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位于臨港的上海天文館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你能想象嗎,在鋼筋水泥林立的國際大都市里,有一處星辰大海,抬眸四顧乾坤闊,日月星辰任我攀。本月17日,就是星夢成真的時刻!——位于上海臨港的世界最大天文館計劃將正式開館,18日對公眾開放。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終于揭開神秘面紗,記者跟隨第一批壓力測試觀眾走進這座全球建筑規模最大的天文館,深度探訪由頂尖天象廳、珍稀隕石矩陣、黑洞體驗等300余件展品展項組成,采用體感互動、數據可視化、AR、VR、生物識別等各類先進技術打造的世界級“星空秘境”。從天文館入口的地球“家園”出發,穿越二層的浩瀚“宇宙”,最終踏上問天地、問科學的滄桑“征途”,沿途一個又一個“星空最站點”未開已紅,令人流連,大開眼界!
上海天文館以“我們不是在寫一本教科書,我們是在創造一段體驗”為設計理念,全新打造了“家園”“宇宙”“征程”三大主題展區及“中華問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區,還有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聞會客廳、望舒天文臺、羲和太陽塔與星空探索營,全景展現宇宙浩瀚圖景,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幫助觀眾塑造完整的宇宙觀。
“家園”,從我們最為熟知的神話故事到城市人久違的宇宙星空,從我們身邊的日地月系統到那些神奇而令人感嘆的太陽系奇景;“宇宙”展區,獨特地采用了主題式設計,從“時空”“光”“元素”“引力”和“生命”五個角度,展現現代天文學最核心的概念,從不同的側面來展現宇宙的運行規律,觸碰當代宇宙學的最前沿;踏上“征程”展區,全景式展現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漫漫征途盡收眼底,從古人的思考到近代天文學革命,再到當今的天文科學成就和研究計劃。
隨著展線的鋪展,人們對天文的認知也在不斷開拓。在一系列復原場景面前體悟伽利略、牛頓、赫歇爾、哈勃等天文科學巨匠對科學探索的精神;在全球天文大科學裝置模型和影像展示面前感嘆科學的偉大進步;在天文數據實驗室中學習天文學家如何開展天文科學研究;在高仿真“嫦娥二號”“祝融號”及“天和號”核心艙面前贊嘆祖國的強大。走出天文館時,初入館時“我們從哪里來”的初心,最終暢想為“我們將往哪去?”的科學思索。
上海科技館副館長忻歌告訴記者,全館運用精心設計的環境氛圍、燈光音效和高仿真場景模擬手段,構建沉浸式宇宙空間體驗環境;采用體感互動、數據可視化、AR、VR、生物識別等各類先進的展示手段,集視、聽、觸于一體,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和感官,帶領他們在神秘美麗、銘刻心動的時空意境中,獲得全新的宇宙探索體驗。在300余件展品中,原創比例高達85%,互動展品占比50%以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