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堤在里西湖西岸,與蘇堤平行,明代弘治十六年(1503年),杭州知府楊孟瑛疏浚西湖時筑此堤。后人為紀念楊孟瑛不畏權勢,力排眾議,苦求朝廷5年之久始獲準許疏浚西湖,名堤為楊公堤。2003年,西湖西進工程,楊公堤重新建成開放。'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楊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橋,遙對南高峰、三臺山,南宋以后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這也是楊公堤上至今惟一尚存橋拱圈舊構的古橋。楊堤景行,楊公堤景名題作'景行',可謂形神兼備,既表達了今人對先賢楊孟瑛浚湖筑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人行景移、移步換景的特色。
后世不忘前世功,前世遺風后世承。
大德天下山仰止,楊堤通坦可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