊帶有文字的墻磚都是時代的印跡。透過它們可以窺探到明朝初期時的政治制度、制磚工藝、書法和篆刻藝術等多元化信息。
五六百米的路程,不經(jīng)意間就到了挹江門
腳下是繡球公園門口的牌坊
挹江門城門上建有富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雙檐翹角的城樓。鐵將軍把門,無法進入,也無法穿越,只能從一側(cè)先下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