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鏵
在帕夫雷什中學,有很多活動小組,如勞動小組、綜合技術小組和科學學科小組,在校長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它們是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學校。
活動小組的宗旨是讓兒童和青少年在這里經受勞動、讀書和思考能力的鍛煉。校長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個孩子的思維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方式,都有自己不同的聰明才智。學校的每一屆學生中都會涌現出天才的數學家,機械師和模型設計制作家、植物學家、化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學校的任務是力爭在學齡前時期就把這些才能的火花點燃起來,讓有才能和天賦的學生在他們的天分和稟賦所在的科目上和創造活動領域里超越教學大綱范圍,防止能力薄弱的學生出現成績不良現象,讓某些學生在某一知識領域去超越大綱,不僅豐富了集體的智力生活,還可以發展每人的個人天資。
索波列夫院士曾經建議說:“應當盡早開始自己的科學活動,即使在十五六歲時還不具備做夠的知識和經驗,還不能認清自己的愿望和志向,那也無妨。要知道,科學生活并不一定從獨立創造、而可能從獨立鉆研人類所創造的那些東西開始。重要的是要從這種年歲起就培養自己對科學知識的渴求,好學精神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帕夫雷什中學的活動小組都是被稱作科學—學科小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科學”這個字眼用得雖然略有夸大之嫌,卻正可以反映高年級學生搞研究和實驗這類創造性活動的特點。學生在這些小組里關注的,都是遠遠超出基礎知識范圍的問題。
每個科學小組的靈魂,都是深切關注最新科學成就的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不僅要是一個熱愛孩子的人,還要是精通他所教科目的那門學科的人,熱愛那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展狀況——最新的發現,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一個好老師,應具備比中學教學大綱的規定多許多倍的知識。教師要善于把洞察自然奧秘的引人入勝的前景揭示給學生,善于激起學生對科學、對知識的驚異之感,可以點燃學生心靈之火,開創學生真正的智力生活。
教師負責指導這些科學學科小組,有的老師,比如瓦西利·亞科夫列維奇就利用他的專業知識指導了好幾個課外小組。帕夫雷什中學有32名教師,每個教師都是一個、兩個甚至是三個集體的指導者和教育者。教師是學生的同志,是和學生一樣醉心于有趣活動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學校中每一個學生也都參加兩三個集體的活動。
這些集體活動小組都是在若干年內逐漸形成的。每位教師把自己的創造火花播種到孩子們的心田里,把孩子們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并同他們一樣傾心于某項創造活動。這并不是老師們的額外負擔,而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這樣做的前提是,如果教師不能經常跟學生保持精神上的一致,那么,他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創造性教育工作,這樣做得一個目的就是,學校里沒有一個學生不處在老師的影響之下。
各式各樣的小組活動,為各年齡段的學生開辟著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廣闊天地。高年級有各種學科的科學小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人種學、天文和地理,有少年機械師、少年無線電技師小組、自動化小組、無線電電子學小組、家鄉地區自然資源考察小組等。中年級有各種農業小組和技術小組,發展學生的各種創造稟賦和愛好,如:少年設計師、鉗工、模型工、電工和無線電工、車工、細木工、建筑工、畜牧家、作物栽培家、機械師、園藝師、林學家、養蜂家、小育種家、植物愛好者等小組。低年級則有進行各種創造性活動的小組,如:小園藝家、自然保護者、花卉家、養蜂家、木刻和刺繡藝術、小技術員、馬達工、家鄉地區小旅游者、自然資源考察小組等。
我們看看在各個活動小組,成員們都在做著那些事情。
少年機械師小組:操縱、拆卸和裝配小型內燃發動機;學習固定式發動機;學習駕駛微馬力汽車;駕駛摩托車和拖拉機。
少年細木工小組:使用手鋸;使用電動細木工具;使用手工工具進行刨、鉆、鑿;使用刨床、萬能鉆床、銑床;制作直尺、圓規、量角器;制作木制模型。
少年無線電技師小組:制作礦石無線電接收機;裝配電子管收音機;制作半導體收音機。
少年畜牧家小組:照管家兔;照管牛犢和羊。
少年育種家小組:培育糧食和技術作物;培植樹苗;為生物課提供分發的材料;孩子們經過幾年對冬小麥的研究,培育出了相當于一般產量三倍的冬小麥;培植出比一般含油量高的向日葵、塊莖含糖量比一般多的甜菜;利用15年的時間培育具有較高蛋白質含量的春小麥;每年精選具有抗旱性能的冬小麥種子。
少年花卉家小組:培植花卉。
少年土壤學家小組:研究土壤生命及其質量。
少年植物愛好者小組:收集各種有趣的樹種、植物和糧食作物的種子。
科學-化學小組:研究對糧食作物秸稈進行化學和生物化學加工;給秸稈中所含的低蛋白物質充實蛋白質
科學-生物化學小組:研究土壤的生機;研究土壤的微生物區系,進行創造有利于有益細菌生命活動的培養基的試驗;通過為有益菌類創造富有營養的環境的辦法提高試驗田產量3-10倍;通過利用菌類加速粘土壤變黑土壤的進程。
科學-生物學小組:加速植物的生長;提高水果和蔬菜中的維生素含量;提高小麥的蛋白質含量和甜菜的含糖量;精選強壯的、生長能量大的谷粒做種籽;促進植物的生長能量和抵御病害和不良外界條件的保護能力。
青少年家兔養殖小組:讓每一只家兔一年繁殖不少于50只幼兔。
青少年蔬菜種植小組:連續六年挑選抗寒力最強的植株,獲得能抵抗住極低氣溫的幼芽
青少年林業小組:持續三年收集楊樹的種子,備就土壤,建立溫室,培植出了比插條楊樹抗病、抗蟲害能力強得多的楊樹秧。
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培育了對自然美感,使書本上的死知識變成了生活中的活知識,學習不再是一種乏味枯燥的苦差事,而是時時刻刻可以讓學生充滿好奇,充滿自豪感,成就感的魅力無比的事情。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帕夫雷什中學的學生走向社會后,陸續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材。
這些活動小組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也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我校不論那位教師對570名學生中的任何一個都是了解的:了解孩子來校之前以及當前他的個性形成環境,了解他的思維、認識周圍現實以及從事智力勞動的特點,了解他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能力、才干、興趣、愛好、困難以及他的喜和憂。”小組活動的結果,不僅沒有影響學生的成績,反而使學校的教學和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還發現和培養了不少人才。有的學生的知識和創造性能力超過了教師,學校升學率特別高,學校的留級率在1%以下。通過各式各樣,豐富而具體的小組活動,學校培養了學生的鉆研精神、系統性、容納性、紀律性、靈活性、獨立性、批判性等能力。
帕夫雷什中學的學科小組活動,是校長蘇霍姆林斯基精心設計的教育載體,是課堂和學校的有效延伸,它使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產生創造的源泉;它使知識不再是死的無趣的東西,而是令人愉快的,讓人好奇的,催人奮進的催化劑。即使在今天,蘇霍姆利斯基的這種教育方式,依然是前沿的,依然散發著人性的、教育的、科學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選集》(1-5卷)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