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的合成詞,它們雖有聯系卻有著不同的含義。那么,什么是禮儀? 它的核心是什么?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這是首先需要弄清的問題。
禮的含義
“禮”的含義比較豐富,其跨度和差異也比較大。“禮”的含義,按枟辭海枠中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本來的含義是敬神,后引申為表示敬意的統稱。如敬禮、禮貌。
(2)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舉行的儀式。如典禮、婚禮、喪禮。
(3)泛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貴族的等級制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規范。
(4)指禮物。如送禮、禮品、禮單。隨著歷史的發展,“禮”的內涵已經有了延伸和擴展,在許多場合它已成為“禮貌” 、“禮節” 、“禮賓” 、“禮儀”等的代名詞。因此,禮是表示敬意的通稱,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并約束自己行為以示他人的準則。禮屬于道德的范疇,是社會公德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道德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個社會用以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的總和。禮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
中,體現著人們的道德觀念,確定著人們交往的準則,指導著人們的行動。在社會生活中,人人以禮相待,互尊、互愛、互諒,并成為自覺的行動,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
禮貌的含義
禮貌是人們在交往時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它體現了時代的風尚與道德水準以及人們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它對人們交往時的基本要求是:誠懇、謙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誠于中而形于外” 。禮貌是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時的外在表現,它主要通過禮貌語言和禮貌行為來表現對他人的謙虛和恭敬。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禮貌表現在人們的舉止、儀表、語言上,表現在服務的規范、程序上,表現在對客人的態度上。一個微笑,一個鞠躬,一聲“您好” ,一句“祝您旅途愉快” ,這些都是禮貌的具體表現。良好的教養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禮貌的基礎。在有教養的人們中間,禮貌應該是出于自然的。因此,我們應該自覺地培養和訓練自己良好的禮貌習慣。
從道德、社會風尚方面來研究禮貌,可以將它分為三類:一是各種公共場所最起碼的行為準則;二是各種個人交往中最起碼的禮節;三是個人私生活中起碼應有的行為習慣。禮貌的主要內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賢,待人和氣,儀表端莊,講究衛生。禮貌的內容既是社會公德的核心內容,也是商務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
禮節的含義
禮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禮貌在語言、行為、儀表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禮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是社會文明的組成部分。從形式上看,它具有嚴格的儀式;從內容上看,它反映著某種道德原則,反映著對他人的尊重和友善。例如,在某人生日那天,他的親戚、朋友、同事、同學對他說一句“生日快樂” ,或給他送上生日賀卡,或送上一束鮮花,或送上一個生日蛋糕等等,這是禮節;在宴會服務時,服務員送茶、斟酒、上菜、送毛巾等按照先賓客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等程序進行,這也是禮節。
在國際交往中交際禮節也是各式各樣的,日常見面禮節就有鞠躬禮、點頭致意禮、舉手注目禮、握手禮、吻手禮和接吻禮等。雖然現代社會的交際禮節有從簡及趨向一致或相通的趨勢,但是,各國人民的文化特征是客觀存在的,使用起來就存在著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不同習慣。因此,我們平時應十分注意不同禮節的具體運用,在交往時必須注意尊重對方,以避免出現“失禮”的行為。
禮儀的含義
禮儀作為一種調整人際關系的道德行為要求,是人類社會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行為規范。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于社會而言,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俗的反映。從禮儀的歷史沿革看,現代社會的禮儀主要是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中,為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行為、道德、社會規范和慣用形式。狹義的禮儀通常是指舉行的合乎社交規范和道德規范的儀式,即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在較大或較隆重的場合,為表示重視、尊重、敬意等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例如,在接待外賓時鳴放禮炮;外賓到達賓館時,服務小姐在賓館門前列隊站立、微笑、鼓掌等。
禮儀也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釋:
(1)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禮儀即教養,素質體現了對交往禮節的認知和應用。
(2)從道德的角度來看,禮儀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或標準做法、行為準則。
(3)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際交往中使用的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方式。
(4)從民俗的角度來看,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守的律己敬人的習慣形式,也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簡言之,禮儀是待人接物的一種慣例。
(5)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6)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形式美,是人的心靈美的必然的外化。
禮、禮貌、禮節、禮儀的聯系與區別
禮、禮貌、禮節、禮儀,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是:
(1)禮包括禮貌、禮節、禮儀,其本質都是表示對人的尊重、敬意和友好。
(2)禮貌、禮節、禮儀都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其區別在于:
(1)禮貌是禮的行為規范。
(2)禮節是禮的慣用形式。
(3)禮儀是禮的較隆重的儀式。
==============
涉外秘書之禮儀
我看涉外秘書之禮儀
什么是商務禮儀 ?商務禮儀是人在商務交往中的藝術 。
商務禮儀使用的目的有三:
第一、提升個人的素養,比爾?蓋茨講“企業競爭,是員工素質的競爭”.進而到企業,就是企業形象的競爭,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示素質。
第二、方便我們的個人交往應酬。我們在商業交往中會遇到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人如何進行交往這是要講究藝術的,比如夸獎人也要講究藝術,不然的話即使是夸人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維護企業形象。在商務交往中個人代表整體,個人形象代表企業形象,個人的所作所為,就是本企業的典型活體廣告。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此時無聲勝有聲。
商務禮儀的三個基本理念
商務禮儀的基本理念:
商務禮儀與公共關系之一??尊重為本。
商務交往中,自尊很重要,尊重別人更重要。有三點主要事項,一、對交往對象要進行準確定位,就是你要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然后才能決定怎樣對待他。國際交往中禮品包裝的價值,不得低于禮品的1/3,接受外國人的禮物時,要當面把包裝打開,而且要端詳一會,并要贊揚一下。和外國人一起就餐,有三不準,一不能當眾修飾自己;二不能為對方勸酒夾菜,不能強迫別人吃;三是進餐不能發出聲音。這是尊重別人,另外要講規矩,比如接受名片,接受名片時如何做才是尊重別人,專業要求是有來有往,來而不往非禮也。要是沒有也要比較委婉地回答,可以告訴對方,沒帶或用完了。商務交往中有時是需要一種“善意的欺騙”。
商務交往與公共關系之二??善于表達。商務禮儀是一種形式美,交換的內容與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形式表達一定的內容,內容借助于形式來表現。對人家好,不善于表達或表達不好都不行,表達要注意環境、氛圍、歷史文化等因素。
商務禮儀與公共關系之三??形式規范。第一、講不講規矩,是企業員工素質的體現;第二、是企業管理是否完善的標志;有了規矩不講規矩,說明企業沒有規矩,比如作為一個企業,在辦公時間不能大聲講話,不能穿帶有鐵掌的皮鞋,打電話也不能旁若無人。講形式規范就是要提高員工素質和提升企業形象。商務場合通電話時誰先掛斷電話?地位高者先掛。客戶先掛。上級機關先掛。同等的主叫者先掛。
職場著裝六不準,第一過分雜亂,制服不是制服,便裝不象便裝,非得穿出點毛病來。第二過分鮮艷(三色要求),第三不能過分暴露,女同志不能超低空,影響辦公秩序;第四過分透視,里面穿的東西別人一目了然,這不是時尚,是沒有修養;第五過分短小;第六過分緊身,女同志較多,公司在交往中尤其不允許。講不講規矩就是企業的形象問題。
以上是商務交往中的三個基本理念,這三個理念相互融合的,有禮貌不規范不行,在商務交往中怎樣才能做到禮貌,禮貌不是口號,是有實際內容的,那就是要把尊重融入其中。就是要把尊重、禮貌、熱情用恰到好處的形式,規范地表達出來。
商務禮儀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規范性。規范者標準也。是標準化要求。商務禮儀的規范是一個輿論約束,與法律約束不同,法律約束具有強制性。
二、區分對象,因人而異。
三、技巧性。如何問客人喝飲料。要問封閉式的問題。
商務禮儀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內強素質,外塑形象。
第一個作用就是提高我們商務人員的個人素質。市場競爭最終是人員素質的競爭,對商務人員來說,商務人員的素質就是商務人員個人的修養和個人的表現。教養體現于細節,細節展示素質。
第二個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交往中不懂禮貌,不懂規矩有時會把事情搞砸。(比如接電話)。拜訪要預約,預約要準時。
第三個作用維護形象。個人、企業和國家形象。商務禮儀就是要維護企業形象。減災效應,經濟學概念。少出問題,少影響人際關系。
商務交往中,見面時的禮儀是要講究的,前面講過首輪效應,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說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事,一個年輕的小姐與一位先生握手,有的小姐自認為很淑女、很懂禮貌,相反表現的卻是不懂禮貌,沒有見過世面、不夠落落大方。(握手的表現)。握手要用2公斤的力。見面禮儀的幾個重要細節:一、問候。問候者打招呼也。問候時有三個問題要注意,1、問候要有順序,一般來講專業講位低的先行,下級首先問候上級、主人先問候客人、男士先問候女士,這是一個社會公德;2、因場合而異。在國外女士與男士握手女士可以不站起來,這是在國內,在工作場合是男女平等的。社交場合講女士優先,尊重婦女。3、內容有別。中國人和外國人、生人和熟人、本地人和外地人不大一樣。下面講兩個要點,一是那些稱呼是最普遍的適用的,1、稱行政職務;2、稱技術職稱;3、行業稱呼;4、時尚性稱呼;先生、小姐、女士等;和外商打交道時,更習慣稱呼先生、女士。慎用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