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招生委員會23日公布了《廣東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檔及錄取實施辦法》。記者就高校招生錄取實行平行志愿讀者關心的熱點問題專訪了省教育考試院院長、省招生辦公室主任楊開喬。
問:什么是平行志愿?
答: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是相對于原有的“梯度志愿”投檔錄取模式而言的,特指在某個規定錄取批次中,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學校志愿,在向普通高校投檔時,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改變往年志愿優先的投檔模式。也就是說,按照“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投檔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按考生成績順序依次檢索每位考生填報的該批次的院校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投檔A志愿院校,如果達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繼續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投出的檔案均視為第一志愿。
問:我省2010年實行平行志愿的范圍?志愿設置如何?
答: 2010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將在文史類、理工類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含B類)院校實行平行志愿。參加提前批錄取本科院校(含文科、理科、體育、音樂、美術類)以及專科院校2010年暫不實行平行志愿,仍按我省2009年填報志愿及錄取模式進行招生。體育、音樂、美術類考生兼報普通類(含文、理科,下同)專業志愿,未被體育、音樂或美術類專業錄取的,其報考的普通類本科專業錄取實行平行志愿。在志愿安排上是這樣: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的本科各批次均設置第一、第二兩個考生院校志愿組。每個考生院校志愿組設3個A、B、C順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設六個專業志愿和一個專業服從選項。考生填報志愿時,需根據上述志愿安排,結合自己考試成績情況、身體條件,以及高校招生章程有關要求,按合理填報志愿。
問:實行平行志愿,考生成績相同時如何投檔?
答: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時,省招生辦公室將先依據考生高考成績和照顧加分情況進行排序。即根據考生報考科類及考試成績情況,分文史類、理工類按考生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并在公布成績同時予以公布。今年,在一定分數以上的文、理科考生,在拿到高考成績的同時,將知道自己投檔排序位置的情況。符合政策加分的考生,排序時以統考成績總分加照顧加分分值后參與排序。考生排序成績總分相同時,則按統考科目成績總分(即不含政策性照顧加分,下同)從高到低排序,統考科目成績總分仍相同時,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單科成績的排列順序為:文史類為語文、文科綜合、文科數學、外語;理工類為理科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排序靠前的考生優先投檔。比如理工類考生張三、李四總分相同,則看他們的理科數學成績,理科數學成績高者排序在前;若理科數學同分,則看理科綜合成績;若理科綜合成績相同,則看語文成績;若語文同分,則看外語成績。如果考生最后排序及志愿完全相同時,則一起投檔,由高校綜合考慮,擇優錄取。文史類投檔分相同的考生的排序辦法也是如此。
問:我省2010年平行志愿投檔錄取過程是怎樣的?
答:我省實行平行志愿各批次投檔錄取時,總的投檔順序是按院校志愿組順序投檔。即先進行第一組院校志愿投檔錄取,第一組院校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第二組院校志愿投檔錄取,第二組院校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征集志愿,組織二次錄取。為更好的保障我省考生利益,確保高校錄取工作正常秩序,本科各批次第一組志愿錄取將分五個步驟進行:一是先進行預投檔。每批次正式投檔前2天,省招生辦按既定投檔原則進行兩次預投檔。二是確定正式投檔比例。預投檔后,高校根據投檔生源情況確定招生計劃及投檔比例并上報省招生辦,由省招生辦確定正式投檔比例。三是正式投檔,省招生辦根據高校確定的招生計劃,以一定比例向高校投出電子檔案。四是高校審閱考生電子檔案,并將擬錄取或擬退檔名單上報省招生辦。五是省招生辦審核高校錄取情況。第二組院校志愿和征集志愿投檔錄取時不再進行預投檔。
問:落選考生是否有機會錄取?
答:有。在第一組院校志愿落選的考生,可參加第二組志愿排序投檔;在第二組院校志愿落選的考生可參加征集志愿。
問:實行平行志愿,有何利弊?
答:從先期進行平行志愿錄取的省市實踐看,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利弊并存,優劣同在。其有利之處,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提高志愿填報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考生可以同時填報幾所平行的高校,志愿的選擇空間增大,志愿填報的風險降低,能夠減少考生志愿填報時的心理壓力。二是有利于妥善處理分數與志愿之間的矛盾,較好地解決高分考生落榜問題。平行志愿實行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投檔時依次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平行志愿進行投檔,增加考生的投檔機會,較好地解決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報不當而落榜問題。三是有利于提高錄取過程中的出檔率,減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檔現象。實行平行志愿,大多數院校在一次出檔時,就能夠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斷檔現象將會大為減少,有效規避了高校招生過程中的“大小年”現象。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錄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滿意率。
不足之處有:一是實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數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唯一依據,與推進素質教育強調對人才培養、評價的綜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造成高層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數扁平化,各專業的錄取分相差不大,長遠來說對高校發展及人才培養不利。同時,易造成高校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對于像我省這樣高水平院校不太多的省份,要扶持一些有潛力的高校上水平,上層次,會有所影響。三是退檔考生仍有落選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數優先,按考生志愿順序投檔的原則,且每組院校志愿投檔后,不再即時補檔,而且多數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組投滿檔,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組投檔的考生,如被退檔,即使分數再高,也不能參加第一院校志愿組的錄取,只能參加第二院校志愿組或征集志愿錄取。四是由于投檔時要反復與招生學校溝通、協調招生計劃、投檔比例,會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時間。此外,如果考生認識不正確,報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績達不到錄取分數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盡管實行平行志愿還存有不足,但省招生委員會、省教育考試院始終把考生的利益,把維護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放在第一位,根據我省近幾年調整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實施情況,從減輕考生填報志愿的壓力和風險,提高志愿滿意度出發,決定今年實施平行志愿。
問:我省“平行志愿”主要創新點有哪些?
答:我省“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借鑒了兄弟省份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了我省高校招生錄取的實際情況,力圖發揚優點,克服不足。其主要創新點一是每批次設置了兩個院校志愿組,按志愿組順序投檔,即先進行第一院校志愿組投檔錄取,再進行第二院校志愿組投檔錄取。設置第二院校志愿組,作為第一院校志愿組的補充,保持了原有志愿填報方式的優勢,一方面可盡量解決第一志愿組退檔考生的出路,讓考生多一次投檔機會,另一方面,又可以彌補第一院校志愿組生源不足,以及適當解決高校及專業錄取分數扁平化的問題。這是我省“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最大亮點。二是2010年我省在矛盾較為突出、考生填報志愿壓力較大的本科層次院校實行“平行志愿”。目前多數省份只在一本院校實施,有些省份在本、專科院校實施。這是充分考慮到我省實際情況而確定的,因為我省本科招生計劃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本科錄取競爭較為激烈,上本科線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方面,志愿選擇面臨的壓力更大,實行“平行志愿”效果會更好。
問:實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填報志愿是否不再有風險?
答:當然不是。高考填報志愿是比較復雜的。實行平行志愿,可以增加考生投檔機會,但考生填報志愿時“知己不知彼”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生了填報志愿的風險,考生和家長對此應有正確的認識和思想準備,要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優勢,有效規避風險,科學合理填報志愿。對考生來講,“平行志愿”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填報志愿時定位不當有風險。例如某考生成績雖然達到本科第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但填報的院校定位過高,其成績沒有達到自己填報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檔線,這樣在兩個平行志愿組的投檔過程中該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檔,只有參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錄取。
二是填報志愿時無“梯度”有風險。平行志愿對院校來講是平行的,但對考生本人來說仍然是有順序的,在投檔檢索時是按考生填報志愿的先后順序檢索。考生填報志愿時如果沒有考慮院校之間的層次高低、冷熱結合,完全把同一層次學校依次排列,也可能出現不能被投檔的結果。
三是超比例投出的部分考生檔案有退檔風險。高校擇優錄取的原則允許院校投檔考生數略大于招生計劃數,省招辦預投檔時投檔比例為1:1.05,雖然投檔比例會低于往年,但實際投檔比例仍可能大于1:1,因此,超過比例所投的部分考生必然有面臨退檔的風險。
四是考生自身的一些條件及專業填報不合理可能帶來的風險。由于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檔,一次投檔后不立即進行補檔。考生被投檔后,如果考生成績相對較低、專業志愿填報不合理且不服從調劑、身體條件較差、不符合特殊專業的體檢要求、或者綜合條件偏低等,退檔風險會相對較大。而一旦退檔,考生只有參加第二院校志愿組排序投檔,仍未被錄取,只能參加征集志愿錄取,甚至進入下一批次的錄取。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