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國,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縣,縣東有蓼城岡。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公子燮滅蓼
鄀國
蓼國是華夏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在今河南唐河縣南40里的湖陽鎮,東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開鑿的人工河蓼陽河、蓼陰河,是世界廖氏發祥地。蓼為已姓國,庭堅之后。蓼叔安因助大禹治水之功受封于蓼國,為西蓼國,其后人以國為姓,稱廖氏。公元前639年亡于強楚,蓼國臣民舉族外遷,在安豐、固始等地建立多個蓼國,史稱東蓼。漢置湖陽縣,屬南陽郡。郡該地后世有湖陽城。古蓼國。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其中心區域在今河南省固始縣境內,都城在今固始縣東北的蓼城崗。
蓼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諸侯國。春秋時代有兩個同名的蓼國。
一個是《春秋左氏傳·桓公十一年》記載的公元前701年即楚武王四十年,"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此為位于今河南省唐河縣的蓼國,此國亦稱蓼國。《春秋左氏傳·哀公十七年》記載春秋末期的楚國大夫追溯先君楚武王克州國和蓼國的功業,州蓼兩國一起提,應該是這個楚武王四十年曾經和州國等國謀劃聯合討伐楚國的蓼國。
另一個是《春秋左氏傳·文公五年》記載的公元前622年即楚穆王四年,"楚公子燮滅蓼"的這個位于今河南省固始縣的蓼國,此蓼國為庭堅之后裔。
另,春秋時代在今安徽省舒城縣一帶有舒蓼國,為偃姓的群舒之一。
叔安
明
閏
暉
結
淵
光
穎
玦
試
重
墊
珊
卿
譚
介
祥
潛
華
瑞
昌
澄
榮
盛
良
辟
高
畢
展
宣
云
褥
平
穩
恒
伯高
誠
衰
固始春秋為蓼國
《春秋左氏傳·文公五年》記載的蓼國位置在河南固始縣東北,都城為現安徽霍邱城關附近。國都位于固始縣蓼城崗遺址。 《春秋左氏傳·桓公十一年》記載的蓼國在今河南唐
后,楚國設立"雩婁邑"(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兩座城池。 秦統一中國之后,沒有在此設立郡縣,蓼國的地盤隸屬于九江郡。項羽建立西楚之后,公元前206年在此建立了"九江國",九江王為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