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為溫補腎陽的藥及補氣的中藥,之所以稱其為原動力藥,原因如下:
先說溫補腎陽藥:
先天之精氣實際上代表了“先天之本”的腎。腎為一身之陽,就像人體內的一團火,溫煦、照耀著全身。孩子被稱為純陽之體,就是因為腎陽足。腎陽足體溫就高,孩子火力旺,代謝就旺盛,因此總是處于生長發育的狀態;而老人腎氣衰了,體溫就偏低,火力不足,代謝也就變緩了,身體狀況逐漸衰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全身熱量和能量,這樣,生命就要停止。”腎就是人的根,如大樹的根一樣,只有在根上施肥、松土,植物才能生長旺盛。只要根能不斷吸收營養,樹就能不斷強壯,同時它的根又會向大地更深、更遠的地方伸長,就能抵御風沙等自然災害。即使樹干給吹斷了、吹折了,只要有根在,大樹還會發新枝、長新葉。只要保住樹根,大樹就能萬古長青。人也是一樣,只有保住生命之根——腎,才能永遠健康,永遠充滿活力。腎氣足,我們的體內就每天陽光明媚,充滿生機,血液運行暢快,各臟器在充足血液的供應下運轉正常。而當腎氣虛、腎陽不足的時候,身體內就出現了陰天,體溫就會降低,陰天持續時間越長,體溫就會降得越低,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血液凝滯,運行速度變慢。寒和濕又是連在一起的,當溫度下降后,水不易蒸發,濕氣就大,濕的沉重反過來又加重了血液的凝滯,使血液運行的速度更加緩慢,這樣,各臟器的供血就會減少,臟器的功能就會下降。腎怕寒涼,腎臟不能瀉,你不能給它撤火,也不能在上面潑灑冷水,只能通過不斷地、適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讓腎火燒得旺、燒得久。
其次再談補氣藥。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它對人體各器官運行起推動、防御、溫養、固攝等作用。常說的“氣虛”,更容易在冬天出現,最明顯的是容易感冒、畏寒怕冷。此外,呼吸短促、胸悶、消化不良、咳嗽、胃下垂甚至月經不調等一系列問題都跟氣虛有關。
常用藥物選錄:
黨參
人參
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脈微弱,血壓低的休克等癥補益強壯作用,可抗衰老,適用于久病體虛,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癥。現代研究證實,人參含有多種皂甙和揮發油,多糖類,維生素BI、B2、C等成分;對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有促性激素樣作用,還有強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造血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此外,人參還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對慢性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
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又稱孩兒參,是一味很好的清補之品,內含果糖,淀粉,皂甙,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有強壯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氣陰兩虧等病癥。
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的干燥根,以肉黃白,質堅而為易折斷,粉多,味甜,無黑心及空心者為佳。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含有糖類、葉酸和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它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勞,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對防止氣虛,感冒和感染頗為有效,還有強心利尿作和降壓作用;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癥的天敵,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若水煎,每次用量9 -30克;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附子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肥大塊根。
干姜
【藥用】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
肉桂
甘草
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以質堅實而重,皮細而緊有柚溝,斷面黃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纖維少者為佳;內含甘草甜素、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甙、異甘草甙等,動物實驗證明甘草素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抗炎、抗變態反應作用;此外,尚具有鎮咳,鎮痛,抗驚厥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癥。
仙茅
性味歸經
仙靈脾
性味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