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懶人國%逍遙王,微信13851883597】
古詩有云:雞鳴山上雞鳴寺,紺宇凌霄鳥路長。古埭尚傳齊武帝,風流空憶竟陵王。
雞鳴寺位于雞籠山東麓,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始建于西晉,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自古即有“南朝第一寺”美譽。雞鳴寺歷史可追溯到三國東吳的棲玄寺,原屬吳國后苑。527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明初朱元璋在帝都整肅佛教,南京寺院大多遷往城外清靜處,唯有雞鳴寺獨屹城中。
老山門,步行臺階30級,門樓上豎寫“古雞鳴寺”四字,與新山門牌坊一樣都是由趙樸初題寫。此門已廢棄不用。
傳說南朝之時,梁武帝常到寺里講經(jīng)說法,聽眾逾萬,曾先后四次到同泰寺舍身為僧,脫下皇帝龍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過起僧人生活,人稱為“皇帝菩薩”。達摩祖師從天竺來南京弘法時曾住在寺中。同泰寺與臺城(舊時宮城)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家規(guī)制而建,規(guī)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明初皇后馬娘娘及各大臣眷屬也常來雞鳴寺敬香,并為此特地開鑿加寬了一條進香河,秦淮河的船隊可以直達山門。1959年填河造路,進香河東側(cè)是‘東南大學’(民國中央大學),《人民的名義》曾在此取景。進香河、大石橋、蓮花橋等等只是作為地名而保留。
寺內(nèi)現(xiàn)有大雄寶殿、觀音樓、韋馱殿、志公墓、藏經(jīng)樓、念佛堂、藥師佛塔、胭脂井、豁蒙樓、景陽樓等主要建筑
毗盧寶殿又名大雄寶殿,為寺內(nèi)主殿,殿內(nèi)正中供奉三身佛中的毗盧佛(法身佛像)。兩邊供奉文殊,普賢二大菩薩,東西兩旁供二十四諸天。
大悲殿旁是‘宗誠老師太紀念堂’。宗誠法師(1912-1996年)常熟人,6歲時因家境貧寒,送往常熟草圣寺剃度為小沙彌尼,18歲受具足戒,26歲來南京妙峰庵常住,后任雞鳴寺主持。文革時被迫下山蓄發(fā)當保姆為業(yè),文革后恢復。終身弘法利生,是復興古雞鳴寺的一代宗師。
香臺前的大平臺,香客的燒香點燈處。寺院內(nèi)有不少有提示和指示牌:先燒香后拜佛。
大平臺上的香爐,爐頂鏤空呈葫蘆狀,不少香客與游人以投擲硬幣入頂?shù)姆绞絹砥砀!?/h3>
般若堂。也是‘古雞鳴寺法物流通處’和‘古雞鳴寺歷史文化展’展廳。
‘達摩殿’,可以免費拿取眾多圖書(結(jié)緣)。
豁蒙樓,位于雞鳴寺最高處。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曾多次和學生楊銳登臨雞鳴寺。戊戌變法失敗、楊銳等“六君子”死難后,張之洞在雞鳴寺倡建此樓,以杜甫詩句“憂來豁蒙蔽”命名,作為紀念。張之洞題:“勝地何常經(jīng)浩劫,斯樓不朽奈名傳”,梁啟超題:“江山重疊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現(xiàn)已改建成雞鳴寺百味齋。
經(jīng)過百味齋時,有出家人在門前不停告知路過的每位:里面有免費早餐供應。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都這樣?
消災延壽藥師佛塔,高44.8米,七層八面,斗拱重檐,銅剎筒瓦,為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中拍攝的雷峰塔場景,大多是取景于雞鳴寺藥師佛塔。
胭脂井,原名景陽井。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廣兵分八路攻陷南京,隋軍攻入臺城之時,六朝最后一個皇帝陳后主匆忙帶著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藏在景陽枯井之中,后被隋兵發(fā)現(xiàn)用繩索拉出井來,兩妃當場被殺而陳后主也變成了俘虜。據(jù)傳兩妃濃脂艷抹,進出井口時在井欄上留下了歷經(jīng)千年也難抹去的紅色脂痕。后人為銘記陳后主亡國之訓,改稱此井為胭脂井,也稱辱井。宋朝曾鞏題寫了《辱井銘》,王安石也在這里留詩一首:‘結(jié)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
雞鳴寺的由來還有一個神話傳說。很久以前玄武湖邊的九華山上,盤踞著一條十分厲害的蜈蚣精,能口噴數(shù)十丈毒火焰,經(jīng)常毒害行人和牲畜。后來玉帝派遣天宮中的金雞下凡對付蜈蚣。金雞與蜈蚣精在北極閣山頂幾番搏斗,蜈蚣精雖然最后被咬死,金雞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雞鳴三聲后化為山丘。人們?yōu)榱思o念為民除害的金雞,便把北極閣山上的寺廟稱為“雞鳴寺”。
慈航橋,兩邊欄桿上有二十四孝浮雕。橋的盡頭有山門與‘臺城’相連,臺城另收門票30元。
雞鳴寺的門票10元,同時贈送三支香。一般每日白天開放。晚上僅在農(nóng)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的前一天和除夕開放。
臺城,是東晉和南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宮的所在地,當時的中央政府以尚書臺為主體,因尚書臺位于宮城之內(nèi),因此宮城又被稱作“臺城”。589年隋軍攻入臺城滅亡了陳朝,將宮苑蕩為平地,五代時又在故址上營建了金陵城,臺城遺跡從此湮沒無蹤。現(xiàn)在的臺城是從解放門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朝城墻,這段古城墻以條石為城基、用明初燒制的城磚包砌而成,并不是六朝時的臺城。臺城上設有‘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可以登高遠眺玄武湖和雞鳴寺周圍景致。
每年春暖花開,雞鳴寺前變成賞花探春的景觀大道,手機與相機齊飛,花容共笑容一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古雞鳴寺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早已被香火裊繞、鐘聲回蕩的寧靜所取代。人生不易,和平不易。
更新于 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