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有萬般情
莊戶人說的“割麥子天”到了。
端午前夕,陽光熾熱了起來,尤其是中午時分,強烈的光芒四射,就像根根利箭般射來,外面的世界滾燙起來,讓人避之不及。
以前的端午節,我們都是五月初四下午就包好粽子,晚上上鍋煮,初五早晨掀開鍋,粽香濃郁,煮了一夜的粽子特別入味。
以前的端午節,大多是初四這天就進入假期,先去幫媽媽包好粽子,下午去幫婆婆包。
習慣了一回到老家,就看到婆婆已經煮好了粽葉,把白白的糯米浸泡在盆里,等我回去包。
這幾年有不同。
前年端午節,我們陪婆婆在臨沂人民醫院,那時候,她掙扎在生死之間,我們在她的病情中提著一顆心,要不是醫院發粽子,我都忘了那是端午節。
去年端午節,雖然她只能躺著,雖然她已經不能咽得下粽子,但我們心里的那個家,還是完整的。那時,老老少少都在老家包粽子,那個端午節,還是很安心很熱鬧的。
今年初五才進入假期。初四中午,在如火的陽光下,送浩博去學校。回來就開始包粽子。
雖然仲夏的陽光似火,但屋里還是清涼的。坐在桌前,一邊在手機里聽書,一邊包粽子。
干活時聽聽書,可以讓心有所安放,省得身忙心亂,省得睹物傷情,省得一顆心總是在現實與懷舊中浮浮沉沉,難以將息。
虛度半百,我還是那個太容易傷感的人。
聽《封神演義》。心在仙界、妖界與人間轉換。想那人生世事自有定數,是人是妖,該經歷哪些磨難,都是命里注定的。那姜子牙修仙四十年也只是個打雜的,還不是因為缺少在人間的這一遭折騰?
想想這虛幻里也有著不能更改的命定,何況凡人如我,也只能學著接受。這么一想,心里也就釋然了許多。
一個下午沒變姿勢,包了一大盆,累得腰酸背痛。
浩博放學后,我帶上包好的粽子,打車回老家。
車行路上,不覺又到暮黑時分。車窗外,收割后的麥地里,只留下了金黃色的麥茬,齊嶄嶄地在暮色里靜默著。讓我想起那些揮汗如雨的割麥子歲月,想起以前麥熟時分,村莊里人心的沸騰……那些不再的從前,和著眼前的景物,一幕幕在車窗外一掠而過。
司機搭話說,你們這會回到老家,正好能趕上吃晚飯了。我的心早已經回到那個院子里,想著這二十多年里,一直會等著我回去包粽子的老太太。從這個端午節起,卻再也沒有了那個情景。想此時那個老頭一定還在忙忙活活,一定還不知道做晚飯……暮色漸漸蒼茫,心緒也愈發黯淡。
回到老家,進了院子,天已經黑了。西邊小棚里,燈亮著,卻沒見老頭。院子冷冷清清的,我心里一酸,進了堂屋打開燈。屋里,少了婆婆的護理床,這個家突然變得空空蕩蕩。婆婆的照片,放在屋子正面,照得那么清晰,嘴角眉眼里淡淡的笑容一如往昔,宛若她真的還在眼前。我一下子呆在那里,眼淚就出來了。
公公提著小桶進了院子,那瘦削的背佝僂著,顯得那么落寞,那么孤單。
鍋屋里清鍋冷灶。帶著無以名狀的傷感,我打火做飯。做好飯,孫同志也回來了。
四個人在堂屋里,圍著方桌吃飯。家里少了一個人,屋里好像空闊了許多,心也空空落落的。
飯后,公公要去鍋屋燒火煮粽子。我說,不費事了,放在高壓鍋里煮吧。
煮了兩鍋。第二鍋還在煮著我們就睡了。
天剛亮,孫同志就要去單位。我拾上一些粽子、幾個雞蛋讓他順路送給媽媽。
老媽的生活自是不用惦記,過節她會有吃不完的粽子。前幾日她就說,你只包給你公公吃就行了,不用送了,我們有。可是這個端午節我沒法過去陪她了,幾個粽子代表我的心意與歉意吧。
他走后,我又回到床上躺著。這兩年在這里,醒來就趕緊去伺候婆婆,一大早就匆匆忙忙、緊緊張張。這一下子,卻感覺無所適從了。起來干什么呢?
閉著眼躺在那里,任思緒萬千。從前的端午節一幕幕閃過。小時候的端午節,那粽子的香氣飄溢在整個村莊里,怎么就那么香呢?孩子們對著粽子有著那么熱切的目光,怎么就那么甜呢?那節日的氣氛是多么濃啊,快樂的心里只有粽子的香甜,哪有什么悲涼的歷史典故?
現在,這個節日有了感傷的主題。傳言說是端午節不能祝快樂,只能說安康。我想,這該是一個心境蒼涼的中年人的提議吧。以前,在我簡單的心里,每一個端午節分明都是快快樂樂的。
我想祝所有人的端午節快樂。
起床到院子里,陽光已經把整個院子都涂了亮金,閃閃地亮得耀眼。小嬸子來送粽子,鄰居也來送,弟妹小明也送來了。都說以為我沒回來,惦記著老頭一個人在家,過來送粽子看望一下。
如今的粽子自是沒有了從前的濃香,也沒有人會眼巴巴地盼著端午吃粽子。可不管喜歡不喜歡吃,端午節不能不包它,少了它,節日便索然無味。少了它,何以寄情?
粽有萬般情,盡在不言中。
上午,美玲兩個人過來了,也帶來了她包的粽子。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包水餃。感覺這個家,此時便有了些溫度。
人生的路上,面對變故,唯有慢慢適應。