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4):紅樹林,位于霞浦鹽田鄉鵝灣自然村,附近的灘涂有一片小小的紅樹林,隨著潮起潮落,或露出灘涂或與海水渾然一體,加上鮮艷的小漁船點綴其中,別有一番風情。紅樹林翠綠迷人,如詩如畫,雖然天氣不理想,但朦朦朧朧的更猶如一幅幅意境深遠的水墨丹青,令人愜意舒暢。??
紅樹林俗稱“海榕樹”,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海岸潮汐帶,具有消浪,緩流,促淤,固土等功能,素有“海岸衛士”之美譽;紅樹林并非紅色,因含有單寧酸,只有剝開樹皮里面被氧化后才變成紅色,故稱紅樹。??
漲潮后露出的點點紅樹林,猶如一幅幅跳動的五線譜音符。??
星空下。??
采風(5):南灣村甲骨文灘涂;南灣村是霞浦縣鹽田畬族鄉的一個行政自然村,由于灘涂養殖(蟶子)和趕海的需要,漁民們在近海灘涂上修筑了很多不完整的圍堰,及低矮的各種曲率的長堤和短堤。隨著潮起潮落,若隱若現,會出現各種圖案,有時特別像甲骨文,又稱海上迷宮,頭戴斗笠的漁民輕點竹篙,打水捕魚搖拽著小木船慢悠悠從中穿過,形成獨特魅力的一道風景線。靜靜流淌的海水,晃晃悠悠的小船,時隱時現的灘涂,大自然的神來之筆,率性隨然,留給人們無限遐想……??
打水。
又一條象形文字—魚。??
漲潮前的灘涂。??
采風(6):江邊村涂灘的圍網;俗稱八尺門圍網。江邊村圍網其實是居住在福鼎海邊的漁民,根據大海的潮汐,常常在家門口的海邊,用竹竿撐起網兜圍成圈,養魚螃蟹等在里面,圍網原本是海邊漁民網魚養蟹的一種方式,這樣一個快要消失的傳統的勞作方式,突然成了熱門的游攝,用于養殖青蟹而圍起來的圍網,在攝影師的鏡頭下竟然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墨綠、翠綠、翠蘭、土黃、橙黃的圍網,劃船的漁民穿著紅色衣服,輕點竹篙,游在其中;極目遠望,遠山近水,波光粼粼,舟行其中,似夢似幻,又一幅別樣的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
很唯美啊。
采風(7):霞浦楊家溪大榕樹(榕樹公園)。一排大榕樹下,有一對身著蓑衣的老農和擔著水桶的農婦,他們牽著一條牛,常年在這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演繹著陶淵明筆下的那幅《歸園田居》。早晨的陽光斜斜地灑進樹林,斑駁的樹影在光影的晃動下展示著它的魔法,營造了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這可不是什么丁達爾效應,而是人為的燃放煙霧,造成了這種奇特的美景,人們趨之若鶩,造就了霞浦攝影網紅打卡之地。??
晨曦歸田。??
其實我更喜歡這近800年的古榕樹,十幾棵古榕樹排著隊長在一起,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疏影橫斜,交柯成排的古榕樹聳立在前面的草坪上,如群龍起舞,樹根似虬龍蟠地,古樸而壯觀。??
趕鴨子擺拍。????
其實楊家溪也是國家重點旅游風景區之“太姥山名勝區”,是太姥山“山、海、川”三大主要景區之一,有福建最長的玻璃棧道。
下一站—泉州惠安女。??
攝影:GN
時間:2021.05
地點:霞浦
整理:2021.06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