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中國服飾的精粹,像是一首詩,那些如溫婉、淡雅、雍容、華貴的詞語淋漓盡致地打造著前世今生的美。這種美極致地豐富了我們的感官,也蘊含著我們一世的旗袍情緣。
——題記
從小生長在江南的小鎮,氤氳了江南春水綠如藍的靈氣。在無聲無息的寧靜里,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歷史,停留在前世今生的影像里,一襲青衣,一襲旗袍,花開在江南。
我喜歡旗袍典雅的美。雖然從小長在江南,卻沒有江南姑娘的曼妙身姿和青麗的容顏,只是在一種臆想中喜歡穿行于綠楊陰里的款款清影,裊裊娜娜從身邊經過,添幾許浪漫的氣息。
想起戴望舒筆下結著愁怨丁香一般的姑娘,我心醉神往。想像著江南細雨如織的季節,幽長幽長的小巷;灰墻堂瓦的院落;彎彎的石橋,青石板的路;還有盡枕河的人家。眉眼彎彎的姑娘身著旗袍,撐一把油紙傘輕移蓮步,仿佛在等待著什么。原來,一低頭一抬頭之間的溫柔是如此委婉地傳遞著那一襲簡約而古樸的旗袍風情。
旗袍不僅僅是衣服,還是中國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種代表自己風格的服裝語言,含蓄深沉,簡約時尚,尊貴典雅,嫻淑文靜……以前總以為有了經歷的女子著這一身旗袍才顯得風姿綽約,有味道,如《日出》里的陳白露;《旗袍》里的關萍露;《黃金時代》里的蕭紅;《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等眾多女性形象。看著那高高的衣領恰到好處地鎖緊脖子,掩蓋著歲月的滄桑;有精致盤扣的衣襟襯托著布料的紋理花樣,梳理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那剪裁合身的弧度,顯示著穿著者凹凸有致的腰身,輕輕擺動起來,揮去歌舞升平之下的不由自主。這樣的旗袍有故事,只是我們舉起的人生酒杯里斟滿了花樣年華的心酸與無奈。
在我的印象里,這樣衣著旗袍的女子一定是有故事的人,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都藏在了時光的深處。想起當初看《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大概這才是把旗袍穿出靈魂的女子吧!影片中二十幾套量身定制的旗袍,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款式,配合著不同的場景,如行云流水般貼服在女主人公身上,冷艷而憂傷,雍容而端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東風古韻的美,嫻靜、清雅、溫婉、成熟,而且在舉手投足里,一顰一笑間,散發著淡淡的哀愁與思念。也許這么多年以后,我已記不得故事的情節和結局,卻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無可復制的旗袍風韻。
不管怎樣,穿在身上的旗袍總讓人延伸出無數美的想像。那些簡約而不簡單的花紋和獨一無二的精致盤扣代表著旗袍的理念。每每走過平江的路,山塘的街,會情不自禁地駐足于那些定制旗袍的店里,凝望那活色生香的美。記得在那兒看到過對旗袍的一番評價:“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如一首花間詞。”詞是典雅韻致雋永的,怕是這樣的女子一襲旗袍款款而來時,我們會忍不住在人群中多看一眼吧!
旗袍,猶如一朵開在歲月深處的花,在煙雨紅塵里寵辱不驚,風情萬種。有云水一般的禪心佛意;有游歷人間的淡定從容,也有藏在絲絲縷縷里的心事。它是我落筆時的暗香盈袖,是一笑傾城里的疏影橫斜。
大概真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這句話了。如若旗袍真的是一枝最低頭那一抹溫柔的花,花容月貌對于江南的女子來說真的是一種切切的向往了。我試想著,我幾時能圓一回穿旗袍的夢呢?那天不經意間發現一款小程序,變裝之間發現,原來我遇見了另一個自已,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
梅花開盡百花開
天涯望斷君不來
江城玉笛暗飛聲
攬盡春風入滿懷
畫影臺前知婉秀
行來裊裊柳離岸
或許這樣的文字來形容旗袍的美也不為過吧!我想,當我徜徉在這無聲勝有聲的意境里,所有的美好應該都與我有關。我看見有淺淺的笑,淡淡的眉,于是我下筆成章,寫下有關旗袍的這些文字。
看著影像里的顧盼生輝,巧笑倩兮,我心動地買了一件旗袍式上裝,配上紅裙,細看之下竟也生出一絲江南小女子的意味來。原來,我欣喜于這喧囂之間的寧靜,不只是讀書碼字,還有愛上這旗袍的內斂與安靜,讓我在這樣的情境里感知旗袍的韻味。也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百媚千紅的世界里,每當我看到旗袍面料的絲滑,盤扣的別具一格以及款式的多樣化,深深為這美艷而又淡雅的中國服裝文化藝術而驕傲。旗袍,宛如開在我們心上永不凋零的花,一襲歲月的青衣,穿出了優雅,裝飾成了一幅舉世無雙的水墨丹青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