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地圖看滇西,瀾滄江、怒江、金沙江三江由北向南并排奔騰而下,形成壯觀的三江并流現象,在滇西的叢山峻嶺中寫出了一個大大的川字。到麗江一線,瀾滄江和怒江繼續向南,流出國外成為國際河流,而金沙江卻在麗江的石鼓鎮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轉向東北,形成了罕見的'V'字形大彎,“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人們稱這天下奇觀為“長江第一灣”。
萬里長江第一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市石鼓鎮與香格里拉縣南部沙松碧村之間,海拔1850米,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此“五月渡瀘”。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此“革囊渡江”,1936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在賀龍、任弼時、蕭克率領下,從這里渡江,北上抗日。
自從1986年中國人完成了長江全程漂流以后,很快長江漂流便進入旅游領域,長江第一灣的漂流也就熱了起來。
今天本意是去看長江虎跳峽,陰差陽錯的來到萬里長江第一灣,老了老了還玩了一把心跳,來了個長江漂流,乘橡膠伐漂流十二公里到三股水風景區。
登上橡皮伐,像騎馬一樣坐在兩邊,艄公一聲走啦,伐子離岸駛向江心,江面雖然開闊,江水依然湍急,不時還有顛簸感,起初有些緊張,雙手緊握“韁繩”,待走了一段后,感覺不過如此,于是放開一只手,掏出手機不時拍些照片,錄個小視頻,以記此行。
中途艄公江邊靠岸,讓我們上岸淘寶,這是漂流吸引游客的一個小手段,說是有金玉看你運氣,實則撿幾塊彩色小石頭而已。
漂流在三股水景區結束,棄舟登岸,徐霞客在游記中有“故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的記載,這里也順勢稱之為長江之源,其實長江上游從青海玉樹直至四川宜賓統稱金沙江,全長3481公里,到這里已是有一千多公里了。
這里是龍洞河的入江口,向北望去,遠遠可見玉龍雪山的山頂積雪,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沿龍洞河溯流而上,但見小溪流淌,水聲潺潺,小徑曲幽,小橋環繞,水車吱呀,翠竹參天,霧氣籠罩,瀑布飛濺,怪石突兀,泉水奔涌,陽光從樹葉的間隙中透過,照在路上呈現出各種圖形,飛瀑直泄池塘發出轟鳴,老樹橫臥塘上紋絲不動,棧道蜿蜒曲折向上,吊橋顫動搖擺不停,玻璃棧道考驗你的膽量,扶梯攀登檢驗你的體能。
現如今但凡有點自然資源的村莊都會開發旅游,這種投資少回收快的項目,更受到一些資產大佬的青睞,往往一拍即合,于是乎天下皆美景,處處有美食,游客們,你就等著掏腰包吧,而且是心甘情愿,義無反顧,一往無前。
冒金地是茶馬古道博物館,展出舊時茶馬古道上馬幫用的老物件。
從三股水景區沿金沙江一路向北,大約30多公里來到虎跳峽景區。
虎跳峽是金沙江(長江)上的第一大峽谷,更是全球著名的大峽谷,距長江第一灣35公里,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高達10來米的跌坎7處,瀑布10條。長江江水在這里被玉龍雪山、哈巴兩大雪山所挾峙,海拔高差3900多米,峽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最窄處,僅約30余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
掃碼就會聽到虎跳峽的傳說:傳說舊時麗江統治者--木老爺富極一時,身邊有不少能人才子。其中有一個特能算命。一天,替木老爺算算,據說木老爺生時大富大貴,但是死后卻無棺材可用。木老爺大驚,從此在他所要經過的任何地方,每隔十里地就放置一口棺材以和命運作抗爭。一天,天氣極好,木老爺心情極佳,于是騎著自己的坐騎--一頭老虎,沿金沙江邊走去。江水洶涌澎湃,江岸風景如畫。人虎到了一個較狹窄地段,老虎縱身一躍,往江中間的一塊大石頭上跳去。老虎著落了,人卻再也沒有和虎同時著落,而是早已掉入了滾滾江水中。時間早已流逝,木老爺和他的老虎已早已不知何處去,但是卻為后人留下了虎跳峽,虎跳石這些充滿想象的名字。
虎跳峽分上中下三段,我們今天看的是上虎跳,金沙江在這里進入兩山挾持的峽谷,山高谷深,落差達3900多米,從上往下看江水僅有一線,待下到谷底,看到江面也僅幾十米寬,江水混濁,奔流湍急,浪花飛濺,濤聲震天,江中心的虎跳石幾乎占居了江面的一半,雖經江水千年沖刷,仍猶如中流砥柱,巍然屹立。
仔細看,江東岸的峭壁上,一只吊睛猛虎昂首挺胸,虎視耽耽,躍躍欲試,正準備跳過長江去彼岸。
猛虎奮力一躍,在這塊石頭上墊了一下腳,飛向對岸,因此這塊石頭就被稱為虎跳石。
編吧編吧,反正故事都是人編的,編得好流芳千古,編得不好遺臭萬年,頂不濟也博得個哈哈一笑,茶余飯后的閑談。????????????
麗江還有一景~玉龍雪山,名揚天下,經久不衰,今天我們凈圍著它轉了,古城內,長江邊,無時不看到它的倩影,拍下一組照片,從不同側面看看吧!
暢游一天,有點累了,早點兒洗洗歇息了,游記嗎只有今天補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