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乙未,前206)
3.有人游說沛公說:“秦國的財富十倍于天下諸侯,地理形勢也較諸侯強。聽說項羽已經封章邯為雍王,統轄關中,現在就要來關中了,到時候恐怕您沛公就得不到關中了。您現在可以趕快派兵守住函谷關,不要接納諸侯軍入關,再稍稍征調關中的軍隊,以增加運力,才可以抗拒。”
沛公贊許這計劃,并且接受了。
不久項羽到達函谷關,關門緊閉。
聽說沛公已經平定了關中,項羽大怒,派黥布等攻破了函谷關。
十二月時,項羽已經進兵到達戲。
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想要做關中王,讓子嬰做宰相,并且把珍寶全部據為己有。”
曹無傷這些話的目的,是想要求得項羽封他官爵。
項羽聽了曹無傷的話后,大為生氣,馬上飽餐士卒,約好隔天攻擊沛公的軍隊。
這時候,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號稱百萬,部署在新豐鴻門。
沛公軍隊有十萬,號稱二十萬,部署在霸上。
范增對項羽說:“沛公住在山東的時候,貪圖財物,喜好女色,而現在進入關中,對于財物絲毫不取,對婦女也沒有接近,可見他的志向并不小。我派人觀望他的氣,發現他的氣都呈現龍虎五彩,這就是天子之氣。您要趕快攻擊他,不要喪失良機。”
楚國有個左尹名叫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和張良友善,得了消息,就在夜晚快馬飛馳到了沛公軍營,私下和張良相見,把項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全部告訴了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沛公軍營,說:“不要在這里和他們一塊死掉!”
張良說:“我是代韓王送沛公來的,現在沛公有急難,我自己逃亡離開,那是不義的,我不能不告訴沛公。”
張良就入見了沛公,把情況詳細告訴他,沛公聽了大驚。
張良說:“您沛公估計一下,您的士卒足夠抵擋項羽嗎?”
沛公默默不語,半晌說:“當然比不上項羽。但怎么辦才好呢?”
張良說:“請您自己對項伯說您沛公不敢背叛項羽。”
沛公說:“你怎么會和項伯有交情?”
張良說:“項伯在秦的時候和臣交游,他曾經殺了人,臣設法救了他。現在事情非常緊急,所以有幸他來告訴臣這消息。”
沛公說:“他和你比,哪個年長?”
張良說:“項伯比臣年長。”
沛公說:“你替我叫他進來,我可以兄長事奉他。”
張良就出去了,再三邀請項伯,項伯就入見了沛公。
沛公舉酒杯敬項伯,約為兒女婚姻。
沛公說:“我進入關中后,一點都不敢有所犯,把官吏百姓都造冊入籍,封了府庫的財物,保留一切等待項將軍到來。我所以派將守住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出入,防止非常變故的發生。這樣早晚盼望著項將軍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項伯詳細地告訴項將軍,說我劉邦絕不敢背叛他。”
項伯答應了,對沛公說:“明天要早點來向項王謝罪。”
沛公說:“好。”
于是項伯又利用夜晚離開,回到項羽軍中,把沛公的話詳細報告了項羽,接著又說:“沛公如果不先擊破關中秦軍,您怎敢入關呢!現在沛公有大功勞,您卻要攻擊他,這是不義的;不如因此善待沛公。”
項羽答應了。
隔天早上,沛公帶領隨從一百余人,到鴻門見項羽,向項羽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擊秦軍,將軍戰于河北,我戰于河南,想不到我能夠先入關擊敗秦國,在這里還能跟將軍再見面。現在有了小人的閑言,使得將軍和我有了誤會。”
項羽說:“這些都是您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項羽怎么會誤會到如此地步呢!”
項羽因而留下沛公一起飲酒。
范增好幾次向項羽使眼色,并且三次拿起身上所佩的玉玦暗示項羽把劉邦殺掉。(玦音決,要項羽下決心殺沛公。)
但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
范增起身走出去,召來項莊,對他說:“項王為人心腸太軟,不忍親自下手。你進前向沛公敬酒,向他獻壽,敬完酒,再請示舞劍,利用機會把沛公在他的座位上擊殺。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都要被沛公俘虜!”
項莊就入帳敬酒獻壽,敬完酒,項莊就說:“軍中沒有什么可供娛樂的,請允許我以舞劍為歡。”
項羽說:“好。”
項莊就拿劍舞起來。
項伯看情形不對,也拿著劍舞起來,并且常常以自己的身體保護掩蔽沛公,使得項莊沒有辦法刺殺沛公。
于是張良就到軍門外找到樊噲。
樊噲問說:“今天的事情怎樣了?”
張良說:“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心意時時在想刺殺沛公。”
樊噲說:“這件事看起來太緊急了,我請求進去,和沛公同生共死!”
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要進入軍門,軍門的衛士想禁止他,不讓他進內,樊噲斜拿著盾撞上去,把衛士撞倒在地。
樊噲就順利進去了,他用手分開帷帳站著,怒視著項羽,頭發都直豎起來,眼角都睜裂了。
項羽手按著寶劍,跪起身子問說:“來的客人是誰?”
張良說:“沛公的參乘樊噲。”
項羽說:“好一個壯士!賜他卮酒!”
左右拿一斗卮酒給他。
樊噲下拜道謝,起身,站著喝光。
項羽說:“賜給他豬肩!”
左右給他一只生的豬肩。
樊噲把盾放在地上,把豬肩放在盾上,拿起劍切著生吃。
項羽說:“壯士你還能喝酒嗎?”
樊噲說:“我連死都不怕,卮酒有什么好推辭的!秦國有像虎狼一樣暴虐天下人的心理,殺人唯恐不盡,用刑唯恐不嚴,天下人都反叛他。楚懷王和諸將約定說'先攻破秦進入咸陽的封為王’。如今沛公先打敗秦國,進入咸陽,財物一點都不敢占用,又把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將軍來接管。這樣子的勞苦功高,沒有受到封爵的獎賞,而將軍卻聽小人的話,要殺有功的人,這就是暴秦的延續罷了,我私下以為將軍這樣做根本不足取!”
項羽沒有話可以回答,只好說:“你坐!”
樊噲于是跟張良坐在一起。
坐了一會,沛公起身到廁所小解,順便招樊噲也出帳去。
沛公說:“我現在出帳,沒有向項羽告辭,怎么辦呢?”
樊噲說:“如今人家就像刀和砧板,我們就是被割的魚和肉,何必告辭呢!”
于是他們就離開了。
鴻門距離霸上四十里,沛公留下車騎在鴻門,獨自一人騎馬,脫身走了。
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拿著劍盾步行,在后斷路,從驪山下經過芷陽,再由小路潛行到霸上。
留下張良,派他向項羽謝罪,張良拿白璧獻給項羽,玉斗送給亞父。
臨行時,沛公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的駐處,不過二十里罷了。你估計我到達軍營,你才入帳。”
沛公離開后,從小路回到軍營,張良才進帳向項羽告罪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向您告辭,他恭謹地派我拿一雙白璧,再拜呈獻給將軍足下,玉斗一雙再拜獻給亞父足下。”
項羽說:“沛公現在什么地方?”
張良說:“沛公聽說將軍有怪罪之意,自己先脫身離開,現在已回到軍中了。”
項羽便接受了白璧,放在座上。
亞父接受了玉斗,放在地上,拔起劍來,把它擊破,說:“唉,豎子(罵人愚弱無能之謂)不能跟他同謀大事!將來把將軍天下奪走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如今都要做沛公的俘虜了!”
沛公回到軍營后,立刻把曹無傷殺掉。
兩千年來,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常被當做他失去天下的主要原因。
然而,如果從項羽當時的立場和形勢看來,那么我們會發現一個被《史記》《漢書》掩藏的真實史實,以項羽當時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君臨天下。
劉邦并非他最大的敵人,殺劉邦,對項羽來說弊遠大于利,也會嚴重損害自己政治聲望,從此成為天下公敵,自取滅亡。
為什么這樣說呢?
其一,項羽。
巨鹿之戰時,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大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擊退章邯所部,奪占糧道,再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他的驚人戰力嚇怕了當時作壁上觀的各國諸侯聯軍,這才令他們暫時推舉他當個頭領,即所謂統領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之后他又歷時半年,先迫降后坑殺了二十萬人的章邯軍團,摧毀了秦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也實際宣告了秦朝的喪鐘。經過巨鹿之戰的消耗,至入關前,諸侯聯軍明確的增兵記載僅為新安時的“三十余萬”和鴻門宴前的“四十萬”。由此可見總共只增兵數萬,即使其中屬于項羽的份額最多,至其入關中時總兵力也不會超過七萬。與此同時,劉邦以兩萬偏師攻破武關,秦王子嬰投降。劉邦招降八萬秦軍留守部隊,擴軍至十萬,欲占據關中稱王,封鎖函谷關,招致諸侯聯軍眾怒。項羽因勢利導,以四十萬聯軍兵威,以勢壓之,通過鴻門宴,兵不血刃迫使劉邦拱手歸降,并裁軍至三萬,實力大損,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項羽雖只有七萬軍基本盤,卻能以此借勢,裹挾了四十萬諸侯聯軍,連續殲滅四十萬秦軍,再靠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聯軍,威壓了劉邦,迫其讓出關中,成為天下的名義霸主,自是此時最大贏家。
其二,鴻門宴未登場的隱藏人物:楚王熊心。
根據史料可以推測出熊心的年齡最低也有五十歲,是個和劉邦一樣飽經世故的政治強人,絕非無知牧童。(下文將熊心稱為“楚后懷王”。)后世對楚后懷王評價甚高,認為其“有帝王之英略”,“獨運大柄,揮置諸將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備的一代英主。項梁死后,楚后懷王為了排擠項羽,奪其兵權,不許其西進發展;北上救巨鹿時,又派親信宋義和范增做主將、末將來壓制他;項羽在安陽絕地反擊,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殺掉宋義。后懷王擔心他回師彭城攻打自己,無奈下只得封其為上將軍,讓他去和巨鹿秦軍死拼。沒想到巨鹿之戰項羽大勝,成了“諸侯上將軍”。后懷王完全失去了對項羽的控制,除掉他的決心也更加迫切,才會發出“如(先入關中者王)約”的詔令,不惜觸怒項羽,也要竭力支持劉邦。而除后懷王占據楚地外,田榮田橫據齊,趙王歇據趙、魏王豹據魏、韓王成據韓,除韓廣據燕為新興豪杰,其余五國皆為復辟舊王族。項家本是項國人,春秋時被魯滅后,當了幾百年魯國人,直到戰國末年楚滅魯才成為楚人。他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舊貴族,家族也沒出過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項燕在亡國之即,以其才干臨危受命。總而言之,他和楚國八百年歷史沿襲下來的各種源遠流長的舊貴族相比,屬于新興暴發戶。項羽軍雖有天下第一的戰斗力,但實際法理上屬于自己的地盤僅有被封為“魯公”的魯縣一地。如果要和名義上的主君后懷王為敵,要和齊韓三晉復國的各國舊王族對抗,他一無名分,二無家世。所以他才聯合一起入關的聯軍諸將,以裂土封王的許諾贏得支持。這實是驅狼吞虎的大手筆,讓這些諸侯聯軍將領和本國君主徹底對立,只能尋求他的支持。同時名義上尊后懷王為“義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師出有名去奪占彭梁九郡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之后,他迅速討滅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國中樞,這才真正成為手握三十萬以上大軍、諸侯實力第一、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
其三,范增。
項羽的爺爺項燕,曾經擊敗過名將李信和蒙恬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將。所以陳勝起義時,人們都打著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來號召部眾。作為項燕之子,項梁在遍地草頭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順的楚王,而范增卻竭盡全力立了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后懷王奪項氏兵權,排擠打擊項羽,以范增為楚北路軍末將,與宋義、項羽發兵救趙。依常理,此時范增當是后懷王一派的。但項羽既殺宋義奪權,至入關時,范增再次出場,成了項羽軍謀主,并冠以“亞父”之稱。何解?這是因為巨鹿之戰前,項羽已被后懷王、宋義、范增這些人聯手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認范增做了所謂“亞父”,然后拉攏他反水殺掉宋義,奪回兵權。因此項羽和范增這兩個人,從來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謀士關系。直到范增死前,項羽恐怕也沒真正信任過他,所以不聽他的建議是正常的事情。鴻門宴上范增想盡辦法殺劉邦,是讓只有幾萬兵實力的項羽去當天下公敵。劉邦一人一軍攻落關中,令秦王俯首,是僅次于項羽的二號滅秦功臣。在他表現如此恭順,放棄關中、拱手歸降的情況下,如果還要殺之,其余入關聯軍諸將會怎么想呢?勢必人人自危了。那么,只有幾萬本部人馬的項羽,還如何坐穩這個天下霸主呢?
其四,形勢所迫。
從項羽對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從他先尊義帝,卻又迫不及待殺之來看,他絕不滿足于做一個虛君。他不是不想成為如秦始皇嬴政一樣統一帝國的集權帝皇,而是實力嚴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實現,才玩弄驅虎吞狼之計,攪動天下大亂。傳統史觀的誤認,以為為項羽當時在咸陽本可以憑所謂的四十萬大軍(絕大部分根本不屬于他),去直接繼承秦始皇的帝業,虎踞關中,君臨天下,其實不然。批判項羽分封是開歷史倒車、對抗大一統歷史洪流的種種言論,完全沒有顧及到當事人所屬軍政集團的實際利益。項羽親手覆滅大秦帝國,斬殺秦軍將士超四十萬人,更為了徹底斷絕秦國如六國一般的死灰復燃可能,盡滅秦王室宗族,摧毀其貴族世家。這些血海深仇導致故秦遺民對其恨之入骨,更勿論在關中立足,以為根基。項羽部幾萬楚軍戰力精良,冠絕天下,是項羽爭霸的根本,軍心思歸人情之常,身為主帥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將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錦夜行”之嘆。
鴻門宴后,項羽的頭號大敵已然不是劉邦,而是以義帝為首的已經恢復六國的舊王族們。
甚至可以說,作為新興諸侯之一的劉邦非但不是敵人,反而是一定程度上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