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峨眉的仙山秀水,孕育出流芳百世的“儒釋道食茶武藥”文化,與“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金字招牌相得益彰,熠熠生輝,成為峨眉人最為寶貴的財富。
150余項“非遺”數量居樂山之首
靈秀峨眉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活在這里的人民更是勤勞、智慧。千百年來,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間文化:峨眉席草龍、峨眉山指畫、峨眉喔山號、峨眉蓮簫和峨眉白蠟生產加工技藝……與名揚天下的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峨眉山相得益彰。
在僅僅一平方米左右的大方桌上,人物高懸、騰空,或站指尖,或吊刀尖,以示其險;將人物或立于轉動輪上,或立于飛帶之中,以示其奇;將“會娃”的童顏稚氣描繪逼真,服裝道具制作精良,以示其美;整個高樁造型藏其機關、隱其銳角,暗中上滑輪、錄音、播放等道具,以示其惑。這便是集“險、奇、美、惑”于一體的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峨眉“高樁彩繪綁扎技藝”表演。
峨眉“高樁彩繪綁扎技藝”表演
在峨眉,像這樣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除了“高樁彩繪綁扎技藝”,還有峨眉山武術、峨眉席草龍、峨眉蓮簫等數十種。他們以其別具一格的演出風格,流傳時間久、分布面廣,深受人們喜愛。據了解,該市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民俗文化涉及到游藝、傳統(tǒng)體育與競技、民間手工技藝、傳統(tǒng)戲劇等10大類150余小項。其中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7個,樂山市級“非遺”項目12個,峨眉山市級“非遺”項目13個。
峨眉牛兒燈
困境“非遺”面臨的時代之惑
近年來,峨眉山市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除了成立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每年還劃撥專項經費并出臺相應政策,對保護和傳承峨眉“非遺”有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此外,相關部門還建立了“非遺”培訓機制,定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班,邀請各“非遺”傳承人授課;端午、元宵節(jié)日慶典以及其他適合“非遺”展示的時間,均全力為其搭建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參與其中。
峨眉武術后繼有人
欣喜“非遺”發(fā)展的求變之路
在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傳承發(fā)展較好。峨眉山市符溪鎮(zhèn)被譽為“草席之鄉(xiāng)”,這里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峨眉席草龍的發(fā)源地。從清末明初開始,峨眉草龍已經在這里流傳開來。聰明勤勞的符溪人民用草席制作出了栩栩如生的草龍,用于節(jié)日慶賀。峨眉席草龍的工藝制作流程及方法,一般是先做龍頭,然后用竹條做身架,即龍骨,再用席子做龍皮,席草做龍脊,最后是龍尾。開初,草龍只有三節(jié),后來發(fā)展為九節(jié),象征“久稱久遠”,再后來發(fā)展到數十節(jié)。隨著峨眉席草龍的不斷加長,所需要的草席等原材料也越來越多,慢慢地,編織草席這門手藝廣泛傳播開來。如今,綠色環(huán)保的草席制造業(yè)已成為符溪鎮(zhèn)一項標志性產業(yè),年生產草席2000多萬條,遠銷云南、廣西、西安、海南,甚至已打入日本市場。
峨眉席草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峨眉武術,作為中國武術這個競技項目的主要組成力量,在國內外各種大型武術賽事中屢創(chuàng)佳績,還由此誕生出峨眉武術文化節(jié)、國際拳王爭霸賽等蜚聲海內外的國際文化活動。而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的峨眉山黃灣武術文化風情小鎮(zhèn)項目,不久也將成為峨眉山旅游的又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